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二十年,抚不平伊拉克人撕心裂肺的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二十年,抚不平伊拉克人撕心裂肺的痛

来源:参考消息2023-03-26 20:46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文/董亚雷 凡帅帅陈梦阳)宽阔的幼发拉底河穿流而过,两岸茂密的棕榈树生机盎然,初春时节,位于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的哈迪塞村宁静美好。一条车来车往的街道旁有一块墓地,放学的学生嬉戏打闹着经过,偶尔,会有成年人路过那里,站在墓边神色肃穆。很难想到,不起眼的墓地下,埋葬着一段惨绝人寰的过往。这里是2005年美军“哈迪塞屠杀”发生地。每年11月19日前后,当地电视台都会播出纪念节目。

  20年前,美国悍然发动战争,声称将“解放伊拉克人民”“帮伊拉克人建立一个团结、稳定和自由的国家”。然而,事实却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军肆意射杀、关押、虐待无辜平民,无差别轰炸居民区,甚至大量使用白磷弹、贫铀弹。这场战争导致约20万至25万平民死亡,其中美军直接致死逾1.6万人。

  20年后,战争创伤依然深深印刻在伊拉克人心头,从未消退。常言道,时间能洗刷一切,但对于经历过噬心削骨之痛的人来说,这句话,太过轻巧。

  “我失去了家人和人生”

  先把尿袋取出挂在床边的扶手上,用两只手把一条腿从轮椅上挪到床边,然后用力撑起上半身,一点一点挪到床沿上,最后再将另一条腿拽到床上……因为双腿无法使劲,52岁的易卜拉欣微微颤抖,气喘吁吁,好不容易从轮椅挪到床上,赶紧拉一个枕头过来夹在两个膝盖之间防止它们因为接触而疼痛。

  2005年12月一个冬夜,位于萨拉赫丁省一个小镇的易卜拉欣家突然被美军导弹击中,他的妻子、年仅12岁的女儿和一名亲戚当场死亡。在医院抢救15天后,易卜拉欣才醒来,但两节脊椎骨断裂,终身瘫痪。

  “我的妻子和女儿被炸死,我落下残疾,他们却只丢下句‘对不起’。”易卜拉欣多次要求美军赔偿无果。他无法行走,也无法正常小便,出行时只能带着尿袋靠电动三轮出行,和小儿子穆斯塔法在镇上卖活鸡糊口。

  十几年过去,当年被炸成废墟的老家早就被清理、重建,看不出一点破败的样子,可易卜拉欣心中的“家”,却再也没建起来,“我失去了家人和人生”。

  “这些日子我从未忘记”

  花样年华,鲜衣怒马,最是好时节。年逾40的阿拉·卡里姆·艾哈迈德至今犹记得当年21岁的他欢天喜地乘车去大学报到的情景。只是当时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会被美军生生掐断。

  2003年11月30日,在家人开车送他去提克里特大学报到途中,车的零件掉在路上,停车去捡时,旁边的美军士兵突然遭遇爆炸袭击。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美军逮捕了阿拉,此后将他投往多所监狱,包括臭名昭著的阿布格里卜监狱。在被关押两年半后,他才无罪获释。

  在监狱里,美军用铁链把他的脚铐住,双手反绑在背后,倒挂起来拷打;强制他和其他囚犯脱光衣服,拷打、电击敏感部位,用军犬恐吓……直到今天,阿拉的后脑还有块疤痕,脚上还有镣铐留下的痕迹。

  “20年来,这些日子我从未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时隔多年,他还保留着自己当初被无罪释放的一纸证明。

  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战争代价”研究报告指出,“9·11”事件后,美国在不同时间拘禁数十万人,仅在伊拉克就超过10万人。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丑闻2004年曝光后举世哗然,殴打、电击、性侵、侮辱宗教信仰……美军虐囚手段触目惊心。

  更有甚者,除了任意拘押和虐囚,美军及其相关人员还肆意残杀平民,最骇人听闻的就是“哈迪塞屠杀”。

  “我们永远失去了他们”

  2005年11月19日,一场大屠杀让安巴尔省默默无闻的哈迪塞成为世界焦点。当天美军车队在哈迪塞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后,为了报复,先是拦下一辆路过的出租车,杀死车上全部5人,随后闯进爆炸地点附近几户居民家中,又连杀19名无辜平民,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并在事后谎称与武装分子交火,掩盖真相。

  当地律师拉西夫的堂兄尤尼斯一家8口人在那次屠杀中遇害。当天,他在亲戚家见到了被救出的尤尼斯11岁的女儿萨法,她边哭边描述着美军暴行,在场的人无不伤心欲绝,惊恐万分。

  同样在那场屠杀中痛失亲人的还有贾米勒。大屠杀发生当天,他把两个弟弟送上出租车去巴格达上学,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兄弟诀别,两个弟弟随后惨死在美军枪口之下。

  在一段当时村民拍下的记录大屠杀后搬运尸体和受害者家里情况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当时还是小伙子的贾米勒撕心裂肺地抱头痛哭。

  “从大屠杀发生到现在,我们每天都深受悲伤和压抑的折磨,心理状态一直很糟糕,我们永远失去了他们。”捧着两个弟弟的遗照,贾米勒再难抑制心中的悲伤,在记者面前掩面而泣。

  路过一片空地时,拉西夫说,哈迪塞村民决定在这里建一座石碑,纪念大屠杀遇害者,“我们要让后人世世代代记住美国带给我们的伤害”。

  与拉西夫、贾米勒有类似经历的并不是少数,美国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占领伊拉克后,以安全威胁等为借口肆意射杀、关押、虐待无辜平民,所谓“伊拉克人民解放者”的形象早已崩塌。

  2006年,数名美军士兵在巴格达以南30公里的马赫穆迪亚市奸杀了一名14岁的当地少女,并杀害了她的家人,随后还放火烧毁遗体企图销毁罪证;同年,美军在巴格达以北100公里伊沙奇的围捕行动中,故意枪杀一座房屋内的11名平民,包括5名儿童和4名妇女……

  “一生中最沉重的回忆”

  美军入侵伊拉克后,安巴尔省费卢杰成为反美武装重要据点之一。2004年,美军对费卢杰展开全面包围。连日空袭几乎把费卢杰夷为平地,人员伤亡惨重。

  “那段遭遇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回忆。”当地65岁的医生萨阿迪这样描述自己受到的心理创伤。

  美军连日的空袭造成了可怕伤亡,有人被炸得血肉模糊,房间里挤满了伤员,由于麻醉剂非常有限,萨阿迪和同事们有时不得不在不麻醉的情况下给伤者截肢。

  “那段时间真是黑暗的日子,屋外是美军的战机、狙击手、导弹,屋内的我们必须克服恐惧和困难救治伤员。每天醒来就要开始手术,在缺少药物、设备的情况下,一个月内我们完成了400次手术。”萨阿迪至今想起来,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一天,那所挂着醒目红新月会旗帜的简易医院遭到美军空袭,两名工作人员遇难,萨阿迪死里逃生。

  萨阿迪说,美军的残暴行径导致费卢杰的不孕症和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伊拉克战争期间,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在费卢杰等地大量使用贫铀弹和白磷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伊拉克放射性污染专家阿扎维2022年曾表示,美国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导致100多万伊拉克人受到辐射,即使是在战争结束后,这些放射性武器也对伊拉克人民造成了持续伤害。

  阿扎维特别强调,2003至2004年,美军在伊拉克多地使用了18.1万枚贫铀弹,2004年在费卢杰尤为频繁使用。

  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萨瓦比亚斯法哈尼2012年发布报告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弹药含有有毒的铅和汞,导致伊拉克儿童畸形增多。

  “我曾经认为美国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但是我彻底错了。美国是企图称霸世界的侵略者,用任何词语形容它都不为过。”萨阿迪愤怒地说,因为美国,费卢杰充斥着辐射和怪病,这片土地都不再适合居住了。

  “无论谁看到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径,都会把脸背过去。”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朱布里说,美国用几句“民主”“自由”“人权”的口号就把伊拉克人骗了。“但从美军占领的第一个月起,我们就发现这是个天大的谎言。”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