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津云新闻讯:自7月10日,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IChO2022)在南开大学开幕以来,凭借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赛事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有序开展,尤其是期间举办的各项科技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深受赛事指导委员会好评以及各国家和地区青年参赛选手的喜爱。
据了解,围绕“改变 创造融合”的赛事口号,赛事科学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从参赛学子需求、赛事策划供给两端双向发力,以“推动科技向善、促进开放融合、鼓励创新创造、激发科学兴趣”为赛事各项活动主轴,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赛事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力求突出赛事的学术性、文化性、趣味性、交互性。
南开大学副校长、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执行主席、组委会主席陈军表示,赛事期间“天天有品牌,个个都精彩”,希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各项主题活动,为奥赛青年学子们打造一场文化交流盛宴。
竞赛内容丰富有趣
IChO2022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试题内容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
试题重点关注全球面临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需求、关键储能材料支持服务碳中和战略目标、多硫化物在当下研究热点锂硫电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蛋白质的合成和修饰探索生命的奥秘、天然产物全合成对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意义等前沿学术问题;同时,将膦催化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合成手性螺环催化剂提高手性分子合成效率等中国化学家的优秀科研成果融入其中,展现中国化学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的杰出贡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让参赛选手体验化学实验操作,IChO2022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IChO)历史上首次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和线上实验题,通过采用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理论与实验的密切结合,以“彩蛋”形式供参赛选手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体验到实验的乐趣。
系列活动多元精彩
值此国际赛事举办契机,IChO2022组委会、Angewandte Chemie编辑部及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联合举办4期系列线上讲座,邀请参与往届IChO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分享。
讲座分别邀请了捷克共和国科学院J. Heyrovsky物理化学研究所的青年研究员Eva Pluha ová,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部化学教授Cafer T. Yavuz,美国圣母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Emily Tsui,以及中国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曹晓宇,结合自己的IChO参赛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面向中学生及公众,分享IChO经历,以及IChO参赛经验对自身学术发展的影响,并介绍各自研究领域及成果等,为大家带来一场场精彩的学术分享报告。
同时,为了让参赛选手在云端真实、立体、全面地感受到主办国和主办地的风土人情,赛事期间,组委会精心筹划了10余项人文科技亮点活动。
“美丽的南开我的家”“创新时的中国——智能终端中的化学”“心目里的中国——初识中国”“大地上的中国——中国艺术‘泥人张’”“笔锋上的中国——中国书画艺术”“现代化的中国——化工企业走访”“发展中的中国——天津城市景观”“指尖上的中国——中国剪纸技艺”“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美食”“探索中的中国——海洋的秘密”“星空下的中国——‘天眼’工程探秘”“科学里的中国——催化不对称合成”等真实、立体、全面地面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的人文科技风采,引领青少年对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的不懈追求,为谱写出推动科技向善、鼓励创新创造的崭新篇章播撒薪火。
交互平台“青春”新颖
赛刊《Catalyzer》作为赛事活动的一大亮点和新型宣传载体,通过开设“赛事举办地推介”“中国科学家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推介” “‘文’‘化’交融”等系列特色栏目,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突出展示创新中国的科技力量,为IChO2022赛事呈现营造浓厚的奥赛文化氛围,让世界更响亮地听见中国声音。
赛刊还特别开辟两期科普专栏。“能源存储与转化”,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能源存储与转化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使大家更加深入了解新能源领域前沿发展,鼓励更多热爱化学的年轻人为解决能源问题建言献策;“有机不对称合成”,介绍了广泛存在于生命体中的手性分子的涵义以及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超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取得的研究成果,激发广大学子对手性催化剂的探索兴趣。
IChO2022是世界顶尖青年化学爱好者的盛会,为让青年们在云端互动交流,主办方专门开辟了一个新颖有趣、寓教于乐的虚拟在线社区——Chemzone。在这里,世界各地的参赛人员可以随时了解赛事所有资讯信息,同时“打卡”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在“游戏”体验中进行在线了解交流。
不少参赛选手表示,通过本届赛事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并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够来中国、来天津、来南开大学参观访问,走访那些“虚拟世界”里的现实场景,重温IChO2022的美好记忆。(津云新闻记者段玮 通讯员蓝芳 张娅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