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年”的世界印象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中国年”的世界印象

来源:新华社2023-01-26 09:51

“中国年”的世界印象

  瑞兔奔新春,四海皆欢腾。

  又是一个全球同贺中国年的欢乐时节。世界各地点亮“中国红”,分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感受中国的多彩文化和开放胸怀。

  春节,承载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传递着现代中国的开放、进步,既是“中国时间”,也是“世界时刻”。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人们喜爱春节,享受春节文化,期盼春天的脚步,也愈加体验到这一节日的精神内蕴,更加清晰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脉动 世界同频共振

  1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一。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来自中国的一批游客从航班甫一落地,便感受到熟悉的春节氛围。

  当天,当地政府为兔年第一批抵达巴厘岛的中国游客举行了欢迎仪式,用当地传统舞蹈和音乐迎接客人,入住酒店也特别安排了迎新春活动。“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在异国他乡感到特别温暖、亲切。”来自四川的李咏梅说。

  随着中国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不少中国人选择春节期间到国外度假。国内一些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出境游预订量创近年峰值,订单平均花费同比显著提升。

  中国出境游热度攀升,让许多经历了疫情“寒冬”的外国旅游业从业者感到暖暖春意。设计新的旅游线路、组织中文等相关培训课程、推出春节特色旅游产品、深化与中国支付平台合作……在菲律宾、柬埔寨、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土耳其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当地旅游业者近期格外忙碌,准备以最好的服务迎接中国游客到来。

  “经历疫情后,我们更加意识到中国游客的重要性。”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差那班说,中国游客为泰国经济、社会注入了活力,今年中国游客的回归是“大好喜事”。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决定,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拉美社、路透社、塔斯社等外媒评论说,中国重启团队出境游备受期待,有望成为全球旅游业加速回暖的“助推器”。多国业界人士热切盼望,有更多中国新老朋友前来做客。

  在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娅·辛普森看来,中国游客将为全球旅游业复苏注入动能,未来十年全球旅游业有望迎来高速增长。路透社报道认为,中国旅游业的复苏提升了对中国经济恢复的预期。

  春节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开启人们新的奋斗征程。在这个新春佳节,中国经济活力的脉动迅速向全球传递,为低迷的世界经济送来“春风”和“暖意”,给各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和信心。

  近期,欧洲多国密集接待中国多个省市的商务代表团。双方企业面对面洽谈,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和意向协议。春节后,更多中国代表团将奔赴海外,拓展合作机会。

  “春节后我希望去中国看看,实地考察一下。”在与中方招商团会谈后,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全球采购部部长马蒂亚斯·多恩高度评价中国在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努力,对双方加强合作寄予厚望。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超过预期。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莱斯利·马斯多普认为,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并产生“滚雪球”效应,这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海赛姆·盖斯指出,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对全球经济意义重大。“随着中国旅游等经济活动稳步恢复,我们看到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迹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节,中国的活力和传递的暖意让世界满怀期待。

  中国精神 传递家国情怀

  在中老铁路老挝段“澜沧号”的餐车里,小兔子装饰和“新年快乐”贴纸显得格外喜庆。列车奔驰,驶向远方。

“中国年”的世界印象

  2023年1月19日,奔驰在中老铁路上的C272次列车车厢内,以“中老一家亲,祥和中国年”为主题的列车春晚精彩上演。这是旅客与演员在车厢内合影。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今年春节,同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陈仕文与陈相甫父子在异国他乡迎来难得的团圆。被外派到老挝维护中老铁路前,父子二人在国内因为工作忙碌,一年见不上几面。

  节日前夕工人们相互理发。“第一次给父亲理发,我动作很慢,很小心,希望时间慢一点,过程久一点。”拿着推剪站在父亲身后,看到父亲斑白的头发,陈相甫眼泪涌了出来。

  正式通车运营一年多来,中老铁路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截至1月5日,铁路客运累计发送旅客突破900万人次。时值春节,客流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中国铁路人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过年回家”,是全体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春节“仪式”。但在海外,还有不少人像陈家父子一样,选择继续留守、履行肩上的责任,深刻诠释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善做善成 ‘一带一路’风正好”“同心同德两个百年梦必圆”。除夕这天,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员工热热闹闹地在驻地大门上贴上这副对联。

  “风正好”,是塞尼风电项目全体员工的共同心愿。隆冬时节,风势正劲,是风电项目的绝佳发电时机。大多数员工选择春节不回家,争取再创佳绩。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稳步推进、捷报频传,见证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也通过春节文化的传扬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从哈萨克斯坦卡麦公路项目到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工程,从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到哥伦比亚波哥大地铁项目,无数中国建设者埋头苦干、不辞辛劳,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添砖加瓦。春节期间,他们为保障项目正常运行和当地人的生活出行坚持工作,这份坚守和敬业,赢得各国人民广泛赞誉。

  “中国同事的忘我工作精神让我敬佩,”塞尼风电项目员工瓦尼亚·武亚西诺维奇说,“春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祝他们春节快乐、兔年大吉!”

  去年10月通车的金港高速公路是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柬方员工李一年用刚学会的中文送上祝福:“金港高速公路让柬埔寨人民更幸福,祝金港高速越来越红火!”

“中国年”的世界印象

  车辆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金港高速公路入口处排队(2022年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长伟 摄

  万家团圆时,将士未下鞍。在黎巴嫩、刚果(金)、马里,在坦桑尼亚、圭亚那、塞内加尔,同样坚守岗位的中国维和官兵和援外医疗人员,用真情和关爱守护着和平与希望。

  “如果你在国外遇到危险,一定要给我发这个暗号。”维和女兵赵竹青再次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前,不善言辞的爱人给她一个包裹,里面一张纸条上写着一串数字。这是他们的特别“暗号”。

  除夕这天,位于黎巴嫩南部的中国营区灯笼高悬、彩旗迎风飘扬。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但赵竹青知道,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最佳、展示好中国军人的风采,是对家人全力支持的最好回馈。

  “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在自己的战位上履行中国军医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非常有意义。”中国第十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内科组组长王鑫说。

  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最能体现中国人对真情的坚守和“天下一家”的博大情怀。“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以实际行动,与世界风雨同舟,与各国真情相交。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展现了大国担当。”“中国维和官兵的勤奋、敬业、专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感谢中国军医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友好的服务态度。”……一句句来自联合国官员、外国维和友军的真诚称赞,折射出中国维和及援外医疗人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

  中国文化 润泽融通人心

  大年初一,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上人头攒动,第22届中国春节庆典在这里举行。上午,巡游花车陆续出发,道路两边挤满了各国游客,不少小朋友坐在家长的肩膀上“先睹为快”。中午,舞狮表演在广场上演,一只色彩斑斓的“狮子”在铿锵的锣鼓声中翻腾跳跃,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中国年”的世界印象

  2023年1月22日,一名女孩在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购买提线狮子。特拉法加广场当日举行春节庆典,庆祝兔年新春佳节。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前一天,在丹麦哥本哈根,龙珠引着彩龙穿梭在历史悠久的市政厅广场上,“中国龙”从童话大师安徒生的雕像前游弋而过,童话氛围与中国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

  中国年,世界同庆。今年节日期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多国举行。民俗庙会、艺术展览、新春音乐会、春节嘉年华……一场场充满年味儿的庆祝活动慰藉了游子心,也为当地民众送上新春祝福。

  地标建筑披上“红装”、精彩晚会欢庆新春、游园赏花迎福回家、中国美食一饱口福……从美国纽约到日本东京,从俄罗斯莫斯科到新西兰奥克兰,从西班牙马德里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在世界各地举行,让各国人民“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年”的世界印象

  2023年1月21日,日本东京塔亮起“中国红”。新华社记者 李光正 摄

  中国年,让世界相知相连。随着中国在不断开放中走向世界,春节早已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每逢节日,许多国家会发行中国生肖邮票,致敬中国文化;迎接农历新年,成为不少国家欢庆活动年历上的重要日程;各国政要和友人齐拜年,一句句“新春快乐”“吉祥如意”,传递出真挚的情谊与祝福。

“中国年”的世界印象

  2023年1月1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兔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上,邮票设计者陈江洪展示兔年生肖纪念邮票。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中国年,是世界感知中国的重要窗口。在春节日益受到欢迎的背后,是它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和睦、和美等重要价值与人文精神,在海外民众中激发共鸣,搭建起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人们从城市回到农村,回到父母和祖父母身边。”“每个人都想与家人团聚,这顿饭因此被称为团圆饭。”“人们推着行李前往火车站,带着给家人的礼物。”……连日来,德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等外媒纷纷将镜头对准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中国迎来的第一个春运,从一场场奔赴团圆的旅程中,感受中国人内心最朴素、最温暖的情感。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中心,热闹的新年庆典吸引数千名观众,舞龙舞狮表演场地被围得水泄不通。当地媒体说,兔年春节的气息较往年更为浓郁。春节比以往更远地走出了华人社区,已成为当地居民多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去年9月,巴西伯南布哥州首府累西腓市议会通过法案,将春节纳入该市官方日历。提出这项法案的市议员茜达·佩德罗萨说,当一种文化同另一种文化相遇,才会流动起来并展现出生命力,常有巴西人从中国的十二生肖中思考和展望未来一年的生活。

  ——“中国农历新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中国新年的方方面面都是重要的文化财富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波黑巴尼亚卢卡大学汉学系主任吉嘉娜·斯特维奇这样解读春节。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兔代表着机智敏捷、纯洁善良、平静美好。在障碍面前总能一跃而过的兔子,体现着中国人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正能量。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挑战层出不穷。兔的形象与寓意,寄托了人们携手跨越障碍阻隔、跃向更美好未来的共同的美好期望。

  文字记者:何梦舒 汤洁峰 刘学 商婧

  参与记者:谢彬彬、徐超、李洁

  海报设计:段媛媛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舞诗画《家住淮河边》在蚌埠首演

  • 初冬盛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