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个新中东正在形成”(环球热点)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一个新中东正在形成”(环球热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4-01 12:22

  和解与对抗交织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个新中东正在形成”(环球热点)

  本报记者 张 红

  近来,随着沙特和伊朗这对“宿敌”在中国斡旋之下实现历史性的握手言和,中东地区掀起“和解潮”。无论是阿拉伯国家之间,还是伊朗、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高层访问进入频繁期,国家关系明显好转,一个多极化的中东正在出现。

  “中东迎来和解季”

  “中东迎来和解季”,据阿联酋《海湾时报》报道,中东地区近期出现了很多令人欢欣鼓舞的和解气象。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后,两国和解不断传来好消息——伊朗多家媒体3月19日报道,伊朗总统府表示,沙特国王邀请伊朗总统莱希对沙特进行正式访问,莱希对这一邀请表示欢迎。而且,据沙特国家通讯社3月27日报道,沙伊外长同意在斋月期间举行双边会议,以加快恢复两国外交工作进程。

  伊朗和沙特关系的升温带动了伊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的解冻。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3月16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在阿布扎比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举行会谈。消息人士称,伊朗和巴林正在没有第三方调解的情况下,就恢复两国关系进行重要双边谈判,将很快公布积极成果。

  叙利亚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持续升温。据路透社3月23日报道,在沙特与伊朗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后,沙特与叙利亚的接触势头变强。两国政府准备在4月下旬的穆斯林节日开斋节后重新开放大使馆。3月19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抵达阿布扎比,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举行“建设性”会谈。据美联社报道,阿盟有可能在今年恢复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

  此外,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3月18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与埃及外长舒凯里会晤,这是土耳其10余年来首次派出部长级官员访问埃及。而且,随着地区局势的缓和,叙利亚问题、伊拉克问题、也门问题和巴以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也迎来了和平机遇。

  不过,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美国军方声称在叙利亚的基地遭到无人机袭击后,于3月23日晚对叙境内“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有关联”的组织实施报复空袭,并引发双方又一轮针锋相对的打击,使叙东部紧张局势加剧。当被问及沙叙和解的新闻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美国对中东国家“关系正常化的立场没有改变”,表示不会鼓励其他国家与巴沙尔政权关系正常化。此前,美国国务院对阿联酋盛情接待巴沙尔表示“深为失望和不安”,强调美国“不会取消对叙利亚的制裁”。

  中东战略格局重大变化

  分析普遍指出,沙特与伊朗历史性的握手言和在中东掀起了新一轮“和解浪潮”,其扩散速度之快远超预期。美国《外交》杂志也指出,沙伊北京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可能重塑中东的大国关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中国促成沙伊复交是中东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外交事务网站认为,沙特与伊朗的复交可能会重塑这一地区,并形成一种新秩序。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坦言,在中国斡旋之下,沙特和伊朗的和解,标志一个新中东正在形成。

  “中东‘和解潮’是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2020年以来,除以色列和伊朗关系仍处于激烈对抗状态外,阿拉伯世界、以色列、伊朗和土耳其这四大力量之间以及阿拉伯世界内部均出现了对话、缓和的趋势。”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德刚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从内部因素来看,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教派冲突消耗了各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结果各方不仅没有获得安全,反而变得更加不安全,求和平、谋发展成为中东多数国家的共同诉求。俄乌冲突更是给中东国家以警醒,即诉诸战争和武力只会导致中东国家沦为大国竞争的棋子和牺牲品。中东国家必须站在自己国家利益的角度,坚持战略自主,求同存异、及时止血,以合作促安全,以发展促和平。从外部因素来看,欧美大国从中东抽身,减少了在中东地区打‘代理人战争’的意愿。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域外大国在中东拱火、浇油的力度减弱,为中东国家的和解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加大在中东的斡旋力度,积极劝和促谈,提供正能量,进一步推动了中东国家‘和解潮’。”

  近年来,“谋和平、求发展”已成为中东各国的主流心声。巴基斯坦《论坛快报》文章称,中东地区人民已经认识到,美国在该地区的行径引发了数十年动荡,战争和冲突只会进一步破坏地区稳定。正如埃及外交委员会执行主任伊扎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中东人民长期以来饱受战争之苦,对和平渴望已久。英国“中东眼”新闻网等媒体则指出,新冠疫情的暴发及其造成的损失,也使中东国家更加务实,开始优先考虑贸易等基于利益的议程。俄乌冲突使得东地中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及其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而为土耳其、以色列和埃及等国达成共识创造了积极氛围。

  “中东‘和解潮’是由更广泛的国际形势变化决定的”,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在分析中东国家加速和解时都指出,美国持续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逐渐改变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重点,放弃其对阿拉伯盟友的传统承诺。这导致美国的中东盟友逐渐认识到华盛顿不可信赖,于是开始努力使其安全和军事伙伴多元化,实施更多对冲战略。沙特和伊朗都希望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而伊朗已经是上合组织观察员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成功斡旋标志着中东地区开启新时代。新现实是:在美国日益关注乌克兰和亚洲的当下,中东地区正在努力解决过去的冲突和紧张局势,过往的地区分裂正在翻篇。

  和解能走多远仍是未知数

  时值中东国家加速和解之际,美国对叙利亚境内组织实施报复空袭,遭到叙利亚和伊朗方面的谴责。美联社提到,该事件可能会破坏各方为缓和整个中东地区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黎巴嫩“广场电视台”网站则撰文指出,美国此举虽声称是为了报复,但更是在向叙利亚、伊朗以及地区国家发出警告,对地区稳定构成破坏。

  长期以来,中东一直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之一。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的武装冲突占世界武装冲突总数的1/3。目前,中东国家的和解进程让人看到了该地区和平的希望。但是,复杂的环境让和解进程充满变数。

  “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交替出现冲突周期与和解周期,中东‘和解潮’也具有脆弱性。”孙德刚分析指出,“第一,中东伊斯兰世界内部的隔阂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信任赤字问题突出。第二,沙特等国同伊朗和叙利亚复交,并不是美国和以色列所希望看到的。中东‘和解潮’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甚至出现逆转。第三,中东国家如何将和平赤字转化为发展赤字,解决日益严重的债务、失业、粮食安全、高物价、高通胀等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和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中东国家的‘和解潮’恐将被打断。”

  《纽约时报》、英国“中东眼”新闻网等媒体也认为,中东国家和解的可持续性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韧性仍有待观察。促成该地区国家加速和解的国际和地区局势容易发生变化,各国内部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和解能走多远仍是未知数。

  分析普遍指出,中东国家形成共识和合力需要时间。对于中东这个具有特殊地缘战略价值的地区,美西方不但不会轻易放手,而且很可能会试图破坏地区和解进程。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报道指出的,白宫政策制定者试图告诉中东伙伴国,美国不会离开该地区。

  “中东局势的发展,需要在域内外国家共同努力下,继续推动中东国家关系正常化,如促进也门不同政治派别的对话,重启巴以和谈,促进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正常化,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开启伊朗和以色列的政治对话,建立中东多边集体安全对话机制等。”孙德刚指出,“中东问题积重难返,但由易到难、逐步解决不仅有利于中东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且对于全球其他热点问题如俄乌冲突的解决,能够提供新思路。”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