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点名“围堵中国”,逼迫多国站队!美“芯片法案”大搞经济胁迫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点名“围堵中国”,逼迫多国站队!美“芯片法案”大搞经济胁迫

来源:环球时报2022-08-13 14:56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英辰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任重】“我们将在美国投资。我们将在美国取得成功。我们将在美国赢得21世纪的经济竞争。”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8月9日最终将《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签署为法律后,发布了这段雄心勃勃的推文。该法案向在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巨额补贴的同时,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同意“不在中国发展精密芯片的制造”。无怪乎《日本经济新闻》将这一法案的出炉称作美国“对华科技军备竞赛”的升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0日斥责,该法所谓“保护措施”,呈现出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是美国大搞经济胁迫的又一例证”。尽管华盛顿的对华鹰派试图借此法案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精准打击”,但几乎没有国际主流媒体预测美国能够打赢这场自私蛮横的芯片战。英国广播公司(BBC)9日引用伦敦政经学院教授金刻羽的话表达了担忧:“我想象一个世界,一分为二,一半用中国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另一半用美国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这样做明显会有巨大的效率减损。”

  想要补贴必须“排斥中国”

  “30多年前,美国拥有芯片全球产量的40%。此后,我们的经济支柱美国制造业被掏空,我们让芯片制造走向海外。”拜登9日在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时发表讲话称,“如今,这项法律将芯片(制造)带回了美国。”

  拜登在法案签署仪式上的讲话中多次明确提到中国。他说,“中国共产党积极游说美国企业反对这项法案并不令人意外”,并称美国“必须在芯片生产方面引领世界”。据BBC9日报道,美国目前的芯片供应量已从1990年占全球供应量的40%下降到仅占全球份额的10%。

  《日经亚洲评论》10日称,这项美国“数十年来最大胆行业立法”的通过,标志着华盛顿罕见的两党合作。《纽约时报》评论称,一向反对政府高度干预商业的共和党,此刻支持民主党法案,除了扶持美国本土芯片产业之外,“也是为了围堵中国的芯片产业”。

  据《华尔街日报》10日报道,该法案长达1000多页,法案的最关键内容就是划拨527亿美元用于芯片的国内制造,其中390亿美元用于激励计划,110亿美元用于研发以及劳动力发展计划。另外,政府还将为美国国内的芯片工厂提供25%的投资税收优惠,估计成本为240亿美元。还有大约2000亿美元用于科研。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日报道称,该法案还包括共和党人及对华鹰派所要求的“重要限制”,即申请联邦补贴的企业必须答应不在中国大陆发展精密芯片的制造。法案规定,禁止获得补贴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一般认为是指28纳米以下的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的公司,可能会被要求退还全部补贴。

  8月9日,芯片制造商美光公司宣布将寻求获得该项联邦补贴。美光表示,计划在2030年前投资400亿美元,在美国兴建新的芯片制造厂。这笔投资将把美国在全球存储芯片制造业的份额从目前的2%提高到10%。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也表示将申请补贴,以支持其在俄亥俄州兴建两家芯片工厂的计划。该公司还将为其在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工厂扩张计划和新墨西哥州的芯片封装工厂寻求补贴。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也表示,将为其在凤凰城建造芯片工厂寻求补贴。

  强行改变芯片业全球格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李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项法案的签署为美国提供了更多国际合作与谈判的筹码,美国可能将加速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以产业补贴和市场准入为筹码拉拢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形成美国芯片产业的“后院”。

  BBC9日则报道称,该法案中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排他政策,使得许多芯片企业面临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难题。因为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这种“选边站队”的做法使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企业陷入两难。三星在西安拥有存储芯片制造工厂,SK海士力在无锡和大连拥有存储芯片制造工厂,英特尔和美光也都在中国拥有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而台积电更是唯一一家在中国大陆生产28纳米以下较先进制程芯片的企业(其南京工厂生产16纳米芯片),“这点在《芯片和科学法案》中被直接针对”。BBC报道称,实际上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已收到美国商务部的信函,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

  据英国《金融时报》10日报道,台湾地区的安全官员正在逼迫富士康放弃对中国大陆芯片企业紫光集团的8亿美元投资。富士康上月宣布了这笔投资,但一位不具名的民进党当局安全官员声称:“这肯定不会通过。”

  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近年来,美国已采取种种手段打造排挤中国大陆的芯片“小圈子”,而此次芯片法案中的所谓“中国护栏”条款对中国乃至整个产业界都具有严重危害性。未来,美国可能凭借这种占据产业链的支配行为,“让哪个国家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这可能将打破全球芯片行业的分工与格局。

  中国驻美大使馆9日表示“坚决反对”该法案,斥责为“冷战及零和博弈思维”。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10日也发文表示反对,认为法案中的条款歧视性对待部分外国企业,凸显美意在动用政府力量强行改变芯片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损害了包括中美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的利益。“这就是21世纪的终极军备竞赛。” 《纽约时报》10日称,“商业和地缘政治的动机”催促中国以最快速度造出芯片,而美国则有“竞争上的动机”去阻止中国获得先进技术。

  “它只是在照搬中国的剧本”

  《纽约时报》称,就在美国的法案生效前不久,中国的芯片制造商刚刚实现了一个重大技术突破,宣布成功制造出7纳米芯片,“这让世界吃了一惊”。美国全国公共电台9日称,该法案“未必能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它可能迫使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进行更大程度的自主创新,以赶上美国及其东亚同行”。

  不赞同该法案的美国共和党议员称,这也许只是给了利润本来就很高的企业更多福利。“我知道民主党人想说这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法案,但它只是在照搬中国的剧本。” 共和党众议员罗杰斯称,2015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对中国认为具有长期战略价值的十个高新科技产业进行投资或者补贴,拜登政府现在只是试图“比中国花得更多”。《日经亚洲评论》称,中国已经为芯片产业投入了1500亿美元,台积电表示计划在3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扩大制造能力。欧盟也在为自己的芯片制造立法。因此,《芯片和科学法案》可能不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人尽皆知的那些美国跨国企业,没有一家是靠政府补贴壮大的,包括英特尔在内。”台湾中时新闻网10日称。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如果华盛顿采取对华“技术硬脱钩”政策,甚至可能会损害一些美国芯片企业的利益,或将令它们丧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并减少1.5万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换言之,《芯片和科学法案》提供的补贴很可能无法弥补芯片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迁往美国的成本。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说,同样的芯片,在美国生产的成本“要比在台湾生产高出约五成”,他说美国努力增加本土芯片制造业,“是徒劳、浪费而且非常昂贵的”。弗吉尼亚州雷德福大学风险管理专家科利尔9日对CNN表示,无论各国如何努力支撑本国的制造业基地,都不可能与全球供应链脱钩,尤其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原材料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巨大的网络。无论各国如何努力将制造业本地化,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是不可避免的。”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