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韩元加速贬值致经济承压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韩元加速贬值致经济承压

来源:经济日报2022-09-02 08:36

  去年下半年至今,韩元对美元持续贬值,近期更呈加速趋势。8月22日,韩元兑美元汇率盘中跌破1340∶1关口,刷新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纪录。目前看,韩元短期内贬值趋势难改,韩国经济正承受巨大压力。

  韩国媒体普遍认为,韩元持续疲软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连续加息。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美国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使美元指数不断走高。近期,美联储鹰派言论连续不断,市场预测美国继续大幅上调利率(一次上调75个基点)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欧洲各国的经济不振对韩元汇率也造成了下拉作用。今年7月份,英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0.1%,德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暴涨37.2%,加之干旱灾害和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欧元近期对美元大幅贬值,进一步造就了美元的强势。

  此外,中国在8月22日对1年期和5年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了小幅下调。市场认为中国此举旨在合理释放流动性,将有效防止经济的硬着陆。这番调整也给韩元走势带来影响。

  专家分析认为,能够扭转韩元对美元贬值趋势的因素并不多。市场预测,美联储计划从下月开始,将每月的缩表金额翻一番,即从目前的475亿美元增加到950亿美元。美元流动性减少将导致美元进一步走强,韩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350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韩元贬值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给韩国带来出口扩大的效应。8月1日至20日,韩国出口同比增长仅为3.9%,而上月1日至20日的出口同比增长还是14.2%。出口增势的放缓使得韩国贸易赤字陡然上升,仅8月份前20天的赤字额就高达102.17亿美元,今年累计贸易赤字已达254.7亿美元。这一数值甚至超过了1996年创下的206.24亿美元的最高赤字纪录。

  韩元持续贬值使得韩国进口物价不断攀升,带动了国内物价大幅上涨。虽然韩国央行在7月份进行了激进加息,但物价仍“高烧不退”。7月份韩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3%,连续2个月增速保持在6%以上,而生产者物价指数比前一个月上涨0.3%,达到120.47(2015年水平为100)。虽然上升势头有所放缓,但自今年1月份以来已连续7个月上涨,与一年前相比上升了9.2%。

  韩国金融通货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韩国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继续处于3%至3.5%之间,预期通胀率处于4%至5%之间。虽然今后消费者物价的上涨可能会受到国际油价下降的影响,但是随着核心通胀率的上涨趋势持续,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在5%至6%的高水平。

  为最大程度地限制物价,保持韩元与美元合理利差,韩国央行在8月份决定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利率升至2.5%。继4月、5月、7月之后,韩国央行在今年内已连续4次加息,这在韩国央行史上还是首次。然而在此次加息后,韩元利率也仅仅是与美元利率持平,并不足以阻止美元外流和韩元贬值。

  如果美联储如外界预期在9月份再次大幅加息,美元利率将高于韩元0.75个百分点,这必将给韩元汇率带来更大冲击。韩国央行总裁李昌镛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有必要继续维持利率上调基调,并暗示在今年余下两次(10月、11月)金融通货委员会会议上连续上调基准利率的可能性。

  然而,央行的持续加息将给韩国整体经济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在韩元大幅贬值、出口增速放缓、物价高涨的情况下。韩国央行已在近期将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6%,将明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4%修改为2.1%。

  部分专家悲观认为,由于今年全球经济出现萎缩,韩国出口形势在下半年反转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韩元兑美元汇率甚至可能跌破1400∶1。

  李昌镛则相对乐观。他认为韩元贬值是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与他国货币联动的结果,韩国不存在流动性问题和信用风险,外汇储备相对充足,不必担心出现1997年外汇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情况,韩元贬值带来的物价上涨则是目前更需要应对的问题。

  杨 明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末人气旺

  • “动车医生”战高温斗酷暑 为暑运保驾护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