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盘点中国经济一年间:超强韧性源自哪里?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盘点中国经济一年间:超强韧性源自哪里?

来源:经济半小时2023-01-19 20:20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殊为不易、成之惟艰的“成绩单”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

  10亿亩高标准农田、1万亿斤粮食

  韧性来自根基稳固的大国粮仓

  大国粮仓根基稳固,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2022年我们粮食能够再创新高,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2022年我们经历了疫情多点频发,北方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大汛期,南方又持续极度干旱,农资价格也一度高企,在这么多不利条件叠加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还能再创新高,说明我们在粮食安全的这个问题上极具韧性。

  面对自然灾害袭击,依然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九连丰”,这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加持,为丰收保驾护航。

  2022年春耕时节,记者在潍坊的田间地头看见,无人拖拉机正在田里犁地、播种,拖拉机里没有驾驶员,完全是无人化操作,但是播种的面积和数量却在手机上一目了然。白天黑夜,无人拖拉机可以不间断作业。

  无人拖拉机耕种让种粮大户完全掌握了与农时赛跑的主动权。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旋律。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再难,但是我们粮食的总产量仍然连续八年保持在了1.3万亿斤以上。我觉得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和农业经营方式改革,能够更多上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杨月平:通过2022年的推广, 无论是大豆还是玉米,增产了20%左右。

  大豆玉米“手牵手”,稳粮增豆双丰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玉米产量27720万吨,同比增长1.7%;大豆产量2028万吨,同比增长23.7%。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我们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是有长远谋划的,比如说我们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提出来,2020年就是8亿亩,2022年10亿亩,光这10亿亩高标准农田,就能保证我们有1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的保障,而且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还在持续。

  CPI同比上涨2%,涨幅低于预期调控目标

  韧性来自平稳运行的“菜篮子”

  2022年,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仅来源于田间地头,也见于老百姓的菜篮肉盘。

  2022年以来,我国稳物价面临多重挑战:向外看,国际能源、粮食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向内看,2022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反弹,给保供稳价带来一定压力。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精准有力的政策工具、畅达先进的运输配送,确保了重点民生商品和基础能源供应充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对我们国家来说,(CPI)保持一个2%的增长是非常健康的,美国欧洲CPI创了近几十年的新高,恶性通胀对经济危害是非常大的,而我们国家维持在2%左右的通胀,预示着我们的经济增长

  菜篮虽小,牵系民生。物价水平稳,也有利于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的提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首破40万亿元 外贸规模再创新高

  韧性来自节节攀升的进出口贸易

  2023年1月1日凌晨,一列满载着50个标箱电子产品、汽车配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长安号”中欧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这也是该站2023年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逆势增长,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

  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2022年中国外贸仍然交出了一份稳健答卷。

  2022年11月,卡塔尔世界杯赚足了全球观众的眼球,“中国制造”也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从比赛场馆到吉祥物再到大力神杯,从球衣、旗帜再到新能源汽车,“中国制造”随处可见,借助世界杯的溢出效应,中国外贸企业加速出海。

  “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只是2022年中国外贸出口的一个缩影。中国外贸的韧性和活力从何而来?从出口看,有力把握了“市场”和“产品”这两大法宝。

  2022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6.52万亿元、5.65万亿元和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5%、5.6%和3.7%。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4%,占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5%。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汽车出口分别增长67.8%、86.7%和82.2%,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外贸增添了新动力。这也充分说明,全球市场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难以取代。

  2022年,年底的“出海”抢订单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量。前方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后方政府送服务、提效率。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国一家隐形冠军企业的流体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已基本建成,此次赴欧招商,双方再次达成增资扩产协议,实现了项目在建中即增资扩产。

  德国公司希望进一步加快项目验收,早日投产。消息传到国内,当地行政审批局负责人随即开展上门服务。

  宝得集团全球生产总监哈哈德施密特:我们有什么问题,大的小的都是政府帮忙,解决速度也很快。我们总共投资2.5亿元,现在还再加8000万元投资。

  提供全面支持的政府与主动作为的外贸企业携手努力,这是中国外贸排除重重阻力、长期表现稳健的韧性所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党中央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东西都对外贸的出口增长是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在全球都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我们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做得是相当不错的。我们保持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体系,能够维护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别人缺什么,我们就能够提供什么,这个有力地支撑了全球经济的恢复,对我们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也有直接拉动作用。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

  韧性来自领跑未来的数字新动能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数字新动能是推动工业经济回稳上升的重要支撑。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一间全球重工行业领先的智慧工厂,旋挖钻机月产能设计300台,年产值超过100个亿。旋挖钻机是基建工程中专门用作桩基础施工的重型装备,施工效率比传统打桩设备高10倍以上。

  以前,订购一台旋挖钻机,生产周期最少也要30天,但是脱胎换骨的智慧工厂7天就能交付一台旋挖钻机,跑出的“加速度”今非昔比。

  2022年以来,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制造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引领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我国完备产业体系和强大内需市场的优势突出,特别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工业经济的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工业经济积极恢复、稳步回升,为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作出贡献。

  记者:王岸卿 陈艳波

  来源:经济半小时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舞诗画《家住淮河边》在蚌埠首演

  • 初冬盛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