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球发展倡议:让希望之光照亮人类未来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全球发展倡议:让希望之光照亮人类未来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022-09-22 21:49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世界经济复苏失衡,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回答好新的时代课题、作出正确历史抉择?这考验着当代每一个政治家的信心、勇气、担当。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2021年9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核心议程,发出了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时代强音。

  回眸一年来,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应者云集,正在为如期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汇聚强大合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希望。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中国方案破解时代难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发展成果,南北发展鸿沟扩大,发展合作动能减弱,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全球将近70个国家的12亿人口面临疫情、粮食、能源、债务危机,近8亿人还生活在饥饿之中。

  因应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挑战,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阐述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要义: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全球发展倡议是继共建“一带一路”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它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生动实践,为破解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这个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旨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倡议落地,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2022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4点主张,为推进全球发展事业和国际发展合作指明了方向。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正当其时,联合国予以明确支持并愿与中国就此开展合作,同各国一道推进落实。

  “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中国倡议惠及各国人民

  当前,一些国家筑起“小院高墙”,热衷搞极限制裁,人为制造分裂对抗,发展问题在国际议程中日益边缘化。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对全球发展问题的“再聚焦”,对全球发展事业的“再提振”。

  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的金钥匙。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面对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进程受阻的多重困难与挑战,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发展的核心矛盾和问题。这一思路理念牢牢抓住了全球发展事业的“牛鼻子”,为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擘画了蓝图。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当前,求和平、谋发展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习近平主席指出:“只有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权才有基础。”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这是中国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也为各国探寻发展真谛提供重要借鉴。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疫情冲击令全球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全球发展倡议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困难较大的国家,同时强调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全球发展倡议契合了各国加快疫后复苏的需求,为缩小南北鸿沟、破解发展不平衡设计了“路线图”。倡议提出之后,得到各国迅速响应。

  今年1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成立,目前已经有60个国家加入。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已经表示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表示,全球发展倡议“是当下唯一可以让我们去解决多边问题的倡议”。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中国行动汇聚发展合力

  横跨小斯通湾,连接大陆与半岛——2022年7月26日,承载了克罗地亚数代人企盼和梦想的佩列沙茨大桥正式通车。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说,大桥通车实现了将克罗地亚南北领土连为一体的夙愿。通车仪式当天,不少当地居民驾船来到大桥附近海面,音乐、歌声和欢呼声响彻小斯通湾。

  “村里的旱稻栽培从无到有,大片荒地变成金灿灿的稻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戈罗卡镇菲尼图古村村长托尼这样说。到2021年1月,中国援助巴新菌草和旱稻技术项目专家组已经为种植户开办了10期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培训班。

  “当前,老挝正在全力开展扶贫脱贫,致力于摆脱欠发达状态,十八洞的成功实践给老挝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2019年,本扬在给十八洞村村民的回信中这样写道。2018年6月2日,应邀来华访问的时任老挝国家主席本扬结束在北京的行程后,率老挝代表团马不停蹄地赶赴湖南十八洞村实地考察,探寻“精准扶贫”经验。

  长期以来,中国秉持普惠包容、共同发展理念,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开展大量技术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短短一年来,已开始落地生根。

  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举措,包括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等。

  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发布了包含32项举措的成果清单,覆盖全球发展倡议涉及的八个重点领域,包括成立全球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发起“促进粮食生产专项行动”、建立国际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全球森林可持续管理网络、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举办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个研修研讨名额等。

  “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中方愿在未来3年再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发展援助,用于东盟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并适时举办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一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做出推动各国发展的切实承诺。东盟国家、太平洋岛国、非洲国家、拉共体及中亚国家等纷纷在有关文件中表示欢迎和支持全球发展倡议。

  国际智库席勒研究所专家理查德·布莱克认为,时至今日,战争、饥荒和西方经济强权导致的灾难还在不少地区持续出现。“中国没有空谈,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一条崭新路径。”(徐祥丽)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