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日本体验中国春节,大熊猫和中餐缺一不可!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在日本体验中国春节,大熊猫和中餐缺一不可!

来源:新华社2023-01-22 21:47

  新华社东京1月22日电 位于日本首都东京的上野公园因鲁迅先生笔下的樱花而闻名遐迩,如今是赴日游客的打卡胜地。1月20日至22日,上野公园迎来为期三天的“熊猫春节祭”活动!在这里,不仅能见到中国国宝大熊猫,还能逛庙会品尝正宗中国美食,过个原汁原味的中国年!

  

  这是日本首个以中国多个菜系美食为主题的民间活动,也是东京地区第一个中国年味浓郁的庙会。

  出了上野站,跟随人流来到上野公园中央广场的庙会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大红灯笼和巨大的福字挂饰,喜庆气氛扑面而来。金灿灿的“新年快乐”红底横幅和一对粉色卡通兔图片,引得游人纷纷自拍。

在日本体验中国春节,大熊猫和中餐缺一不可!

  1月20日,“熊猫春节祭”在东京上野公园举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与并体验中国美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一直以来,东京是旅日华侨华人的最大聚集地,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春节活动。每到春节,首都圈华侨华人纷纷赶到横滨,在日本最古老的华人地标横滨中华街才能感受传统的中国年味。

  谈起举办“熊猫春节祭”的初衷,主办方之一、上野中央通商店会副会长大河原一郎告诉新华社记者:“虽然上野没有中华街,但是我们有大熊猫啊!在这里举办一个让日本人一起参与的春节活动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于是策划了这次活动。

在日本体验中国春节,大熊猫和中餐缺一不可!

  1月20日,“熊猫春节祭”在东京上野公园举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与并体验中国美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大熊猫是中日友好的重要象征,也是上野商街的金字招牌。上野动物园大熊猫家族每次添丁,不仅登上新闻头条轰动全日本,还给周边餐馆、商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据日本专家估算,2021年6月出生的龙凤胎大熊猫“晓晓”和“蕾蕾”一年内产生的经济效应高达308亿日元。

在日本体验中国春节,大熊猫和中餐缺一不可!

  2022年10月28日,游客在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观看大熊猫。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大熊猫是上野永远的偶像,是上野不可或缺的一员,很多人因为喜欢大熊猫才到上野来。”大河原说。

  2月21日,生活在上野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香香”将回归中国。它回国后,上野动物园大熊猫数量将由一家5口变4口。

在日本体验中国春节,大熊猫和中餐缺一不可!

  1月20日,人们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熊猫春节祭”上购买美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大熊猫惹人喜爱,中国美食的吸引力同样强劲。活动现场设置了18家餐饮摊位,囊括来自中国11个地区超过50种菜品。除了“陈麻婆豆腐”等众多川菜摊位外,还有粤菜、江浙菜、东北菜、天津菜、延边菜、新疆菜和台湾菜。代表老北京年味的冰糖葫芦自然不可或缺。

  此外,还有10家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传统小吃摊位,明石烧、荞麦面、牛肉烤串、海鲜烤串等一应俱全,热气腾腾的鸡肉锅和牡蛎锅也十分诱人。

在日本体验中国春节,大熊猫和中餐缺一不可!

  1月20日,人们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熊猫春节祭”上品尝美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一对日本小情侣告诉记者,他们从社交媒体得知活动消息,特意从横滨赶到上野看熊猫逛庙会,女孩为此还穿了一件漂亮的短款旗袍。

  正在吃麻辣面的波兰小伙告诉记者,他们原本是来参观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无意之间走入庙会现场。“很高兴来到这里,有很多好吃的中国菜。”小伙子最后用中文说了句 “祝大家兔年大吉”

在日本体验中国春节,大熊猫和中餐缺一不可!

  1月20日,人们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熊猫春节祭”上购买美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今后,红红火火的中国庙会还有望成为上野公园的春节固定“节目”,成为日本民众和各国游客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主办方表示,非常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上野来!(记者:姜俏梅、李光正、岳晨星、张笑宇;剪辑:沈浩洋;编辑:程大雨、马晓燕、孙浩)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