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位专家谈佩洛西计划访台:民意不可违,玩火者必自焚!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多位专家谈佩洛西计划访台:民意不可违,玩火者必自焚!

来源:环球时报2022-07-31 15:08

  佩洛西是麻烦制造者、和平破坏者

  杨明杰(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佩洛西实际上就是麻烦的制造者。

  一是,佩洛西如果真的不顾美国行政部门,包括军方的劝阻, 挑起台海事端,制造地区紧张,那么,对世界和平稳定而言,她就是麻烦的制造者。

  二是,如果台海局势出现紧张,不仅将影响东海、南海区域,还会波及到印度洋地区。如果中方被迫采取一定措施,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都要受到影响,亚太地区的所谓繁荣可能遭到重创。

  三是,佩洛西以一己私利挑战了美国国内所谓平衡稳定的政治秩序,对美国自身的损害也是极大的。国际社会究竟该相信谁的发声,总统、议长、两党还是最高法院?如果把美国的国内极化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世界看到的美国将是一个超级乱政国家,它在国际社会将没有信誉可言。

  巫永平(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佩洛西不仅是麻烦的制造者,也是和平的破坏者。和平与稳定是台海区域最大的公共产品,而中国是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提供者和维护者。

  首先,我们要说,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是中国的国家意志。台湾问题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尽各种办法,尽最大努力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只要台湾方面承认我们是同属一个国家,我们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的。但是,如今我们和平统一的目标和使命受到了来自岛内“台独”势力和“台独”分裂活动的威胁与挑战。一些域外国家支持、怂恿、鼓励“台独”分子和他们的分裂行为,他们才是威胁台海区域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危险因素。

  台湾民众将是最大受害者

  朱卫东(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一旦佩洛西真的访问台湾,这将是美国政坛第三号人物单方面挑起的恶意挑衅中国主权,破坏中美关系与亚太和平稳定的严重事件,是美台勾连的最新升级版。它释放出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性质是恶劣的,危害也是深远的。一场冲击中美关系,冲击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稳定,冲击台湾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风暴即将到来。

  张冠华(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佩洛西若访台必然严重恶化中美关系,不仅将影响中美在一些涉及双方共同利益议题上的合作基础,还将进一步升级已经复杂紧张的台海局势,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严重冲击。从经济的角度看,台海紧张局势升级将严重冲击台湾经济,进而影响海峡两岸和亚太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鉴于海峡两岸信息电子产业等产业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对面临经济下行和滞胀风险的世界经济是一个新的重要不利因素。

  冷波(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佩洛西如果真的访问台湾,受害者将会有很多,谁将是最大的受害者?我觉得是台湾民众。这几天,岛内社会高度关注佩洛西访台这个话题,原因之一就是岛内民众非常担忧相关行为可能会危及台海地区的安全。

  对于台湾老百姓来说,他们只想安安心心、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不希望出现动荡。但是,一些美国政客、台湾政客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搅动地区局势,带给台湾老百姓的只有害没有利。所以很多台湾人说,这是在玩火,是非常不理性的举动。岛内有良知的政治人物,应该担起政治责任,站出来更加鲜明地反对佩洛西访台。

  杨明杰:佩洛西如果真的访台,也会挑战、破坏、解体整个国际秩序。它是一种非法行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美双边危机冲突。而且,台湾的地位是二战后雅尔塔体系所确定的,一中框架是国际社会共识,佩洛西等人试图挑战的是国际共识。

  国际社会应该跟中国站在一起反对这种行为。因此,我们的反制措施未必是中国单方面的反制措施。

  是可忍,孰不可忍

  冷波:很多人都关心中方的反制措施会不会包含军事手段。佩洛西如果真的访台,将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她挑战的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外交部用的词是“严阵以待”,国防部用的词是“中国军队绝不会坐视不管”,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朝鲜战争的时候,19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我们还不是那么强大,都敢于毫不犹豫地采取军事手段,那么现在以中国大陆目前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我想答案也是非常清楚的。

  巫永平:这次和1996年“台海危机”的时空背景不一样。1996年前后,“台独”刚刚冒头,大家不觉得它是一个多现实的威胁。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岛内成为执政党,而且采取了那么多措施“去中国化”,与大陆进行对抗。所以,大陆老百姓对于“台独”的认识也完全不一样了,觉得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家有这种紧迫感。这就是民意。正如习主席在28日与拜登通话时提到的,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

  而且,与1996年时相比,中美关系发生变化了,中美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了,台湾自身也发生变化了。所以我们这次的应对方式肯定和26年前那次是不一样的,它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也将更广。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和那个时候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影响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来应对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的反制措施,将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应对方式,一定有外交的、经济的、舆论的等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军事的。要阻止佩洛西访台,军事手段应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也是对方最能听得懂的方式。

  杨明杰:关于佩洛西的可能访台,网友们提出了各种对策,我觉得我们的选择是开放的,包括伴飞、拦截、设立禁飞区等,从军事上讲,它们都是选项。

  从塑造台海安全态势的角度看,我们也会从保卫国家主权、反对分裂势力角度采取更大的动作。美方所说的“建围栏”,他们自己先把围栏烧毁了,就不要指望我们一起来建。

  我们官方的态度是“严阵以待”,我觉得美方对此是了解的,“严阵以待”的意思就是我们将做好一切实战的准备,应对危机,应对挑战。这既是精神层面的,也是实际准备层面的。美方既然制造了危机,我们的反应肯定会是有理有力的。

  开启一扇机会之窗

  巫永平:如果佩洛西执意访问台湾,我们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做好关于台湾问题的宣示。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统一台湾?我们以什么方式统一台湾?统一台湾不仅对两岸人民有好处,对周边国家、对世界都有好处,它的意义是什么?谁才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威胁者和破坏者?这些道理,我们都要讲清楚。

  朱卫东:当然,并不是说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太太有这么大作用,美国政客访台这类事情以后还可能会发生。就算佩洛西真的访台,对两岸关系,对中国统一也不会产生什么重要影响,这反倒会给大陆一个难得的塑造台海局势的机会之窗。

  巫永平:最根本一点,我们要有自信,要相信我们的实力。1996年是那样的情况,如今我们的实力和当时比完全不一样。佩洛西访台成行与否,不会对美国的对台政策产生实际影响。现在不是美国可以轻易改变台海现状的时候了,改变台海现状的后果它也承受不了。

  如果佩洛西真的去了,我们采取相应的方法反制,肯定会改变一些台海现状,真正把统一的进程往前推进哪怕一小步,让美国和“台独”势力接受这个现实,国际社会也将慢慢适应这一新的现状。在这个意义上,这对我们的统一事业或许是一个推进。

  杨明杰:拜登说美国军方对佩洛西访台进行了评估,里面估计还包含有对亚太地区塑造的问题。一旦态势被重新塑造,将对美国军方提出的一体化威慑、有效遏阻等产生影响,这将是更为全局性的博弈。对此,我们还要观察。归根结底,我们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对我们的政策有信心。(本文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7月29日学术论坛部分专家发言节选,由范凌志、刘欣、高颖、王雯雯整理)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