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与印尼“手握得更紧了”|元首外交 大国风范⑤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国与印尼“手握得更紧了”|元首外交 大国风范⑤

来源:学习小组2023-04-01 12:25

  10年前,一个海风徐徐的傍晚,兰迪·拉姆达尼打开电视,看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的新闻。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写下“一带一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彼时的拉姆达尼是印尼一名高中生,对国际关系懂得不多,但直觉告诉他:“中国与印尼的手握得更紧,对两国一定是件好事。”  时间验证了这个印尼年轻人的直觉。

  “路通,财通”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后不久,2014年,印尼总统佐科提出“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随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构想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推动了雅万高铁、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以及“两国双园”等重大合作项目建设。  在中国与印尼寻找共同利益交汇点的同时,拉姆达尼也在寻找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我的理想是能为国家建设出力。”他说。  2020年,大学毕业的拉姆达尼应聘中国中铁四局雅万高铁4号梁场项目部,成为一名技术员。他告诉记者,能参与如此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家人和朋友都为他感到骄傲。  刚入职时,拉姆达尼对高铁技术很陌生,公司安排工程部技术主管余跃与他对接,制定一对一“导师带徒”计划。经过近半年的学习,拉姆达尼已能独当一面。通过“导师带徒”模式,中铁四局雅万高铁4号梁场项目部为印尼培养了近2000名高铁建设技术工人。  “感谢中国师傅手把手地教我。”拉姆达尼说,随着业务精进,他的工资在增长,家人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  2022年11月16日,一列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驶出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逐渐加速前行。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圆满成功,让拉姆达尼欢喜不已。要知道,这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铁。

  最近,拉姆达尼忙着整理竣工验收资料。预计今年6月,雅万高铁就能开通运营。“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为40分钟。”拉姆达尼说,“我们当地人常讲‘路通,财通’,高铁开通后,旅游业等一连串产业会更兴旺。”

  “绿水青山”漂洋过海2022年11月,再次踏上印尼土地的习近平主席在同佐科总统举行会谈时指出,“中方将继续鼓励优秀中资企业参与印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助力印尼建设新首都和北加里曼丹工业园”。  在印尼,北加里曼丹工业园与众不同。2021年底工业园奠基时,佐科总统曾表示:“我们想做‘蛙跳’,实现一次飞跃。”他希望这个工业园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工业区。  叶伟利是中资企业青山控股集团员工,北加里曼丹工业园由青山控股集团与多家印尼企业共同建设。于是,他向公司递交了申请,调任北加里曼丹工业园现场管理班班长。

  从园区规划到材料应用,从码头建设到道路铺设,从能源供给到污染治理,北加里曼丹工业园处处体现绿色发展理念。青山控股集团北加里曼丹工业园现场负责人徐治国举例说:“在园区港口码头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运用竹材料改善淤泥层结构。竹子是生长速度很快的建材,使用竹材料替代传统木材,能减少树木砍伐。”  在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深入人心。在北加里曼丹工业园,叶伟利发现,这一理念也跟着中企“漂洋过海”,“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飘落在园区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我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印尼西爪哇省芝马努河上游山口,静静矗立着加蒂格迪大坝。近些年,大坝周边民众有了一个新“习俗”:逢年过节、结婚生子,常常邀请中国人参加。  因为,是在中国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实现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  芝马努河被当地人视为“生命之河”,但受季风影响,旱涝并存。早在1963年,印尼政府就规划修建大坝,由于资金缺乏、设备不足等,修建工作时断时续,直到中企进场才真正“动起来”。  印尼人阿塞普·塔当住在大坝附近。“大坝开工后,我身边的朋友有的做了大坝建筑工人,有的当司机,还有的成了设备操作员。”阿塞普告诉记者,村里的小卖部、超市、餐馆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

  阿塞普也在大坝上找到一份工作,成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的一名测量员。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以及中国春节,他都和中国同事一起庆祝。“中国春节吃什么?”“怎么做印尼炒饭?”“种辣椒有什么好办法?”……一次次饭后闲谈、欢声笑语中,他与中国同事成了交心的好友。  2015年8月,加蒂格迪大坝如期竣工,下闸蓄水。从此,下游750平方公里地区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9万公顷灌区获得稳定的水量,至少480万人受益。  “大坝修好了,很多中国同事去了别的工程,但我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常在微信上聊天。”阿塞普说。  加蒂格迪大坝成了周边民众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每次上大坝,阿塞普都会在规划图展板前站一会儿,这是大坝周边的建设蓝图,也是他未来的生活图景:水产养殖区旁将建起垂钓区,再远点是酒店区……

  10年间,中国是印尼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印尼双边贸易额达1490.9亿美元,同比增长19.8%;中企在印尼工程承包合同金额2022年超过140亿美元……在共建“一带一路”的阳光大道上,中国与印尼携手前行,成就实实在在,不仅造福两国人民,还在地区和全球产生积极影响。  “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2013年,在印尼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提到这首印尼民歌《美丽的梭罗河》。10年来,中国和印尼关系发展也如美丽的梭罗河,越过山峦,奔流向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中国与印尼“手握得更紧了”(元首外交 大国风范⑤)

  记者/潘旭涛、高 乔

  编辑/静玄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