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非热情欢迎中国游客
首页> 国际频道> 外媒聚焦 > 正文

南非热情欢迎中国游客

来源:经济日报2023-04-04 10:48

  当地时间3月29日清晨,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867航班降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机上载有中国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后首批抵达南非的中国旅游团,他们受到南非方面的热情欢迎。

  伴随着奔放的祖鲁舞蹈和悦动的鼓点,13名中国游客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国际到达口,开启为期8天的旅途。南非舞者的热情似乎也感染了中国游客,他们自发地加入舞者的行列,两万里长途飞行的倦怠仿佛一下就消失了。

  当地时间三月二十九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中国游客受到热情欢迎。本报记者 田士达摄

  欢迎仪式后,南非国家旅游局在机场举行媒体吹风会。南非国家旅游局首席运营官恩德洛武表示,中国是南非国际游客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新冠疫情之前,南非每年接待约10万名中国游客。中国游客对南非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旅游消费潜力值得期待。中国游客重新回归南非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为南非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对经济产生可持续的积极影响。

  2023年是中国与南非建交25周年,相关庆祝活动将持续全年。今年5月份和8月份,南非还将举办第57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恩德洛武表示,南非国家旅游局将充分利用有关活动宣介南非旅游资源,预计今年9月份,中国游客数量将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来自中国的旅游团正在南非遍地开花!”南非知名酒店旅游企业太阳国际集团国际市场营销经理王中新告诉记者,近期中国赴南非旅游团大都选择入住集团旗下酒店,这一趋势让人兴奋。

  据王中新介绍,此前新冠疫情虽然影响了人员往来,但南非太阳国际集团始终重视开发中国旅游市场,积极通过中国社交媒体进行直播,吸引广大中国游客和旅行社的目光。中国恢复出境团队游后,集团重新装修了旗下部分酒店房间,新建健身房和按摩馆,并推出中式早餐,希望让中国游客在体验南非风情的同时感到宾至如归。

  “时隔3年中国旅游团重返南非,掀开了中南两国旅游合作的新篇章。”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副总领事周育江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旅游团受到南非政府和旅游业的广泛关注与热情欢迎,这反映了南非各界对深化中南合作的高度支持,相信中南两国人员交往、经贸交流、投资合作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自3月28日起,国航调整了往返中南两国航班的运营计划,将航班班次从每周一班恢复至疫情前的每周三班。国航约翰内斯堡营业部总经理胡正君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以来,南非赴华航班上座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同时中国赴南非航班上座率大幅提升,两国人员往来需求日益增多。国航将中南之间的航线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积极开展促销活动,将便利双方人员往来,降低旅客的出行成本,并带动南非旅游等行业复苏。

  胡正君告诉记者,国航北京—深圳—约翰内斯堡航线是中南之间唯一直飞航班,不仅服务中南两国旅客,而且连接了中国与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津巴布韦、赞比亚、莫桑比克等南部非洲国家。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国航近期恢复了旅客在约翰内斯堡机场中转赴华的服务,国航将与有关国家航空公司达成联程运输合作协议,做到人员转机、行李直达。“今年是国航运营中国—南非航线的第9个年头,国航约翰内斯堡营业部将继续做好航班服务保障工作,助力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谈及中南之间航班数量的增加,恩德洛武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这不仅利好南非旅游业,而且将使两国之间的商贸投资和人员往来充分受益。南非国家旅游局对国航等中方合作伙伴表示感谢,期待两国之间的航班数量继续增加,将更多中国游客和投资者带到南非,为南非经济繁荣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驻南非使馆发言人表示,一直以来,南非以其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受到中国游客青睐,南非各界也热烈欢迎中国游客到访。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南旅游合作将会实现更大发展,充满韧性和潜力的中国经济和中国旅游业必将为包括南非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重大利好。(本报驻比勒陀利亚记者 田士达)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救援队伍完成缅甸地震救援任务启程回国

  • 三峡水库实施保春灌补水调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