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澳大利亚学者:他们担心我打破西方的“新疆叙事”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澳大利亚学者:他们担心我打破西方的“新疆叙事”

来源:环球时报2023-03-21 19:59

  最初对研究中国问题真正产生兴趣,是我注意到澳大利亚国内民众的贫困和无家可归现象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我的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好朋友却享受着更高标准的生活,他们所在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成都)都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近期在中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新疆。有证据显示,新疆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这让我无法接受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客宣扬的“新疆存在种族灭绝”的说法。对于这方面,我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

  于是,我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开设了账户,用于做初步的调研。但我并未预料到自己会受到一些西方国家网民和媒体的口诛笔伐。甚至在我开始这个项目之前,就已经遭到强烈抵制。因为西方一些人偏执地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中国,而我说了一些对于中国的正面评价,所以他们指责我无法做一名有批判能力的思考者。尽管,事实上在澳大利亚和英国,我都是一名受到认可的学者,发表过许多论文。有关我是一名高水平“中国水军”的污蔑声音开始出现,但当我从社交媒体走到公共媒体面前,向世界证明我是一个真人时,这种指责立即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被认为是“准确无误”的,很少会有人质疑它们的报道。澳大利亚的主流叙事完全掌握在三个集团手中:澳大利亚新闻集团、9号娱乐公司和七西传媒,它们控制了澳大利亚绝大多数的纸质媒体、新闻网站和电视台。这三个集团在澳国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塑造普通澳大利亚人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和民意。而美国90%的媒体由六大公司掌控: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迪士尼公司、新闻集团(NewsCorp)和维亚康姆公司(Viacom),它们同样高度集中化,聚焦于提升其政治利益。

  澳大利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的惊人增长让美国感到压力倍增。此前有评估机构称,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将使其在未来几年时间内超过美国。美国的霸权及其国际力量和控制力正在不断被削弱。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已经体现在其银行系统中,裂痕已经开始出现,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使用非美元结算。国际转移支付机制中,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当地货币而非通过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系统)。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当我在西方最重要的社交媒体——推特上宣布,我将于2024年前往新疆调研减贫实践时,便开始遭到围攻,一些人在推特上辱骂我,有时合伙用一大堆推特帖文对付我,甚至还包括死亡威胁。

  我开始联系郑国恩(编者注:Adrian Zenz,德国反华人士,多次以“学者”之名炮制报告诋毁新疆),他此前对新疆“开展研究”并声称新疆存在“种族灭绝”“强迫劳动”和“侵犯人权”的行为。我向他询问他的实地调查笔记、方法论以及发表过的同行评议期刊。他很奇怪地对此感到生气,这种表现是我在其他学者身上从未见到过的。他屏蔽了我,还和其他人一起污蔑我,使得我的账户被推特封禁。我不得不请蒙纳士大学给推特公司写信,告诉他们我一直与这所大学有关联,曾在这里做过研究,我的研究成果都被发表了。而且,我为媒体撰写文章从来都不是为了赚取稿费,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水平和声誉。之后,推特公司恢复了我的账号。

  在研究方面,我找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的主任,请她做我的导师和指导教师。起初,她对我的研究内容很支持。这位主任在堪培拉媒体俱乐部听说,一些她所认识和尊重的、在新疆做研究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很担心,以至于自己在澳发表研究论文时也不敢署名。这位主任表示,这些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郑国恩所宣称的内容或许是不真实的。随即,她就被要求无限期病休离职,已经获批的研究经费也被取消。

  当我拜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时,我遇到了充满恐惧的人,他们不敢和我说话。恰巧,他们刚刚结束一场有关学术言论自由的会议。在这一过程中,我遇到的反对声音越多,就越下定决心要完成自己的研究项目。

  由于减贫对于任何经济体的改善都至关重要,所以我决定亲自到新疆去看看。我们不应该抛弃我们自己国家中的最弱势群体。我的研究是要去探索中国如何进行脱贫减贫,能够给澳大利亚带来哪些启示。让参与者成为积极的贡献者,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好事,最终将达成双赢。这将是我在澳大利亚创建非盈利基金会的重点所在。(作者是澳大利亚学者莫琳·A·休伯尔)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