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锐见】率先实行所谓“群体免疫”的英国“免疫”了吗?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锐见】率先实行所谓“群体免疫”的英国“免疫”了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9-09 11:31

  数据告诉我们,率先实行所谓“群体免疫”的英国不仅没有“免疫”,反而遭遇惨败。

  最近,英国有两条与疫情相关的新闻登上了国际新闻的头版:

  一个是,2022年夏天,英国因新冠死亡的人数是去年同期的近两倍。

  另一个是,从今年8月31日起,英国政府取消对医护人员免费的常规新冠检测,引发医护人员不满。

  英国《护理时报》文章标题截图

  这两件事清晰展现了英国抗疫的魔幻之处——不管疫情多严重,英政府坚决“躺平”。与《柳叶刀》齐名的英国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讽刺说, 英国真是全球抗疫的“异类”。

  时间回到两年半前。

  2020年3月,当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英国的确诊病例居高不下时,英国政府率先提出了所谓“群体免疫”概念。时任首相约翰逊下令:学校不关,大型集会、赛事、商业照常,仅要求有轻微症状的病人在家自我隔离一周。

  这把英国学界吓坏了。400多名学者写联名信、帝国理工大学出报告预测疫情的严重性……眼瞅着疫情确诊和死亡人数飙升,约翰逊政府不得不急刹车,开始实施防控措施。

  紧接着,查尔斯王子、约翰逊自己相继感染,后者甚至住进了ICU。

  按说吃一堑长一智,但过了一年多,约翰逊就把教训忘得一干二净。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他在今年2月下旬宣布,取消英格兰地区的所有现行新冠限制措施。

  根据约翰逊宣布的英国政府“与新冠共存”计划,新冠阳性不用隔离了,政府也不追踪密接了,针对普通民众的新冠免费检测也全部取消了。有网友讽刺说,别的国家追求病例清零,英国追求的是“隔离清零”。

  就这样,新冠已在英国夺走了约20万人生命。英国每百万人口确诊病例比美国还高。

  所谓“群体免疫”不过是一场豪赌,赌注是英国6000多万人的生命。

  “直到现在,我在街上看到不戴口罩的人就会很生气。我想问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自私,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家人,如果都戴好口罩,我的爸爸也不会去世。”

  ……

  社交平台上,很多在英国的华人分享了感染新冠的经历。一位网友说,去年他们一家三口检测出新冠阳性,她和母亲都是轻症,可父亲在一周后因情况严重被转入重症病房,两天后就去世了,这对整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她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基本的防护。

  同时,笔者在社交平台上用关键词搜寻英国民众对政府“躺平式”抗疫的看法。网友“路易斯”发的帖文获得了高赞:

  “大家知道吗?在英国政府最新应对新冠的指导意见中,人们可以在明知感染新冠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或娱乐。这难道不会影响其他人吗?我们已经感染两次了,真的不想再感染了,但防疫政策让这变得困难。”

  一句“真的不想再感染了”透露出路易斯的失望与无奈。而他唯一能做的不过是发发帖子。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在国外感染新冠的人都否认这是“大号流感”。他们在描述咽喉的疼痛时不约而同用了相似的词——“吞刀子”。此外,一段时间失去嗅觉、味觉也是普遍提到的症状。

  但不管他们感觉有多难受,笔者发现,在英国,大多数感染新冠的人都是自我隔离,很少去医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医院床位实在是紧张。网友“初二”说,“英国看病预约时间长得能把人耗死。”

  今年8月,英国一名资深医生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如今患者宁愿在家里死去,也不愿冒险躺在医院走廊的推车上等待救治。英国国民保健署联合会常务会长马修·泰勒说,“急诊室人满为患。大约七分之一的病床被应该出院却又无法出院的病人占用。一些患者不得不等待40多个小时才能等到救护车。”

  《英国医学杂志》的社论称,“与新冠共存”的尝试是压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样备受打击的还有英国教育系统。

  16岁的英国学生凯蒂在2020年感染新冠后再也没有返回课堂,“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感到头晕和疲惫。我可能只是坐在那里,我的心脏就会突然跳到每分钟190次。”

  在人们的想象中,既然英国已经不检测、不隔离,那对应的应该是极高的入学率吧?事实恰恰相反。

  根据《卫报》7月份的报道,英国的入学率已经下降到一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近五分之一的中学生请假,教师缺勤人数也在上升。

  《卫报》文章标题截图

  英国媒体分析称,“躺平式”抗疫导致感染率飙升,越来越多生病的孩子、高烧不退的老师无法正常进入校园。

  英国全国教育联盟联合秘书长凯文·考特尼说,当前这波新冠疫情发生在夏天,教室的窗户开着,但缺课率仍然很高,“这对秋冬来说是一个警钟”。

  英国就业市场也不乐观。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英国约有200万人患有新冠长期症状。疲劳是最常见的症状,此外还有呼吸急促、嗅觉丧失、肌肉疼痛等。这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正常工作,英国的劳动力市场吃紧。

  英国财政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今年5月,员工的缺勤率出现飙升,一些雇主因招不到人不得不关停了业务。“长新冠”患者人数众多,估计每年给英国造成高达15亿英镑的收入损失。

  英国商会9月1日发布的最新预测称,英国经济将在2022年底前陷入衰退,通胀率将飙升至14%,经济疲软将持续至2024年。

  《英国医学杂志》评价道,这是十分讽刺的。英政府采取“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政策,声称是要让人们的生活不发生中断。但随着限制措施全部取消,英国教育、医疗、社会保健、交通和商业领域的员工患病人数剧增,反而导致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中断”。

  英国不着急,但欧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9月2日,欧盟委员会和医疗专家敦促各成员国政府加强措施,遏制今年冬季可能出现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

  欧盟委员会说,虽然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的许多限制已经取消,但“强烈鼓励”各国政府确保人们在公共交通等特定场合使用口罩。今年夏天的新冠感染病例激增“非常清楚地提醒我们,疫情还没有结束”。

 目前,欧盟每周仍有超过2300人因感染新冠死亡。欧洲药品管理局疫苗负责人卡瓦列里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警告称,病毒变种可能逃避现有的免疫保护,更容易传播或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对于整个欧洲来说,这个冬天是难熬的。天然气价格飙升、通胀高企以及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每一个都成为欧洲人不可承受之重。

  监制丨盛玉红

  主笔丨梁馨文

  责编丨赵全敏

  制作丨宋迪雅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陆海事部门在台湾海峡西侧水域开展联合巡航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2024-03-28 12:36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4-03-28 09:54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2024-03-28 09:34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结果表明,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2024-03-28 09:33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4-03-28 09: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2024-03-28 09:31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2024-03-28 09:25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24-03-27 10:22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03-27 10:21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2024-03-27 10:20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2024-03-27 10:18
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盛宴”。
2024-03-27 10:16
作为古生物学家,徐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2024-03-27 10:15
近期,12P/Pons-Brooks彗星(以下简称12P彗星)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我国不少天文爱好者成功观测并拍摄到这位“天外来客”。
2024-03-26 03:25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
2024-03-26 03:20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是否会对春耕、农作物造成影响?
2024-03-26 10:16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张璐研究员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抗结核新靶标Rv3806c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
2024-03-26 10:16
25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渤海超5000米的地层钻探发现一口高产油气井,测试日产油气当量近1400立方米,创造了我国海上深层油气探井日产最高纪录。
2024-03-26 10:15
“绝对安全”的通信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之一,从摩斯电码到电报、传真,从移动电话到网络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各类安全隐患,与通信安全相关的技术一直是科技界、产业界的重点攻关方向。
2024-03-25 10:47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4.8粒子微安流强、224兆电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
2024-03-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