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时评:美国制度设计的初始逻辑背离民主真谛——揭穿美式民主真相之一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华时评:美国制度设计的初始逻辑背离民主真谛——揭穿美式民主真相之一

来源:新华网2023-03-28 10:35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美国制度设计的初始逻辑背离民主真谛——揭穿美式民主真相之一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美国又在张罗所谓“民主峰会”了。一年多以前,美国以最不民主的方式炮制“民主峰会”首秀,假民主之名在世界上制造对抗和分裂,最终沦为一场闹剧。美式民主乱象举世昭彰,霸权本质早已暴露无遗,如此世情民意之下,美国却仍执迷于打着“民主”旗号搞集团政治,自顾自地上演意识形态“政治秀”。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然而,美式民主制度设计的初始逻辑就是围绕资本利益运作,注定是“少数人的民主”。近年来,美国政治持续极化、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社会明显撕裂、种族歧视难除、决策效率低下……各种问题集中频发,主要根源就在于制度设计的利益导向与多数人民的民主诉求存在着先天的背离和固有的矛盾,“美式民主叙事”早已无法为失序的社会现实提供逻辑自洽的说服力,所谓“民有、民治、民享”成了难以兑现的空中楼阁。

  所谓“民有”只是假象。金钱政治贯穿美国选举、立法、施政所有环节,构筑起常人难以逾越的政治门槛,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早已转变为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严重限制了普通民众的参政权利。嘴上“一人一票”,真相却是“少数人统治”和“富人游戏”。据统计,91%的美国国会选举由获得最多资金支持的候选人赢得,少数富豪以及利益集团成为选举资金主要来源。所谓“民意代表”当选后,往往为其背后金主服务,而不是为普通民众发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美国1%的人掌握40%的财富,几乎所有的美国议员在任时都属于1%的成员,依赖1%的人的钱连任,为那1%的人服务,甚至离任时再靠那1%的赏赐。美国《新闻周刊》民调显示,仅有49%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6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政府仅仅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所谓“民治”成了谎言。在“美式民主”运作中,民众无法拥有参与国家治理的民主治权。选举之后,民众进入休眠期,公权力被少数寡头集团绑架,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民众利益诉求难以通过立法转化为治理效能。美国枪支泛滥问题怨声载道,却因利益集团介入而难以解决;堕胎、基建、公共债务等涉及民生方方面面的立法,成了党争博弈的擂台和筹码而举步维艰……台前大喊人民、幕后大搞交易,各种党同伐异、否决政治根本不能为民众带来高质量治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西北大学对近1800项美国政策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美国普通民众几乎没有独立政治影响力,而代表商业利益的经济精英和组织化团体却有极强的左右政策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米尔斯在《权力精英》一书中指出,进出“旋转门”的美国“权力精英”操纵着国家机器并拥有各种特权,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相互紧密联系,掌握着决策的权力。难怪美国前总统卡特曾感叹,“美国民主已死,取而代之的是寡头政治。”

  所谓“民享”更难实现。美式民主“以资为本”,人民自然无法公平分享国家发展成果,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贫富分化和阶层极化的加剧。美联储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财富总和达45.9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底层90%美国人的财富总和,1990年至2021年美国的中位数财富只增加了5.37%,同期亿万富翁的总体财富增长了19倍,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近20%的美国家庭已花光全部积蓄,超过6万美国民众失去家园,被迫露宿街头……不公平的经济分配又反向助推政治权力的极化和民主机制的退化。美国畅销书《赢家通吃的政治》里写道:美国1970年代以后富者愈富的主因,是富人利用自己既有的财富影响政治决策进程,制定于己有利的游戏规则并因此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然后又利用这些资本强化其政治影响力,例如通过立法取消政治捐助的金额上限等等,其结果是普通民众越来越难以通过民主机制实现利益诉求。《经济学人》认为这种政治不公的直接后果是:“不平等的提升带来资源的集中…财富的集中带来权力的集中…直至导致灾难”。

  “美式民主”空有民主之名,却无民主之实,诸多历史局限和现实弊病已让这个自诩为“山巅之城”的美国沦为“民主洼地”。尽管自身民主“重病缠身”,美国却仍居高临下充当教师爷,编造和渲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围绕美国私利在全世界划分“民主和非民主阵营”,再次执意张罗“民主峰会”。这些做法无论是打着“道义”的花言巧语,还是操着利益的掩饰手段,都隐藏不住将民主政治化、工具化,推行集团政治、服务维霸目标的真实意图。

  美式民主二元对立的对抗思维,与地球上多数人关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为一己之私搞所谓“民主峰会”只会让世人看到其背后的不堪和治理的无能。这样的峰会不是政治秀和地缘政治胁迫工具又是什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