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综述:美国变本加厉的“黑客帝国”行为威胁全球网络安全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综述:美国变本加厉的“黑客帝国”行为威胁全球网络安全

来源:新华网2022-06-17 21:38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综述:美国变本加厉的“黑客帝国”行为威胁全球网络安全

  新华社记者

  近来,美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恶行再次成为关注热点。多份报告显示,在“斯诺登事件”激起国际社会公愤之后,美国仍不知收敛,对外大肆窃听他国信息,对内也肆无忌惮窥探公民隐私。这个变本加厉的“黑客帝国”已成为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一大威胁。

  在国际上,一份新发布的网络安全报告披露了美国对多国进行网络攻击和窃听窃密的大量证据。如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在30天内远程窃取了970亿条全球互联网数据和1240亿条电话数据。

  网络安全企业360提供的报告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曾通过其下属的“接入技术行动处”等机构,使用被称为“量子”的网络攻击武器平台等工具,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多个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中东-西欧 4”光纤通信系统等目标实施了攻击和窃密等。

  这不过是美国在网络空间恶行的新证据。被广泛认为开启了网络战时代的“震网”病毒,据媒体报道就是由美国开发。2010年,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电脑网络遭“震网”病毒攻击,大量铀浓缩离心机瘫痪。

  2015年3月18日,斯诺登在德国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上接受远程实时访问。新华社记者张帆 摄

  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让国际社会得以一窥美国“黑客帝国”真面目。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政府广泛进行网络监听,连自己的盟国都不放过。此后,一些西方国家媒体也纷纷揭批“盟友”美国的行径: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超过5亿条德国电话和互联网数据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取,法国《世界报》则报道了法国境内约7000万条电话数据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取的情况……

  尽管各国舆论一致谴责,但美国并未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就在去年,欧洲媒体又曝光美国监听欧洲多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当时要求美国就此做出解释。马克龙说:“如果这一消息是准确的,这在盟国之间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是美国发起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站去年发布的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捕获计算机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超过4200万个,其中境外恶意程序主要来自美国,占比达53.1%。

  在美国国内,民众隐私也被肆意践踏。就在今年4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对美国民众的电子数据进行了多达340万次的搜查。

  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是如此行事。今年2月《纽约时报》报道称,根据最新解密的联邦参议员信函,中央情报局长年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搜集大量数据,侵犯美国民众隐私。有参议员抱怨说,中情局从未向美参议院情报委员会透露这些情报搜集活动,这些隐蔽的活动颠覆了美国民众对近年来颁布的一些立法的理解,这些立法限制、甚至禁止情报机关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搜集民众相关信息。

  美国对内对外大肆窃听监视的目的是什么?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全球信息来“扭转不可避免的颓势”。通过监听整个世界来精确跟踪民众的思想动态,正成为美国在全球竞争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美国如此行径,说明它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窃听帝国”“监视帝国”。(参与记者:黄堃、谭晶晶、冯玉婧、陈晨)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复旦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

  • 江苏盱眙:种粮大户喜获丰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