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朝阳少侠:当疫情的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朝阳少侠:当疫情的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来源:朝阳少侠2023-01-31 19:43

  兔年伊始,万象更新。当全国人民都在欢度春节时,大洋彼岸的某个角落,却还有一些人依旧活在过去,一遍遍重复着过时的谎言谬论。前有麦卡锡(新任美国众议院议长)重提“溯源事”,后有章家敦(美国反华律师、作家,著有《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再献“崩溃书”。

  无论话术如何变化,“中国抗疫失败论”和“中国崩溃论”始终是他们创作的“母题”。当前,中国防疫已经进入新阶段,人们开始拥抱新生活,而那些试图在疫情浪潮中浑水摸鱼、谋取私利的人,却不知何时才能醒来。

  一、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自从疫情初起,美国一些人便鼓噪中国“制造病毒”“罔顾人权”“经济崩溃”,三年来此类言论不绝于耳,冷饭炒了又炒,逢中必反、“中国原罪”成了许多美国政客和媒体人的“从业箴言”。

  你说抗疫刻不容缓,他跟你谈人权。你说“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他跟你谈经济。你告诉他中国三年经济增速年均4.5%,他又开始说“病毒都是中国的阴谋”。你跟他谈德特里克堡、北卡大学和海外生物实验室,他则干脆装聋作哑……

  奥威尔经典著作《动物农场》中的辛辣讽刺“四条腿好,两条腿坏”“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在当前语境下则变成了“美国防疫好,中国防疫坏”“所有人民都是平等的,但美国人民比其他人民更加平等”的笑话,曾经自诩“文明灯塔”的美国如今在疫情中倒成了鲁迅笔下的阿Q,用“人命换人权”的精神胜利法告慰自己,却对积极抗疫的中国冷嘲热讽。

  三年来,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全球五波疫情流行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

  而美国放任国内病毒肆虐,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高企,培养了大量变异毒株。谁才是疫情浪潮中的“裸泳者”,一目了然!但很显然,相比积极治理国内疫情,美国更喜欢打嘴炮碰瓷中国,可谓躺在“病床”上,两耳不闻国内事,一心只读“反华书”。但凡美国把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用在抗疫而非抹黑中国上,也不至于坐拥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而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二、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中国的常态化管控总是将危机消灭于萌芽,抵巇而治未病,很容易让人以为病毒不过如此,疫情防控只是表面文章。可笑的是真有人信以为真,对自己国内高达113万的死亡人数置若罔闻,反而对中国防疫指手画脚。

  但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抹黑诋毁,中国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抗疫道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从一开始的严格管控到常态化的“动态清零”再到如今的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中国一直是世界防疫大环境下的“逆行者”,坚持着中国道路,坚守着中国初心。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中国成为了疫情大潮中岿然不动的中流砥柱,2020年作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全国新冠死亡病例仅2例,2022年全国GDP总量超过121万亿……这一个个奇迹般的数字让人民安心,却让某些人眼红。

  某些国家不怕自己人过不上好日子,却生怕中国发展得太好太快,多次在溯源和抗疫问题上进行政治操弄,甚至反而在自家疫情一团糟,XBB.1.5传遍43州时对中国这一“抗疫优等生”实行歧视性限制入境措施,大搞“医学种族主义”。

  不过中国向来是负责任的大国,面对“中国制造病毒”的指责,中国曾两次邀请世卫组织专家来华开展溯源研究,展示自信坦荡的君子风度。面对“中国拖垮世界”的谬论,中国在全球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向世界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资和抗疫经验,尽显胸怀世界的大国担当。

  反观美国,在对华溯源问题上一如既往地罔顾事实、死缠烂打,而一提到对美溯源时却马上讳莫如深、顾左右而言他。在国际合作上表演“政治化援助”,甚至向发展中国家“倾倒”临期疫苗。德行如草,遇风必偃!

  三、 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自2022年12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以来,中国进入了一段与新冠“贴身短打”的快速过渡期。这时又出现了几只嗡嗡乱飞的苍蝇,高呼“政策转型意味抗疫彻底失败”“中国放弃人民至上理念”。

  可笑的是,他们不久前还妄称中国的动态清零方针拖累世界经济、无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现在却光速变脸,说中国放松防控冲击全球产供链、匆忙放开“草菅人命”。如此反差足以证明美西方国家一些媒体和政客的短视和双标,不禁令人感叹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不过蚍蜉撼树谈何容易,中国并没有因为这些谣言谬论而放慢防疫的脚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如一。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中国多措并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度过“换挡期”。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可以说中国又拿下了一场疫情防控“保卫战”。

  在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全国日均41万人次出入境,各地重现“烟火寻常”,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餐饮店铺生意火爆,电影票房“神仙打架”。

  当疫情的潮水退去,“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又一次送走了“瘟神”。但疫情不分国界,人类命运与共,我们也衷心希望远在大洋彼岸的人民能早日战胜疫情。至于那些借疫情兴风作浪的“害人虫”,就让他们躺平在历史的垃圾堆里,继续做着“中国崩溃”的大梦吧。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到茶山采茶制茶忙

  • 云南石屏:“小豆腐”带动“大产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如今,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在为生产生活插上“数字翅膀”。
2023-03-23 05:00
电解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是由食盐水经电解后产生的。
2023-03-23 09:36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