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紧急向爆雷银行“输血”,难除危机病根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美国紧急向爆雷银行“输血”,难除危机病根

来源:环球时报2023-03-18 09:46

  【环球时报驻美国、英国特约记者 张思思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张鸿陪】美欧银行接连“爆雷”引发业界对更广泛动荡的担忧。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让人们对银行系统的不信任持续蔓延,瑞信陷入困境更令形势雪上加霜。美欧力图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银行业的燃眉之急。16日,美国11家大型银行联合出手,对中型银行实施流动性支援,暂时令市场情绪得到安抚。但行业分析认为,难以抑制的高通胀以及近期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才是欧美最棘手的系统性问题。

  300亿美元

  硅谷银行危机爆发后,多家美国中型银行被拖入旋涡,其中第一共和银行被认为已经站在“悬崖最边缘”。3月16日美股尾盘,华尔街的11家大型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注入300亿美元流动性。根据一份联合声明: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今天宣布,将各自向第一共和银行存入50亿美元的无保险存款。11家银行的存款总额为 300 亿美元。

  “美国大银行的支援是出于防范银行系统恐慌情绪蔓延而伸出援手。”《华尔街日报》17日的报道还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这些银行的高管最近几天一起制定了这项计划,并与美国财长耶伦、白宫官员和监管机构进行了讨论。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货币监理署16日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对11家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联合存入300亿美元的行为表示热烈欢迎,并称此举展示了美国银行体系的韧性。

  《华尔街日报》称,事实上,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先后倒闭后,华尔街大银行在过去一周获得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存款流入,这些存款多来自第一共和银行等美国中型银行。因此,此次援助也可以被视作大型银行把获得的储蓄资金中的一部分“返还”给了中型银行。

  由于硅谷银行倒闭引发的金融动荡迅速蔓延至欧洲,本周资本市场上银行股价的暴跌在大西洋两岸反复传染。周三,瑞士信贷盘中暴跌30%,并引发欧洲主要银行集体重挫。随后,恐慌情绪又回传给美国,引发美国一众银行再次下跌。直至周四,欧美监管层以及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喊话安抚市场,并承诺输血救市场,动荡不安的欧美金融市场一度迎来喘息。

  然而在17日,市场情绪再度波动。硅谷银行的母公司硅谷金融集团当天宣布寻求破产保护,为硅谷银行寻找买家。当天开盘后,遭遇评级下调和美国股东的起诉的瑞士信贷股价开盘下跌超5%,本周下跌约26%,或创下该公司自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美国第一共和银行3月以来跌去了70%。17日开盘后,第一共和银行重挫20%,触及熔断。评级机构穆迪认为,如果未来银行业的压力加剧,美联储和其他央行的政策调整会让未来几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波动。

  “真正的衰退”下半年到来?

  “经济衰退可能会因银行贷款降温而更快到来。”美国CNBC网站报道称,过去几个月来,华尔街一直在争论经济是否正在走向衰退。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一场“真正的衰退”或许会在今年下半年出现。但美国地区性银行倒闭后引发市场的快速波动,让一些策略师开始预计经济收缩将比预想的更早到来。

  同时,经济学家们还预计银行贷款将会减少,因此也下调了此前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摩根大通经济学家15日发表观点称:“一个非常粗略的估计是,中型银行贷款增长放缓可能会使未来一两年的GDP 下降0.5到1个百分点。这与我们认为收紧货币政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将美国推入衰退的观点大体一致。”

  CNBC的文章还认为,债券收益率暴跌、油价和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以及波动率急剧上升都表明投资者担心经济衰退即将来临。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破产之后,瑞士信贷出现的恐慌加剧了本就对美国区域性银行的担忧。“无论是在美国的大型银行还是中小型银行,我们都将看到更严格的贷款标准。”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全球固定收益宏观策略主管吉姆·卡隆认为,即使是较大的银行也将进一步收紧贷款标准,“人们对此紧张是理所当然的”。

  布莱克利金融集团首席投资官布克瓦尔也分析称,美欧银行接连发生危机,使得各大银行越发关注对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减少对外贷款和投资,这可能使经济衰退更快到来。

  “信贷是经济机器的润滑油,”NatWest Market 全球经济和市场策略主管约翰·布里格斯认为,即使近期的银行业冲击得到缓解,投资者对广泛金融机构的担心暂时得到放松,但是市场上的避险情绪将开始出现。银行贷款放缓的连锁反应可能是通货紧缩,至少是通货紧缩冲击。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16日报道,美国房地产资讯网站Real Estate Witch的调查显示,约7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正走向衰退,69%的人称已经进入衰退之中。超过一半(55%)的受访者则悲观表示自己将在经济衰退中失去一切。

  三重考验

  “当美联储为遏制快速通胀而开始加息时,硅谷银行就已经陷入了困境。”《纽约时报》15日称,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凸显了中小型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这些银行往往专注于小众业务,并且比大型银行更加容易受到银行挤兑的影响。

  报道称,几十年来,硅谷银行从风生水起的初创企业那里获得了大量现金,它的做法和大多数竞争对手一样:将一小部分存款以现金形式保留,其余部分购买国债等长期债权。在利率保持低水平时,这些投资承诺稳定、适度的回报。但事实证明,它们目光短浅。硅谷银行没有考虑到经济整体形势,在一年多的刺激措施之后,经济已经过热。

  华泰证券分析师易峘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瑞信暴跌和硅谷银行破产背后的根本原因都是利率上升得太快,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都无法长期承受这样的资金成本。如果美欧央行继续激进加息,银行和金融系统将继续承受极大的压力。

  宏观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美金融业监管层已陷入抑通胀、控风险、防衰退的重重考验当中,政策的选择与制定相互掣肘。

  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投行巴伦乔伊的首席市场策略师达米安·鲍伊分析称,欧美金融监管层一方面对银行放水救市,另一方面又要进行货币紧缩,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政策。他表示:“向银行注资确有帮助,它消除了眼前的风险,但我们这样做得越多,我们的货币政策就越迟钝,我们就越需要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

  许多欧美央行在努力控风险、抑通胀的同时,还在小心防止经济衰退的出现。然而经济衰退的预警依然从众多机构中发出。据彭博社报道,高盛因为美国银行问题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决定将其对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从之前的25%提高到35%。另据报道,美国银行业专家戴维·塔维勒表示,硅谷银行遭关闭是美联储加息过高过快的牺牲品。他认为,美联储加息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会就此结束,不仅硅谷的经济会放缓,美国各地的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万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美央行在历来的加息中都会触发金融市场的震荡甚至是造成经济的衰退,虽然市场主流声音认为,这次的银行倒闭事件不会是系统性危机,但是很难断言欧美这一次的金融困境会很快结束,甚至未来欧美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点仍会进一步暴露。

  万喆认为,对银行问题的处理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能又会让经济衰退的发生变得更加清晰。这使得欧美很多政策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伴发生,互相触发。万喆表示,虽然就目前欧美金融形势现状还不能说已发生金融危机,更不能说金融危机已触发了经济衰退甚至是经济危机。但更严重问题发生的风险仍在,需要各国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