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球连线 | 博鳌连线达沃斯,这两个“国际镇”有共鸣!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全球连线 | 博鳌连线达沃斯,这两个“国际镇”有共鸣!

来源:新华社2023-03-29 09:39

  新华社博鳌/日内瓦3月28日电 冬季达沃斯,雪峰绵延。春季博鳌,海阔风清。冬去春来,“达沃斯论坛”年会余音在耳,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拉开帷幕。

  这两座因论坛而吸引世界目光的“国际镇”,很有共鸣!请看新华社记者从中国博鳌和瑞士达沃斯发回的报道——

  博鳌:田园风与国际范

  随着博鳌亚洲论坛影响日盛,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成长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田园小镇”和“外交小镇”。

全球连线 | 博鳌连线达沃斯,这两个“国际镇”有共鸣!

  这是3月25日拍摄的海南博鳌沙美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三月博鳌,春和景明。行走在博鳌,处处能感受到质朴而旖旎的田园风光。南强村、沙美村等一个个散落论坛永久会址周围的美丽乡村,都成为了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博鳌还开展“美丽乡村会客厅”等活动,把国际交流合作的现场带到这里,“田园风”与“国际范”一起融合升级。

  “博鳌因海而生,因论坛而兴。”琼海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潘艳红告诉记者。“我们把博鳌打造成中国的‘达沃斯’。”

  达沃斯:氛围感与全球化

  多年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享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政要、国际机构负责人和经济、产业、学术等业界领军人物应邀出席。年会在达沃斯镇举办,人们习惯称之为“达沃斯论坛”。

  为什么论坛要选在达沃斯举办?记者多次报道“达沃斯论坛”,留意到两个特点。

全球连线 | 博鳌连线达沃斯,这两个“国际镇”有共鸣!

  这是1月16日在瑞士达沃斯拍摄的达沃斯会议中心外景。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当天拉开帷幕。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第一,氛围感。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之所以选择达沃斯作为年会永久会址,首先就是看上了这里优美的风景。达沃斯位于瑞士东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内,海拔1560米,被认为是欧洲海拔最高的城镇,常住人口只有一万多人,是历史悠久的旅游度假胜地。

  施瓦布的初衷是让商界、政府、专家、媒体等各界人士在放松状态下畅所欲言。年会期间,小型、闭门、非正式交流活动非常多,与会者抛开繁文缛节,深入交换意见。

全球连线 | 博鳌连线达沃斯,这两个“国际镇”有共鸣!

  这是1月20日拍摄的雪中的瑞士达沃斯小镇。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第二,全球化。

  达沃斯论坛不仅是一个经济论坛,更像是一个全球精英“跨界聚会”。施瓦布曾指出,只有参与应对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才更符合跨国企业的长远利益。

  今年年会于1月16日至20日举行。无论在会场、走廊还是茶歇间,接受记者采访的国际嘉宾几乎无一例外地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同中国开放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

全球连线 | 博鳌连线达沃斯,这两个“国际镇”有共鸣!

  1月15日,工作人员在瑞士达沃斯会议中心的会议室开会。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欢迎进入“博鳌时间”

  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

  海南博鳌,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张名片,也是见证中国扩大“朋友圈”的一扇窗口。

  潘艳红表示,达沃斯镇的发展经验对博鳌镇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要将办年会和建小镇充分结合,努力向世界展示开放包容的中国风范”。

全球连线 | 博鳌连线达沃斯,这两个“国际镇”有共鸣!

  这是3月24日拍摄的海南博鳌南强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欢迎更多国内外嘉宾到博鳌来走一走,看一看,”潘艳红说,“聆听从博鳌发出去的最强音。”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于3月28日至31日举行。“博鳌时间”再度开启,“博鳌方案”值得期待。

  -END-

  策划:倪四义 陈良杰 李生江

  监制:薛颖 柳昌林

  统筹:闫珺岩 徐海静 王晖余

  执行:周慧敏 陈俊侠 孙浩 郑开君

  记者:周慧敏 郭程 姜雪兰 陈斌杰 李晓鹏

  剪辑:王沛

  编辑:孙浩 刁泽 程大雨

  新华社国际部 海南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