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川派盆景“洋粉丝”查德:匠心营造“中西合美”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川派盆景“洋粉丝”查德:匠心营造“中西合美”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1-23 16:42

  查德在弹奏古琴。 陈选斌 摄

  中新网成都1月23日电 题:川派盆景“洋粉丝”查德:匠心营造“中西合美”

  记者 岳依桐

  在村道旁挖新鲜苔藓、调试自动浇灌系统、用咖啡渣做肥料、修剪枝叶……兔年新春,加拿大人查德·辛克莱尔忙着照料亲手制作的川派盆景。天气寒冷,他却忙出一头大汗,脱掉羽绒服,仅着一件短袖T恤干得热火朝天。

  位于四川崇州联义村的“白熊盆景园”是查德的“秘密花园”。作为川派盆景的“铁杆粉丝”,今年44岁的查德认为,除了与家人团聚、体验中国年俗外,春节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这是盆景过冬迎春的关键时期。

  查德正忙着照料亲手制作的竹类盆景。 王磊 摄

  查德与中国盆景的故事要从他儿时讲起。受“中国迷”外婆影响,从小他便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9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查德对中国盆景“一见钟情”,随后便开始学习盆景制作。“成长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要想学习最正宗的中国盆景,必须要去中国。”

  2003年,查德来到中国逐梦。最初4年里,他辗转多地,最终在成都“邂逅”川派盆景,也确定了自己想追求的盆景风格。作为中国传统盆景四大流派之一,虽然川派盆景中虬曲多姿的类型最广为人知,但查德却更爱相对简单直白的竹类盆景。

  “竹子生命力旺盛,很有灵气,很像中国文化给我的感觉。”在“白熊盆景园”近百个盆景中,竹类盆景牢牢占据“C位”。查德坦言,制作竹类川派盆景让他很放松,并不由自主地想起温哥华外婆家后面的竹林。竹类盆景承载着他的乡愁、梦想和热爱。“我也将童年回忆、成长经历融入盆景创作中。”

  查德正在挖新鲜的苔藓。 王磊 摄

  经过多年钻研,查德逐渐形成自己的“川派盆景”风格。他的作品融合西方的简约之美和中国的意境之美,注重整体景观效果,选材布局都十分讲究。如今,查德已是周边小有名气的盆景师,2020年,他还受邀在成都市第二十三届盆景展上展出作品,成为首个参加该展览的外国盆景师。

  在查德的生活中,除了制作、照料盆景外,每有空闲时间,他便会去成都望江公园、百花潭公园、人民公园看盆景,学习技艺、寻找灵感,再到盆景市场、苗圃“淘金”。“一个好看的装饰、一块形状合适的石头、一棵漂亮的竹子都会让我非常兴奋。”查德说,自己买了一些和兔相关的装饰,正着手制作有兔年氛围的川派盆景。

  近年来,每完成一个满意的盆景,查德都会与妻子一道为其拍摄照片、视频,并在社交媒体分享。“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盆景爱好者的好评。”查德说,“我不想让任何人错过川派盆景惊艳的美。”

  查德的小院摆满盆景。 王磊 摄

  在查德看来,对盆景的热爱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像一把钥匙,带他打开中国文化“宝箱”。工笔画、书法、古琴、二胡……20年来,查德不断尝试新的文化体验。“最初我来中国只是为了学盆景,但中国文化太丰富美丽,我想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习,也想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文化有多酷。”

  查德告诉记者,他要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继续尝试将更多元的文化融入盆景创作中,“未来我还想在加拿大开一间川派盆景工作室,为加中两国盆景文化交流搭建一座桥梁。”(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