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国际时评:美国才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美对华政策系列评论之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新华国际时评:美国才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美对华政策系列评论之四

来源:新华网2022-06-12 11:34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美国才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美对华政策系列评论之四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投射效应”的现象,即自己有某种特性,就认为别人也跟自己一样。这是一种认知偏差,严重时会成为认知障碍。当前,美国的一些政客就患上了这种认知障碍。

  美近日对华政策演讲称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最严峻的长期挑战”,美国必须捍卫和改革“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番话是典型的以己度人,所谓“对国际秩序构成最严峻挑战的国家”,不是别的国家,正是美国自己。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乱源。从直接发动战争到支持代理人战争,从煽动国与国之间冲突到制造“颜色革命”引发他国动荡……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主要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大多都能看到美国的身影。正如美国历史学家保罗·阿特伍德所说:“战争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发动的战争在世界各地造成极为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对伊拉克战争造成20万至25万平民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让阿富汗满目疮痍……

  美国是国际规则最大破坏力量。独家阻挡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拒不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多个国际公约;把“毁约退群”当作家常便饭,对一些国际组织或公约甚至玩起退了又进、进了再退的“戏码”……美国将国际公约当儿戏,对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对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毫无敬畏之心。美国破坏国际规则和秩序的恶劣行径世界有目共睹,美国政客们居然还经常堂而皇之、颐指气使拿国际规则说事,对他国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他们的“勇气”实在令人“叹服”。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恰恰是美国屡屡破坏国际规则,挑战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美国更是搞“胁迫外交”的“专业户”。“胁迫外交”就是美国最先创造出来的,最初用于形容上世纪70年代美国对古巴、越南等国家的外交政策,美国通过武力威胁、经济制裁等方式,要挟这些国家听其摆布。近年来,美国“胁迫外交”更是变本加厉,无处不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多次施压世卫组织,搞“有罪推定”式病毒溯源;为维护其经济和科技霸权,胁迫台积电、三星等企业交出半导体供应链数据;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逼迫他国与其立场保持一致,对不听从者以连带制裁相威胁……美国胁迫外交的对象不分远近、不分大小、甚至不分敌友,国际社会苦之久矣。

  美国之所以漠视国际规则、之所以大搞胁迫外交,是因为在其眼里,国际规则只是美国的工具,必须服务于美国霸权,否则就会被弃如敝屣。也就是说,在美国眼里,根本没有应当严格遵守的国际规则,有的只是符合美国霸权利益的“家法帮规”,有的只是弱肉强食、“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的丛林法则;也就是说,在国际舞台上,美国必须永远做“呼风唤雨”的霸主,必须永远是“美国例外”“美国中心”,有碍于美国实现这种“自由”的国际规则和秩序,都“不合理”“不公正”,必须被搁置一旁,乃至被推倒。难怪连诺姆·乔姆斯基、罗伯特·卡根等美国知名学者都不止一次指出,美国已沦为“流氓超级大国”。

  美方声称中国是世界秩序“最严峻的长期挑战”,完全是颠倒黑白,强行将自身的“霸权本性”投射到中国身上。事实和美方的污蔑恰恰相反,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作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会员国,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经费的第二大摊款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积极促进国际抗疫合作,向国际社会提供大量抗疫物资……英国知名社会学家、“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马丁·阿尔布劳认为,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继续为全球作出贡献。

  谁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谁又是维护者,答案不言自明。美国一些政客亟需纠正自己的认知障碍,停止对中国的污蔑诽谤,摒弃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为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多做积极的事,多贡献正能量。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