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球连线丨外企看中国式现代化:英企拥抱“健康中国”愿景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全球连线丨外企看中国式现代化:英企拥抱“健康中国”愿景

来源:新华社2023-04-05 15:06

  全球高管纷至沓来,他们看中中国的是什么?

  外企眼中,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了澎湃机遇——这里不仅有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增长机遇,也有着巨大人口规模和共同富裕带来的消费升级和“健康中国”机遇。

  外资企业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机遇的分享者,更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中的贡献者。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深耕中国的外资企业提供了新机遇。

  作为过去3年在华销售额排名第一的跨国制药企业,英企阿斯利康在2023年迎来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30个年头。

  “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国、看到上海,这是我记忆中繁华的样子。尤其是正在加快的创新步伐,让我很兴奋。”阔别3年再度来华,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肿瘤研发负责人高书璨(Susan Galbraith)很有感触。

  再次前来中国,她把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这10多天里,她争分夺秒,工作时间切分成一个个“10分钟”,希望走访更多本土创新企业、科研与医疗机构等,实地感受中国市场这一充满活力的创新策源地,并助力中国医药研发全球化进程,赋能全球研发新生态。

  创新,是高书璨所从事行业的关键词。

  高书璨说,中国市场在企业研发版图上早已从“备选”变为“必选”,甚至成为“首选”,比如,阿斯利康的一款治疗肺癌药物就是中国和世界其他科学家们共同合作的成果。

  高书璨说,将抓住建设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契机,加速中国智慧惠及全球研发,满足本土乃至全球更多人口的健康需求。

  高书璨说,中国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营商环境良好,我们能接触到更多有能力促进科学发展和临床试验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业内加快对中国高发疾病的研究,和把中国前沿科技纳入更早期的临床试验,中国不仅能为全球创新贡献高质量发展要素,也在为其他国家带来更多改善治疗结果、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

  近年来,阿斯利康在华研发团队不断扩大,新药上市时间差不断减少。目前,阿斯利康中国研发管线重点项目与全球研发管线的同步度已达到100%,早期研发项目占比20%。预计到2030年,基于中国市场带来至少15个创新药物,加速把“植根中国、携手中国、惠及全球”的愿景推向实景。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我们希望能更快地研发出和中国患者人群更加相关的药物。”高书璨表示,企业还将在华拓展朋友圈、共建生态圈,推动未来可持续发展。

  策划:王永前、顾钱江

  监制:卫铁民、姚玉洁

  记者:周蕊、龚雯、狄春

  编辑:朱昊晨、陆烨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上海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 西十高铁建设加速推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