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罗思义:拯救了上百万生命的中国政府,不应在经济上被误解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罗思义:拯救了上百万生命的中国政府,不应在经济上被误解

来源:澎湃新闻2022-11-28 16:30

  【导读】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已近三年,当世界各国纷纷宣布“疫情结束”,并采取消极的措施应对疫情的同时,中国政府依然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疫情防控。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疫情应对策略,面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困境和外界对于防疫措施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在与观察者网的交流中,英国经济学者罗思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所谓‘西方的疫情已经结束’完全是无稽之谈,三年来,中国政府的清零政策挽救了这460万人的生命。” “防控不是导致经济问题的原因,中国和西方皆是如此,现在是世界经济40年来最糟糕的时刻,而中国经济的表现依然远好于美国和欧洲。”

  观察者网: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新冠疫情从2019年末爆发到现在已经近三年了,三年来它成为了萦绕在全球人民心中的一场噩梦。

  罗思义:你说的不完全正确。相比于中国,新冠疫情对于英国是更大更可怕的噩梦。

  中国现在是疫情之下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而我所在的英国目前的疫情依然处于失控之中。这种噩梦般的感觉不会出现在中国,而噩梦是英国正在发生的事。三年来,我通过数据,通过自己和身处西方的其他人的联系了解目前西方新冠疫情的真实情况。

  因此,你说新冠是全球范围内的噩梦并不准确,抱歉,它是除中国之外的一场噩梦。

  观察者网:然而对于中国国内的一些人来说,他们认为的除了中国以外的世界,“疫情已经宣布结束了”,“人们可以自由地出国旅游”。

  罗思义:首先,可以满世界旅游的人只占中国人口很小的比例,而可能因为新冠疫情而失去生命的人数所占人口的比例要远大于此。

  因此,西方宣扬这种言论是最糟糕的,他们为了获取利益不惜杀死上百万的人。在中国的人们应该了解到这一点,这种言论是由西方炮制的纯粹的政治宣传。

  观察者网:如您所说,面对疫情,很多西方国家选择宣布“疫情结束”,随即停止采取积极的抗疫举措,而中国政府依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作为一名疫情爆发以来一直生活在西方世界的观察者,您如何评价三年来在抗疫问题上,中国政府和西方国家选择的这两条不同的道路?

  罗思义:让我们用数据说话。在中国,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略超5000人;而在美国,已有逾100万人死于新冠,确切来说,死亡人数是108万。

  不要忘记,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3倍。所以,若要了解美国式政策在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需要把数据乘以4.3。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与美国相同,那么新冠在中国导致的死亡人数会达到470万。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新冠死亡人数为5226人,相较之下,470万这个数字显得触目惊心。你能想象470万中国人在疫情中死去吗?中国政府保护了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免于一场飞来横祸。

  反观美国,在过去两年间,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缩短了2.7岁。现在,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美国。新冠使欧洲面临着继一战末期西班牙大流感后最严重的健康危机。

  再来看确诊人数。中国本土确诊病例共28万8千例,而美国的数据是9800万例。如果中国的人口确诊率与美国相同,那么会有4亿2500万中国人感染新冠。你能想象这样的情形吗?

  如果中国实施了美国所倡导的“放开”政策,460万中国人可能因此死去。中国政府的清零政策挽救了这460万人的生命。

  顺便提一句,疫情仍在持续。从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就能看出,所谓“疫情已经结束”的说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接受采访之前,我查询了中美两国的每日新增感染人数。中国的每日新增感染人数为2365例,美国的数据是46000例。按人口比例换算,把美国的数据乘以四倍可以得出中国的数据,这相当于中国每日新增16万2000例。

  显然,疫情并未结束。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中国刚刚报道了两例新冠肺炎导致的死亡病例,这已经使中国人感到震惊;而在美国,平均每天有340人因新冠而失去生命。按人口比例换算,这相当于中国的日均1130人。两例死亡病例已足以让中国人为之震惊。而如果中国政府没有坚持防疫政策,会有1130名中国人在今天死去。所谓“西方的疫情已经结束”完全是无稽之谈。

  另外,我们还要意识到,疫情真正的累积效应不在于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而在于导致所谓“长新冠”。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熟悉“长新冠”一词。“长新冠”是指新冠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长期乃至永久性损害。这些后遗症会持续至少3个月。

  在美国,遭受“长新冠”后遗症的人数占总人口的8%,也就是说,有2500万人被后遗症困扰。按人口比例换算,这相当于中国的1亿1千万人。这一情况相当严峻。

  让我们给“长新冠”下一个更严格的定义。根据官方定义,“长新冠”意味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因新冠后遗症而)严重受限。

  以我自己国家的数据为例。在英国,有40万9000人遭受“长新冠”困扰。中国的人口是英国的20倍。按比例换算,这相当于中国有860万人在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内无法正常生活。

  我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我认识一位名叫马丁·雅克的中国问题专家。他的儿子拉维·雅克就患上了“长新冠”,迄今已两年了。

  拉维·雅克曾经是个很有天赋的年轻人。他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获得了中国顶尖学府的奖学金,还擅长小提琴。而现在,如果他一天中能下床活动2个小时,这一天对他来说就非常美好了——剩下的时间里,他只能闭着眼睛躺在床上“看”电视。

  至于西方的那些年老体弱者,他们几乎时刻处于风险中,无法正常生活。以去餐馆吃饭为例。

  你当然可以说,“你们要采取预防措施呀,比如戴上口罩”。但你不可能永远戴着口罩,你不可能在餐馆里戴着口罩吃饭。这就意味着,年老体弱者必须从这两个选项中二选一:或者冒着健康永久性受损的风险去餐馆,或者放弃去餐馆。但当他们旅行在外时,不去餐馆是不可能的,对吧?旅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对新冠疫情非常谨慎,我常常居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我恰巧不在中国。在得知新冠可能传入英国后,我所供职的研究所对工作人员提供了防疫指导,内容包括佩戴口罩、保持卫生、注意社交距离等。所以我做好了充分准备。

  事实上,我还能够帮助英国的朋友们。那时候,在英国很难买到口罩。我从中国购买了口罩,并寄给朋友们。当时,他们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问我:“你为什么要从中国购买口罩?”因为英国政府当时的宣传口径是不需要戴口罩。现在我的朋友们改变了想法。他们对我当年的行为充满感激。

  所以,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待在家里,感染风险相对较小。不过,我也不是完全没有感染风险。我的妻子出门看望了我们的女儿,途中感染了新冠。

  幸运的是,由于她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措施,出门的几天内一直在做核酸检测,她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鉴于我当时没有感染新冠,我和妻子分开居住了2周。这2周时间里,我们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不同房间里。我幸运地没有被传染。

  这两年时间中,我妻子只有过三次旅行,其中一次就使她感染了新冠。所以,所谓“疫情已经结束了”、“新冠并不危险”、“人们已经开始正常生活”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总之,如我刚才所言,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待在家里。虽然由于我妻子执意出门看望已经成年离家的女儿,我并非完全没有感染风险,但相对而言我还的处境还算安全。

  但旅行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只要我选择出门旅行,就会面临感染的风险,无论我是搭乘公共交通系统抑或搭乘飞机。所以,从旅行问题就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根本没有恢复正常。

  还有传言称,只要感染一次新冠,就能终生免疫。这就是“群体免疫”政策背后的依据。但是,这种传言同样是无稽之谈。

  “感染一次就能终生免疫”的说法适用于一些其他疾病,比如天花。然而,这种说法对新冠来说是不成立的。有很多人已反复感染新冠。在部分案例中,有人感染新冠的次数多达5次。在前两次感染时,他们的症状与流感类似,侥幸没有出现新冠后遗症。但“长新冠”在第三次感染时找上了他们,永久性地摧毁了他们的生活。所以,所谓“一切正常”的说法根本是胡言乱语。

  新冠疫情对欧洲人口造成了严重打击,至少在我有生之年,这应该是欧洲所受历次打击中最严重的一次。在新冠疫情中死去的美国人比在越南战争中死去的美国人还要多——大约是后者的30倍。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因新冠而缩短了2.7岁,这是过去一百年间从未发生过的。这是一场灾难。西方向中国人民选择性呈现的画面完全是谎言,是虚伪的宣传。

  西方企业之所以炮制这样的谎言,是为了盈利。在西方,这些企业放任无数人失去生命、放任无数人的生活被毁掉,仅仅是为了盈利。只要看看西方人民在新冠疫情中所遭遇的一切,就能明白资本主义是何其残忍、中国人民又是何其有幸能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国度中。

  观察者网:如您所说,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抗疫举措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不容置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疫情也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人会因此质疑中国的严格的防疫措施会延缓经济复苏,导致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作为一名经济学专家,您如何看待防疫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罗思义:首先,即使是你也低估了目前西方世界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因为你说“中国政府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准确地说,中国政府挽救了上百万条生命,而非仅仅“成千上万”。而在我们这一方,正如我所说,就是460万生命的逝去。你的判断显示出你在中国被保护得多么好。

  你是支持中国政府的政策的,但即便如此你依然低估了中国政府在这场疫情中救了多少人。我不是批评你,事实就是如此。这也给了我一种思考,在某种针对经济问题宣传攻势下,有多少人误判了中国的形势。

  最新一个季度的中美两国GDP指标已经公布。我们可以回看近三年,从201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看三年来都发生了什么。那时正好是疫情爆发之前。

  三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了14.3%,平均每年增长4.5%,按照中国的标准确实是慢了。但让我们对比一下美国,美国在这段时间内增长了4.7%,大约每年1.5个百分点。因此,虽然她的经济增速确实放缓了,但依然是美国的三倍,因为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速度更甚于中国。而欧洲地区三年来增长了2.8%,中国的增长是欧洲地区的5倍。

  所以,目前的情况并非所谓西方国家经济一片大好而中国经济陷入低增长。因此,认为中国因为拯救了上百万人民的生命而导致经济上的表现不佳,显然是错误的。

  看看现在的情况,美国的经济问题又是什么导致的呢?是他们搞了所谓“封锁”吗?显然不是。现实是,美国的经济问题是投资不足导致的,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萎缩,已经从60年前的占GDP的11.3%下降到如今的不到3.8%。

  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是由于缺少投资,而中国经济的风险并非来自疫情防控隔离,因为总体来看,被隔离影响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民众,大部分人可以过正常的生活。中国经济如果要出大问题主要是当投资大幅下滑或者经济缺乏刺激的情况下,这是影响当前经济的问题所在。

  因此,防控不是导致经济问题的原因,中国和西方皆是如此,认为西方经济正在快速增长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这非常地糟糕。美国年增长1.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明年还会下降。衰退是西方的大趋势,即使在2021年和今年有略微的恢复。在西方,最好的情况是经济发展缓慢,而在很大部分地区,比如欧洲,有很大的概率会陷入衰退。

  那些认为西方正在通过放弃防疫挽救自己经济的说法是罔顾事实的谬论。而那些宣称中国因为防疫而遭受沉重痛苦而西方因为放弃防疫正在越来越好的言论也是没有事实依据支撑的。

  观察者网:是的,防疫和发展经济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中国政府也一直在优化防疫的具体措施。您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去平衡两者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经济形势?

  罗思义:这里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国保护了自己免于像西方那样遭受到疫情的第一波巨大冲击,挽救了460万生命。这是最首要的事情。

  而疫情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举个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所谓“西班牙流感”,夺走了上千万人的生命——那时几乎没有相应的医疗设备而现在我们有。无论如何那一次的疫情在1920年代初最终逐渐平息,在当时没有任何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这也许是因为病毒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医学专家对此也许更有发言权。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已经保护了自己免遭病毒致死率高的最初几波疫情的冲击。接着,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就有能力让医疗设施和疫苗逐步到位。同时引进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医护人员也对如何治疗更加有经验。正因如此,之后的一段时间虽然新冠依然在传播,但毒性相比于一开始已经有所减弱。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情形,中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新增新冠死亡病例,有时候偶尔会有一两例死亡。然而如果你把同期的美国新冠死亡数据与中国进行对比,你会看到超过1000例的死亡。这说明中国很好地应对了局面。

  在经济方面,西方正面临严重的滞胀——持续半个世纪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相结合的产物。美国的通货膨胀最近达到了40年来最高的9.1%,美国宣称这是由于乌克兰战争,显然这是一个谎言。

  你只需要核对一下时间线就能发现真相。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从2020年5月的0.1%一路涨到到2022年的7.5%,这都是发生在乌克兰战争之前,最新的通胀数据达到了7.7%,俄乌战争之前这个数字已经是7.5%——95%的通胀是发生在俄乌战争之前的。因此,认为通胀源于俄乌战争是一条显而易见的谎言。

  关于这轮通货膨胀,我在此不想做深入讨论。详细的分析请大家看我最近正在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详细分析了美国这轮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其可能导致的严重经济后果。

  根据预测,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将是1%。这种情况是在美国全国上下没有进行疫情防控隔离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经济下行并非防疫导致,根本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政策。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实施了供给侧改革政策,虽然消费端增长不是很多,但是投资的增长得到保证。而在美国方面,虽然单纯的消费增加了,但是没有投资的增长,导致了非常高的通货膨胀。

  对于中国来说,拉动消费很有必要,因为防疫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零售业的下降。但是中国没有一味从消费端刺激,而是在供给侧进行刺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速依然会快于美国,今年如此,明年会更加明显。

  所以,中国的经济复苏从本质上和疫情,以及抗疫措施没有关系。如果所谓疫情防控影响经济复苏,那么现在美国经济应该增长迅猛,相反,美国经济正在放缓。对于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经济政策和投资,而不应把经济直接和防疫挂钩。

  因此中国民众首先应该感谢政府在疫情中的表现,其次他们也应该了解中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也是成功的。显然,从世界经济目前的负面情况来看,现在是世界经济40年来最糟糕的时刻。确实,中国经济增长略微放缓,但减速的主要原因绝非疫情。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世界经济目前处在一个非常负面的情况之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表现可以说依然是可圈可点的。(作者罗思义,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暖春光好

  • 四川康定森林火灾明火已扑灭 雅江仍有断续火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论文是第一篇指出宇宙组成不需要暗物质,同时也能与某些宇宙学关键观测结果相吻合的论文。
2024-03-19 09:24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2024-03-19 09:23
据介绍,“海基二号”将于近期进行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助推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3-19 09:23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03-19 09:22
截至3月18日14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2024-03-19 03:20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4-03-19 03: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2024-03-18 0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18 09:42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次日,航天员把取回的组合体从气闸舱转移至实验舱,并将装置内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拆卸、存储。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2024-03-18 09:35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好的电力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4-03-18 09:26
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03-18 09:23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
2024-03-18 09:22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2024-03-15 09:32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2024-03-15 09:31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2024-03-15 04:35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2024-03-15 04:35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3-15 09:30
杨振清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处理方式,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24-03-15 09:28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2024-03-14 09:42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2024-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