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总台独家专访|科特迪瓦总理阿希:建交40周年成果丰硕 期待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总台独家专访|科特迪瓦总理阿希:建交40周年成果丰硕 期待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

来源:新华报业网2023-04-02 11:54

  3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海南会见了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科特迪瓦总理阿希,双方就深化中科双边关系、加强在农业、基建、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3月31日,阿希在海南博鳌接受了总台CGTN的独家专访。在专访中,阿希认为,科特迪瓦借论坛契机发出了非洲声音,团结和共享代表了博鳌亚洲论坛的精神。非洲是充满希望的大陆,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希望更好地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并发挥更大作用。

  △科特迪瓦总理阿希接受总台CGTN的独家专访

  今年是中国与科特迪瓦建交40周年。阿希表示,中科建交40年来成果丰硕,中方投资科特迪瓦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项目,促进了科方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能源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中方在该领域的投资,有效推动科方基础设施建设。阿希表示,期待同中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开创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

  △科特迪瓦总理阿希

  博鳌亚洲论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对话交流的平台,中国智慧、博鳌方案为世界繁荣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阿希表示,科特迪瓦是农业大国,原料生产加工能够扩大就业、创造附加值。农业是科特迪瓦重要发展战略领域。中国式现代化使全世界受益,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非洲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

  △科特迪瓦总理阿希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调研(来源:兴隆热带植物园)

  博鳌论坛为亚洲和世界发展聚力,“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也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中科两国于2018年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双边关系,为中科合作注入了新动力。阿希表示,科方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一系列项目在科落地,中科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联结亚洲、欧洲、非洲等大洲,应该继续推动这一成功的倡议。

  监制|姜涛

  策划|董桥 王波涛

  记者|朱丹 牟朝 张善辉

  编导|戴薇 刘洋 邓颖平 焦琦 唐静

  摄像|蔡军 郭华康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