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交流 互鉴共进——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加强交流 互鉴共进——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来源:人民日报2023-03-21 13:34

  加强交流 互鉴共进

  ——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进程中,人文交流合作一直是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重要纽带。3月20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要密切人文交流,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用好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友好省州、友城积极开展对口交往,鼓励双方人员往来,积极恢复两国旅游合作。开展好夏令营、联合办学等活动,不断增进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相互了解和友谊。

  近年来,中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更加稳固,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

  推动两国人文交往

  初春的阳光洒满莫斯科市郊五一乡。3月17日,位于此地的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迎来了一群俄罗斯小学生——距展馆不远的莫斯科1391学校二年级的20多名学生正在此参观。聆听了该校老师阿里宾娜讲解中共六大的历史后,同学们又被二楼展厅“民族盛装”图片展里一件件精美的中国传统服饰所吸引。“太漂亮了!”孩子们连声赞叹。

  作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分部,近年来,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在做好海外红色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平台展现中国文化,打造文化互动体验与展陈空间。从2016年7月对外开放至今,展览馆已接待访客2.7万余人次,举办演出、展览、联欢、讲座等活动60多场,成为俄罗斯民众感知中国的重要窗口。

  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副馆长王京告诉本报记者,近两年来,展览馆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主题图片展、“中国影像节”电影放映等活动。今年春节,展览馆举办“走进六大展览馆,体验欢乐中国年”活动,邀请五一乡的孩子们,以及当地政府、文教机构代表等近120人,感受中国传统节庆文化魅力。从剪纸、绘画,到茶艺、雕版印刷,精彩纷呈的互动展示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俄罗斯演员还根据中国“年”的传说排演了小型话剧,引得现场孩子们笑声不断。

  2022年7月,五一乡所在的圣三一区政府将展览馆作为当地知名博物馆推荐给莫斯科旅游委员会。在莫斯科市政府推出的线上旅游平台亮相后,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在俄民众中的知名度大大提升,经常有莫斯科和周边地区的参观团主动联系前来观展。“展览馆已成为五一乡的重要文化场所和当地人心目中的文化坐标,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五一乡乡长梅利尼克说。

  《岁寒三友》《牡丹和鹌鹑》《玉兰树上的黄鹂》……去年底,“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暨俄罗斯中国画展”上的作品吸引中俄观众驻足流连。笔墨飞动,妙手丹青,一幅幅极具中国风物神韵的画作,让人很难想象它们出自俄罗斯友人之手。前来观展的莫斯科市民叶莲娜很喜欢中国画,她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中国艺术作品,还能从绘画技法中感悟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叶莲娜此前参加过中心举办的国画培训班,“接下来我还打算报名书法班!”

  据介绍,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将在今年5月举办“茶和天下·雅集”综合文化活动,推出展览、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西藏文旅周活动也将于今年举办,唐卡展、藏族风情歌舞、西藏非遗展示等都将与当地民众见面。俄罗斯文化部长柳比莫娃表示,俄方对今年一系列俄中文化交流活动充满期待,相信这些活动将不断推动两国人文交往,增进俄中人民友谊。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

  架设文化交流桥梁

  春光明媚,书声琅琅。循声步入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从书架上陈列的中国书籍,到走廊里悬挂的中国字画,再到展示柜上摆放的熊猫玩偶,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和不时入耳的读书声,让记者倍感亲切。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是莫斯科第一家孔院。在该院成立15周年成就展上,一幅幅中国书画作品、一张张中俄学生欢度佳节的照片、一本本两国专家合作编写的教材……处处流露出中国韵味。

  该院俄方院长塔拉斯·伊甫琴科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讲解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原文,播放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视频,是他教学中的一大亮点。“这些内容是学生们读懂中国的一手材料。”伊甫琴科说。除了上课,伊甫琴科还组织学生学习书法和国画、开办儒学讲座,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中国文化。伊甫琴科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俄罗斯,必将让两国间人文交流更加丰富多彩,不断夯实俄中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的民意基础。

  “汉语体验营”是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夏天,报名体验营的俄罗斯学生可以飞往中国,参加为期两周的文化交流。他们可以在中国学习,和中国学生交朋友,并体验美食烹饪、传统手工艺等。新冠疫情期间,学院将体验营搬到线上,俄罗斯青年们可以通过视频“云游”北京胡同,分享俄童话故事,中国学生则介绍手机支付、中国电影,两国专家学者分享中国脱贫攻坚的非凡历程、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云端”交流开展得有声有色。

  2022年,俄罗斯学习中文在校生人数达11.3万人。“近年来,俄罗斯民众学习中文的热情高涨。”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瑞介绍,去年,该院共开设71个教学班,学员人数超过720人,比2021年增长34%,零起点学员人数更是较2021年增长了130%。为了更好推广中文教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还开展高端口译人才培训,并参与教学课程设计。

  今年初,随着中国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中俄两国各项人文交流活动蓄势待发。这几天,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正在为下个月即将举办的“汉语桥”莫斯科赛区比赛紧张忙碌着。张瑞告诉记者,她和伊甫琴科会担任比赛评委。“学生们都盼着今年暑假能去中国参加夏令营!”张瑞说。

  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传媒集团——

  以书为媒,读懂中国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环球书店里,伴随悠扬的古琴声,传来阵阵诗意的吟咏。细听,朗诵的是李白《静夜思》的俄语版。这是俄中作家俱乐部于近期举办的一场读者见面会,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基里尔·巴尔斯基正与读者分享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去年夏天,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传媒集团和莫斯科环球书店联合成立了俄中作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中国著名作家王蒙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作家对俄罗斯文学怀有深厚情感,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中国广为人知,众多中国文学名著也已被译成俄语。

  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传媒集团总裁穆平表示,成立俄中作家俱乐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读书活动推广集团图书,为作家会员从事文学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氛围,以文学为媒介增进两国作家互动和友谊。俱乐部成立以来,吸引了一大批中俄社会文化名人,已举办6期读者活动,今年还将推动两国作家互访。

  随着中国图书在俄市场日益走俏,俄罗斯书展也成为中国图书的展示舞台。2022年9月举办的莫斯科国际书展上,中国图书展台前人头攒动。翻阅教辅材料,了解中国时事,品读中国历史……慕名而来的俄罗斯读者在这里各得其所。负责中国图书展台的尚斯国际出版传媒集团工作人员帕维尔说:“中国图书的需求量很大,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销量也很高,还有来自莫斯科以外地区的图书馆专程前来与我们签订单,现在与我们合作的俄罗斯图书馆已达200多家。”帕维尔表示,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关注度的日益增加是中国图书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发展正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除了书展,中国音像产品也正走进俄罗斯电视节目。去年6月,俄罗斯红线电视台与尚斯国际出版传媒集团合作,开播“今日中国”栏目,首播入选的有3部中国电视剧以及17部中国纪录片。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谢尔盖·萨纳科耶夫表示,该栏目的开播是两国人文交流合作深化的例证,将为俄罗斯人民了解中国打开一扇新的窗口。目前,已播出的电视剧《功勋》以及纪录片《创新中国》都在观众中取得了良好反响。“鉴于前期合作成果,我们还将在该台开创人文阅读类栏目‘阅读中国’,让中国图书多渠道走进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穆平说。

  (人民日报莫斯科3月20日电 记者 荣 翌)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