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鸟瞰图。
北部湾控股(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供图
联合钢铁厂的工人在车间工作。
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供图
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驱车3个多小时,就到了彭亨州的首府关丹。这座宁静的小城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毗邻关丹港,关丹河从这里蜿蜒而过,流向大海。2013年2月,马中关丹产业园正式开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一起,开创了“两国双园”模式。10年来,作为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马中关丹产业园不仅推动了中马务实合作,也加深了两国“切水不断”的情谊。
“东海岸经济特区最成功的工业园区之一”
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围绕这一目标,中马两国展开了紧密合作。
如今,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累计签约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额超400亿元人民币,创造总工业产值超350亿元人民币,创造长期就业岗位约5000个,预计带动关丹港每年新增吞吐量1000万吨……
“10年来,马中关丹产业园已成为东海岸经济特区最成功的工业园区之一。”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首席执行官柏查威说,“马中‘两国双园’模式是成功的。”
关丹产业园的成功离不开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
联合钢铁是首个入驻产业园的项目,从项目开工到全流程生产线的建成仅用时18个月。如今,联合钢铁项目年产能已超过350万吨的设计产能,是马来西亚最大和最先进的全流程工艺钢铁企业之一,产品面向全球销售。
回忆起刚到关丹的情景,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胡玖林至今记忆犹新,“2014年我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山地和沼泽,光土方工程就花了1年多的时间。”他指着自己所在的办公室,对本报记者感叹:“谁能想到这个办公楼所在的地方,以前就是一座山。”如今,厂区道路宽阔整洁,办公楼、厂房、宿舍鳞次栉比。
“联合钢铁项目的工艺设计、装备等都来自中国,采用的是行业最先进、最优良的。”胡玖林说,有位当地官员来联合钢铁访问,一进园区就问:“你们这里环境整洁,怎么不像个钢铁厂?”得知项目环保指标高于当地标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气等都被收集起来用于发电,实现了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这位官员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联合钢铁目前有4000多名员工,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他们的薪水远远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在这里工作的马来西亚小伙凯利说,关丹所在的东海岸发展相对落后,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以往都去相对发达的西海岸地区找工作。如今,他可以就近到产业园工作,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们这里有的一家四五口人都在产业园上班”。
柏查威说,关丹产业园发展推动了马中两国投资,同时为当地创造了从生产到管理多个领域的岗位。在园区开发过程中,当地承包商和供应商也参与其中,大量的当地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从中国伙伴身上看到了专业和努力”
关丹港码头,碧绿的海水轻轻地冲刷着海岸,卸船机高高耸立,集装箱整整齐齐,铁砂石、焦煤等刚运来的材料有序堆放,斗轮堆取料机往来穿梭……这是一个现代化、专业化的码头。
关丹港是马来西亚东海岸第一大港,也是关丹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将关丹港列为重点发展港口之一。2013年,中国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入股关丹港。中马双方携手,让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港口迎来了新的生机。
中马合作对关丹港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共同规划开发新港区。据关丹港口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叶竟涛介绍,当地设备供应有限,新港的设备如卸船机、斗轮堆取料机、皮带机等都来自中国。为此,中企专门对本地员工进行了培训,并组织员工到中国的港口观摩学习。
马来西亚员工西纳潘已在关丹港工作了十几年。他说,中国企业到来后,港口运营更加自动化,卸货速度加快。2018年之前,一天只能卸货8000吨,现在达到每天3万到4万吨。“从船集中到港该怎么处理,到如何做好堆场管理,再到如何操作和维护设备……中国伙伴都传授了不少好经验。”西纳潘说,“从中国伙伴身上看到了专业和努力。”关丹港口有限公司首席商务官马斯林感叹:“是中方合作伙伴提供了技术转移,提高了我们各方面水平。”
2015年实现吞吐量及营业收入双翻番,2018年一跃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公共散货专业化码头,投资建成两个15万吨级深水码头……在中马双方共同努力下,关丹港吞吐能力不断刷新。
在中方入股后,关丹港与中方合作伙伴的合作交流及业务往来日益密切。2014年,钦州港与关丹港正式结为姐妹港,拉开了双方在众多领域合作的序幕。两港之间集装箱国际直航班轮开通,直航时间大大缩减。中马双方还建立了联合招商团队,共同向中国企业推介关丹港。联合钢铁等项目的达产,更是带动关丹港向“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转型。
随着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关丹港将迎来新的机遇。叶竟涛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钦州港连接,将扩大钦州港和关丹港的经济腹地。传统来说,从关丹港经中国东部港口到中国西部,可能需要35天以上,但如果从关丹港经钦州港,再换乘铁路到中国西部,最快只需不到两周时间,“这将大大便利中马贸易往来”。
“我们的心从此贴得更近了”
马中关丹产业园的建设,造就了更多民心相通的佳话。
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钦州市与关丹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两地从2016年起开始轮流举办“两市双日”活动,即在关丹举办“钦州日”,在钦州举办“关丹日”,通过举办文艺晚会、青年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副部长傅芝雅说,当地员工与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相互之间的了解不断加深,“马中关丹产业园扮演了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凯利是关丹本地人。关丹产业园建设时期,他还在读书。每次从这里经过,他都充满了好奇。“我时不时地会用蹩脚的中文打招呼,总能得到中国员工友好的回应。”凯利说,当时他就暗下决心,以后要来这里工作,学习中文的劲头更足了。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还获得前往中国培训的机会。因为通晓中文,凯利又主动“兼职”给两国员工教授语言,“我们的心从此贴得更近了”。
在关丹的一家马来餐厅,老板看到中国员工前来就餐,高兴地迎上前问候,他的儿子也跟着打招呼。“当初,我到这家餐厅吃饭时,他的儿子才几个月大,如今都快成大小伙子了。”叶竟涛一边说着,一边与前来就餐的马来当地民众打招呼,“在这里待久了,常来这家餐厅吃饭,大家见了面都很亲近。”
傍晚下班时,偌大的园区里,三三两两的中马员工说笑着一起去宿舍、餐厅。马来姑娘依纳说,有时候吃完饭大家还一起散步、打羽毛球。
马来西亚有句谚语,“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这恰恰是中马友谊的生动写照。新冠疫情期间,关丹产业园的入园企业向马来西亚当地捐赠了约200万只口罩以及大量防护服、酒精等抗疫物资,为马来西亚抗疫加油鼓劲。
柏查威表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两国双园”有望在马中之间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两国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旅游和文化等领域务实合作。
“未来,关丹产业园计划促进产业和服务升级,努力降低碳排放,中马将携手推动产业园发展走向新辉煌。”北部湾控股(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陆勇说。
(本报马来西亚关丹电 章念生 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