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来源:人民日报2023-03-24 08:36

  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②

  本报评论员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并阐释其基本内涵。此后在许多重要双多边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刻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客观存在共同利益,必然要求共同价值。在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世界各国需要团结合作,共同携手解决全人类面临的难题。特别是经历了世纪疫情,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站在全人类战略高度的思想引领,凝聚合力、激发动力。全人类共同价值,凝练概括了全人类的基本价值共识,勾画出超越差异分歧的价值同心圆,凸显出各国人民企盼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为人类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为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了正确理念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贯通个人、国家、世界多个层面,蕴含着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的共通点。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犹如空气和阳光;发展是各国的第一要务,是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前提;公平、正义是国际秩序的基石,事关国际关系的道义基础;民主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其本意是要求实行多数人的统治;自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体现了对不同文明价值内涵的理解,体现了对不同国家探索价值实现路径的尊重,体现了对不同国家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平等权利的支持,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有识之士表示:“只有秉承共同的价值,和谐共处、协商对话,才能战胜诸多全球性挑战,为全人类争取更加美好的未来”“面对全球纷繁复杂的挑战,只有通过合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提供了中国方案。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当承认和尊重文明多样性,以平等和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文明。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必将有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民主自由的追求更加坚定。必须深刻认识到,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既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也是破解当今时代难题的钥匙。只有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各方力量,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尊重文明多样性,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把全人类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共行天下大道,才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中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矢志不渝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面向未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破解全球性问题注入新思想新理念,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前进道路上,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重要依托,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携手各国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就一定能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