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外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及启示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国外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及启示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2022-12-07 13:3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建设发展数字乡村,是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治理转型、提升乡村生活服务水平的现实需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对筑牢数字中国根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国外对数字乡村建设探索较早,积累了大量经验,对我国数字乡村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农业数据成为农业生产新要素

  当前,数据日益成为新型生产要素。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自有农业科技研发系统,利用农业大数据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欧盟委员会提出“农业生产力与可持续的欧洲创新伙伴关系计划”(EIP—AGRI),建立起“地平线2020”计划与农村发展支持计划之间的联系,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资助各类科研机构深入挖掘农业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以色列凭借较高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充分利用农业大数据新型生产要素,将人的因素纳入农作物生长及环境状况的大数据分析范畴,实现农业管理信息化,其农业数据产品服务于多国农业生产。其中,以色列的“节水农场”蜚声海外。所谓“节水农场”,指的是根据气候、土壤、地形、水源和各种植物生长特点具体设计的节水灌溉系统,主要采用局部滴灌、压力灌溉、水肥灌溉、加大循环水利用、水肥一体化设计等方法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相关技术人员采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对灌溉、施肥、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同时,整个系统都可以通过电脑来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根据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对农作物供水,不仅节水、省力而且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比利时部分农学院和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均肩负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涉及领域包括基础研究和技术服务。其与政府各研究机构、其他院校和种植业者都保持紧密联系,多次召开各种会议进行讨论交流,给予农民种植技术指导,以推广其实用技术。例如,比利时艾诺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对艾诺省每片土地进行登记记载,建立土壤数据库,对土壤变化进行实时观察、记录、分析,并对农场主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此外,比利时马铃薯产量可达每公顷20吨,约为我国的2~3倍,如此高产得益于农业研究机构对马铃薯晚期疫病的研究、观测和技术援助。农学院农业研究中心与当地农场主协作,通过获取大量气象数据,采用实时监测分析等技术,及时向农户发布施药时间和药量,从而有效避免晚期疫病发生,使马铃薯产量得到很大提高。

  2019年5月10日,日本鹿儿岛县政府和县内机械厂商面向茶农,利用人工智能(AI)和传感器开发出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走动收获茶叶的“无人采茶机”。

  数字技术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部分发达国家高度关注农业数字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业数字化关键技术的创新。以美国为代表的大田智慧农业、以德国为代表的智慧养殖业、以荷兰为代表的智能温室生产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小型智能装备业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技术产品和商业化发展模式。此外,数字农业正在推动全球各国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提升农产品价值。

  美国农业主要为大型农场经营,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主要有畜牧业和耕作业两大部分。位于艾奥瓦州首府附近的金伯利农场始建于1850年,农场耕地面积为3万亩,主要生产玉米和大豆,它是美国高度现代化农场的典型代表,并获得“拉动粮食生产的火车头”荣誉称号。在现代机械手段和智能装备辅助下,占地3万亩的金伯利农场内只有4人在工作。现代农场的管理和运作与复合型人才密切相关,这类人才需要具备种植、农机、金融、销售等方面的知识。粮仓仓储采用先进储存技术,实现烘干和储存一体化。玉米和大豆大规模播种、收割、运输等过程也由专门大型农机完成,与传统农业中完全依靠人力有本质性差别。

  德国不仅是著名的老牌工业强国,其畜牧业也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德国的养猪场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利用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获得较高规模效益。以州为单位,在一个州的范围内,养猪场之间有明确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形成种猪场、商品猪场和自繁自养场等不同结构层次,确保每个养猪场的专业化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养殖过程中绝大多数工序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管理方面利用现代设施和技术实现饲喂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和生产性能对猪进行定时、定量喂养。

  荷兰农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严格的从业资质管理制度,使农民具有较高的素质,为农业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提供人力保证。例如,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资质具有明确标准,只有取得农业大学毕业证书即绿色证书的人,才有资格种地和养牛。荷兰的设施农业是欧洲现代农业典范,其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具有智能化环境控制、现代化栽培技术等特点。

  日本农业以精细农场闻名,即以微耕技术、精致农业为特色,以小规模精细模式为基础,通过精细化工业种植、生态化生产,打造出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端农产品的农场。这种农场强调精心包装、优质品种、细致管理以及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强调“大而专”,而非“大而全”。目前,精细农场拥有一整套相当成熟的种植规范,只要按照严格流程进行种植,即使是毫无种植基础的小农户,也能种出高品质农产品。在日本,一般农户全家只有2~3个劳动力,但却拥有50~70亩土地。每个农户都拥有所需农机具,如收割机、喷药施肥机以及土地起垄机、产品清洗包装机等,这种农业机械设备并不大,对山地和丘陵都非常实用,而且灵活作业、使用便利。

  数字化成为乡村绿色发展新动能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近100亿,全球粮食需求将增长70%。由于新的农业用地前景不大,减少环境影响压力越来越大,发展绿色农业势在必行。

  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美国纽瓦克垂直农场通过对作物生长环境和长势进行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决策,相比传统农场节水95%、减肥50%,实现农药零投入。爱尔兰MagGrow公司开发的农药喷洒机器人成功解决农药漂移问题,减少农药施用量可达65%~75%。瑞士EcoRobotix公司开发的田间除草机器人可以对杂草进行准确识别,通过机械手臂对杂草精准喷洒除草剂,减少20倍农药施用量。德国大型农业机械通过配备“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精准操控和智能决策,通过矢量施肥与喷药,显著提高药、肥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发展。

  在绿色意识培养方面,比利时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场,在无行政手段施压的情况下,促使农民树立尊重环境、注重产品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识;政府则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场。比利时绝大多数生态农场主都取得了成功,他们收入普遍高于普通农业生产者收入,且收入相对稳定。一个较大农场中既种植甜菜也养殖奶牛,农场主可利用甜菜加工转化为饲料,将奶牛排泄物制成农家肥,节省大笔化学农药费用,达到保护环境和降低种养成本的目的。生态农场农产品售价高,凡是贴有“生态农业”标签的产品价格均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并且不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源自生态农场的农产品具备固定消费群,可自产自销,独立性强。例如,位于比利时图尔奈市的“灰十字山羊奶酪牧场”在实行有机种植后有效恢复整个农场生态,为降低畜牧压力,该农场主采用混合饲养方式。作物种植方面,农场主同样采用混合种植方式,有机肥用混养牲畜粪便制作而成,通过适当方式发酵、堆肥,充分利用动物排泄物制作成天然有机肥,让原本的废物转变为有价值产物,为蔬菜提供有机营养。

  作者:李道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网信》2022年第7期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