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来了!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来了!

来源:玉渊谭天2022-12-08 11:42

  12月7日一早,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一则消息:

  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这次外交行动,是习近平主席继2016年之后时隔6年再次访问沙特,更为瞩目的是,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

  沙特所在的阿拉伯世界,在世界格局中的意义毋庸置疑——世界航运要冲,全球能源供给阀门,人类文明主要的诞生地之一。

  中国为何能与阿拉伯国家保持长期和谐共生?此次中阿的“两个之最”,足以体现关系的特殊性。中阿关系,特殊在哪?

  谭主找到了几位专家。跟他们聊完,想到了一句话: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次外交行程中,最能体现“两个之最”的活动之一,无疑就是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

  首届,意思就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是中国第一次与阿拉伯国家集体举行领导人峰会。

  这次峰会最早是由沙特阿拉伯提议。

  第155届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外长理事会会议在开罗的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开幕

  去年3月,第155届阿盟外长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加强对华关系的决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再次欢迎由沙特主办首届中阿峰会。中方很快给出了积极回应,愿进一步加强沟通,筹备好峰会。“两个之最”,水到渠成。

  中方领导人这次出访,阿拉伯国家格外重视。

  2016年,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到访阿拉伯国家,首站,就在沙特。

  当时,沙特就以最高礼遇和最高规格接待期待已久的中国贵客。

  习近平主席在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陪同下参观“四方宫”并品尝阿拉伯咖啡

  志同道合,体现在中国对“中东之问”的回答。作为三洲交汇、五海相拥之地,这个区域一直动荡起伏。中东向何处去,一直是世界多国关注的“中东之问”。

  2016年,习近平主席围绕“中东之问”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包括: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

  这两点,道出了地区国家的心声——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反对外部干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

  被称为“中东双雄”的沙特与伊朗的关系一直起伏不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不断干涉这一地区。

  上一任美国总统就任后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沙特,唆使海湾国家组建“阿拉伯版北约”。

  为了给这些行为找到理由,美国不断利用“伊朗恐惧症”政策,立伊朗做靶子,试图渲染出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危机。

  相反,2016年的那次访问,除了沙特之外,习近平主席同时访问了埃及和伊朗。

  对于这个细节,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分析,中国可以借助和所有阿拉伯国家都保持非常友好的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他们之间内部的和解。

  面对“中东之问”,西方给出的答案却是他们自以为的标准答案,“民主”“自由”。

  结果,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动荡带来的是旷日持久的冲突。

  反差的背后,是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默契。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信任是牢不可破的,也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经常去往阿拉伯国家的李绍先给谭主提供了自己的观察:

  在各地区当中,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正面认知和评价绝对是排第一位的,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把中国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力量,而且它们对中国的了解,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背后,是中阿两个民族数千年几乎没有过节的历史交往,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中国也是世界大国中唯一一个和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没有冲突的国家,除了中国,再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是这样的了。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中国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对于巴以冲突这个老大难问题,中国在大国中一直是立场最坚定的。

  早在2013年夏天,中国就邀请两国相继访华,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在今年的中东安全论坛,中方仍在积极呼吁,主张巴以双方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尽快恢复和谈,呼吁召开更大规模、更有权威、更具影响的国际和会。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这正是中国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和平共处的智慧。

  以心交心,阿拉伯世界在涉及中国主权和核心利益问题上,也一直都是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的,接下来又将如何走向未来?不仅要看历史,更要看现实。

  今年以来,中阿之间,又释放了不少合作的新信号。

  |今年1月份,沙特、科威特、阿曼、巴林四国外交大臣访华;

  |9月份,中国在纽约出席联大期间集体会见了沙特、科威特、巴林外交大臣,阿联酋国务部长,以及卡塔尔和阿曼代表;

  |不久前,卡塔尔刚刚宣布与中国达成一项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这是该国“有史以来最长的合同期限”。

  中国与卡塔尔签订了为期27年的液化 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

  巧合的是,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这个组织,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

  6个成员国,都是海湾地区主要产油国家,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半成。

  而本次访问的“两个之最”,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中方要参加两场峰会,除了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还有一场就是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

  密集互动背后,是中国长期保持的海合会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中海贸易额增长了44%。这代表的,也是中阿正在越来越深入的合作,今年前三季度,中阿贸易额达319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8%,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中阿文明有如此深远的历史,落地到现实,中阿合作,有何特别之处?

  如果看能源合作本身,很多人都能想到的一个特殊性是:

  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了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而阿拉伯国家则是中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地。在中国的能源进口中,沙特常年位列第一,占我国进口总量的六分之一以上。

  但如果只是贸易量大,中阿合作又特殊在哪?中阿之间的利益融合仅止于此么?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中阿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还包括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合作等诸多领域。在全世界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为什么要开展新能源合作?

  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四期项目

  这背后,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利益交融,还是理念层面相近的发展诉求,相同的发展使命和相融的发展利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告诉谭主:

  我们跟沙特等国家在经济转型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沙特未来不能过度依赖石油,因此沙特提出要通过自身的工业化,创造就业,实现经济的多元化。

  而在通过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这条路上,中国很有心得。工业化转型,中阿也有很多共同语言。

  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正越来越大。

  更深层的原因,同样来自于共同经历,30年前,阿拉伯世界是要比中国发达的,但30年后,中国的变化天翻地覆。

  所以,阿拉伯世界对中国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希望了解,为什么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中国的理念,其实早已经总结为习近平主席回答“中东之问”的一句话:

  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发展事关人民生活和尊严。这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是希望和失望的较量。只有让青年人在发展中获得生活的尊严,在他们的心中,希望才能跑赢失望 ,才会自觉拒绝暴力,远离极端思潮和恐怖主义。

  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治乱世,重在发展。发展是人类最能共通的语言。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主要通过经济合作来参与阿拉伯国家的事务,通过改善经济和生活水平促进双方发展。

  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加入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合作网络。这是中国,这也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题中之义。

  这样的智慧,也来自于中阿跨越千年的交流与回响。

  12月8日晚,谭主准备做一场“夜谭·遇鉴阿拉伯”的直播,探寻中阿交流与合作的过去和未来。

  曾经,中阿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现如今,沿着“一带一路”的征途,中阿仍在续写文明互鉴的新叙事。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