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防疫没有捷径,这个冬天我们更需团结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防疫没有捷径,这个冬天我们更需团结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11-28 21:01

  随着冬天的到来,全球新冠疫情又面临着一轮新的扩散风险。

  中国近期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部分地区病毒扩散速度加快。《人民日报》26日刊文指出,为了尽快遏制住疫情扩散势头,我们必须坚持“三个坚定”,同时要求各地落实好“二十条”优化措施。

  经历过这三年的疫情,从全世界来看,想要做到有效防疫,各国根本没有捷径可走。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之一的印度,它们在2020年、2021年那些可怕的惨状,甚至连病亡者遗体都来不及火化的那一幕幕,至今历历在目。

  中国的防疫政策,在这两年疫情当中避免了多少生命的逝去?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生命是无价,但如果对疫情放任不管,那么,生命就将成为一个个冰冷的统计数据。

  今年,不少人对核酸检测和防控措施带有情绪,冷嘲热讽,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谁也不想生活受到影响,但病毒并不会因为我们抱怨而停止传播,也不会因为网吵而放慢脚步。

  11月4日,美国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博士警告,美国正处于疫情十字路口,新的Omicron亚型正在全美各地传播。

  虽然自去年冬天以来疫情有所缓解,但每周平均超2600人的死亡人数仍然是最大的问题。而美国最脆弱群体(经济困难和亚健康者)又是死亡率比例最高的人群。

  昨天,福奇对NBC新闻表示,美国肯定仍处于新冠大流行之中,“我不管你是极右共和党人还是极左民主党人,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公共卫生安全(防疫),但这并没有发生,我已经尽力了”。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不能假装看不见疫情。

  中国是基于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分析,谨慎的评估,才出台了相关防疫政策,并一直坚持着,捍卫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根本利益。

  但现在网络上却流传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西方解除防疫限制,“开放社会”是为了提高经济活跃度,而中国将在防疫措施中失去经济活力。

  “躺平抗疫”与“提升经济”并不存在因果关系。10月7日,美国银行公布了一份报告,明年美国的失业率将达到5.5%的峰值,并持续整个2023年。摩根大通CEO戴蒙德等华尔街精英则认为美国将陷入长达9个月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躺平抗疫”则是既丢了人命,也害了经济。

  但一段时间以来,网上有不少希望“全面开放”的论调,对国家的防疫政策有很多牢骚和怨言,认为像西方那样做才是对的,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也总在苦口婆心地劝中国放弃“动态清零”,以提升全球经济发展。

  然而一个希望你经济崩盘的国家,怎么又会同时千方百计地为你经济发展操心?

  中国有14亿人口,人均医疗资源并不富裕,60岁及以上的新冠脆弱人群总量近3亿。如果任由疫情蔓延,搞残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式“死亡轮盘”,那么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有可爱的孩子,他们就将是风险最大的脆弱的群体。

  等到发生大规模的悲剧以及医疗系统崩溃时,抱怨者是不是又会抱怨国家在漠视生命?

  坚持防疫政策与社会正常生活是一对辩证关系,任何主观上的想当然都不现实。

  其实绝大多数人的怨言并不是针对防疫政策,而是一些基层政府的粗暴作风,甚至是野蛮行为。有的地方动辄一刀切,封城封校,停工停产,断绝交通,当这些问题屡禁不绝时,人们的不满情绪就会不断积累,社会就会有撕裂的危险。

  而防疫最需要的是团结,社会裂痕越深,防疫代价就会越大,各方面的努力成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十条”出台,就是为了纠正这些现象,关键是如何落实到位,不走样,不变形。

  冬天已经来到,病毒喜欢“躺平”的国家,它一定会继续肆虐。

  我们何尝不想回到疫情之前的那种状态,但现在的客观事实并不允许我们假装看不见疫情的可怕。

  防疫工作中存在缺点是不争事实,但这绝不是放弃防疫的理由。

  如果“动态清零”政策认知被改变,而选择“投降躺平”,那就不是如何完善和改进防疫的问题,而必将是一场全社会的灾难。

  我们需要的是一些耐心,要相信团结的力量,坚持就是胜利。

  (来源:“后沙月光本尊”微博)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工交叉正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4-04-26 17:38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