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应是全球优先事项(国际论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应是全球优先事项(国际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2023-02-26 10:21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构成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对国际和平造成了威胁。联合国安理会有责任开展国际调查,将肇事者绳之以法

  当地时间2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事件及其后续调查情况举行公开会议,我在会上作了视频发言。我认为,2022年9月26日发生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构成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对国际和平造成了威胁。联合国安理会有责任开展国际调查,将肇事者绳之以法,为受损方寻求赔偿,并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该事件造成与管道本身相关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表明海底互联网电缆、国际天然气和氢气管道、跨界电力传输系统、海上风力发电场等国际基础设施面临的威胁在加剧。全球实现能源绿色转型需要大量国际基础设施,各国都希望确保其基础设施不会遭到第三方破坏。一些欧洲国家近期已经对其海上基础设施的安全表示担忧。有鉴于此,联合国安理会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进行调查应是一项全球优先事项。

  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需要精密计划、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北溪”天然气管道堪称工程奇迹,每段管道都是超过4厘米厚的轧制钢管,管道内径为1.15米,管道被包裹在10.9厘米厚的混凝土中。每段混凝土包裹管的重量达到了24吨。“北溪”天然气管道位于海底深处,要在70米到90米深的海底摧毁一条由混凝土包裹的重型轧钢管道,需要相当先进的炸药运输、潜水安装炸药和引爆技术。要在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做到这一点并不被发现,进一步增加了相关操作的复杂性。正如一些国家的官员所指出的,相关行为一定是由国家行为体实施的。

  只有少数国家行为体具备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技术能力和进入波罗的海的途径。《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指出,北约国家情报机构私下得出结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俄罗斯实施了相关行动。这也符合一个基本事实,即俄罗斯没有明显的动机在其自己的关键基础设施上实施这种恐怖主义行为。事实上,俄罗斯可能为修复管道承担相当大的费用。

  据报道,丹麦、德国和瑞典已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这些国家想必已对相关情况有一定了解。尤其是瑞典,其潜水员调查了爆炸现场。然而,瑞典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这些信息。瑞典拒绝与俄罗斯分享调查结果,并拒绝与丹麦和德国进行联合调查。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安理会应该要求这些国家立即将调查结果提交给安理会。

  迄今只有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提供的信息,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进行过详细讲述。据赫什报道,“北溪”天然气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实施的。美国政府称赫什的说法“完全虚假”,但没有提供任何与赫什的说法相矛盾的信息,也没有提供任何替代性解释。

  美国高级官员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前后发表的声明,表明了美国对该天然气管道的敌意。2022年1月,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推特上写道,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不会向前推进”。同年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如果俄罗斯发动进攻,那么‘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当记者问及他将如何做到这一点时,他回答说:“我向你保证我们能够做到。”2022年9月30日,在管道遭到破坏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立即宣布“这是一次巨大的机会”,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今年1月,纽兰告诉美国联邦参议员克鲁兹:“我认为美国政府非常高兴地知道,正如你喜欢说的那样,‘北溪—2’现在成了躺在海底的一堆废铁。”

  面对国际恐怖主义事件,这样的话根本不合适。我希望美国与安理会所有其他成员一起谴责这一令人发指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并共同参与由联合国安理会牵头的对这一国际罪行的紧急调查,以确定真相。真相尚未为世人所知,但它是可以被发现的。

  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联合国安理会来阻止战争。只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外交上共同努力解决全球危机,世界才会更加安全。联合国安理会是维护和平的关键场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健康、运作良好的联合国安理会来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它的使命。

  在各国的共同支持下,联合国安理会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进行客观调查,这对增强国际社会对该机构的信心至关重要,对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

  (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杰弗里·萨克斯)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