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才是中美关系的危害者——美对华政策系列评论之一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美国才是中美关系的危害者——美对华政策系列评论之一

来源:新华网2022-06-10 20:20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美近日对华政策演讲散布虚假信息,抹黑中国内外政策。话里话外把中美关系出现问题归咎于中方,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稍微对中美关系有所研究的人都会知道:这番“高论”完全是颠倒黑白。无论从历史经纬还是事实真相看,美国才是造成中美关系出现困局的始作俑者。

  首先,美国错误地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尽管历经百转千回,但合作一直是主调。然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挑起对华贸易战,挥舞关税大棒,鼓吹“脱钩”。拜登政府上台后,不仅延续特朗普政府政策,而且变本加厉,将中国定位为“最严峻的长期挑战”。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网站日前刊文指出,特朗普开启了美中关系更具对抗色彩的时代,拜登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其前任对待中国的态度。此次演讲重点宣扬的依然是所谓“中国威胁”,将美国对华战略概括为“投资、结盟、竞争”,凸显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对抗意味更重。实际上,“竞争”不过是“遏制”的代名词。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指出,美国如果一味以大国竞争定义中美关系,以你输我赢作为政策目标,只会将中美推向对抗冲突,将世界推向分裂动荡。

  其次,美国抹黑、围堵、打压中国,严重损害中国正当利益。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抹黑围堵打压中国不断,花样翻新,手法多元。从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抹黑中国人权状况,从所谓的“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到美国新版国防战略,美国对中国的抹黑打压是全政府、全方位、全领域的;美国在中国周边拉帮结派,打造“五眼联盟”“四边机制”,搞“亚太版北约”,企图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孤立中国。美国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挑战中国底线。此次布林肯更是从诸多方面抹黑、抨击中国,散布种种虚假信息,把中国说成所谓世界秩序“最严峻的长期挑战”,给中国扣上“胁迫外交”的帽子……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美国大搞意识形态斗争,挑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损害了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损害了中国发展利益,这极大破坏了中美关系氛围,给中美关系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事实胜于雄辩。在中美关系上,美国一直在拆台、在攻击中国、在注入负能量。相对应的是,面对美方的咄咄逼人,中方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出发一直保持克制,努力管控分歧,传递的是正能量,发挥的是建设性作用。

  归根结底,美国所作所为的症结是认知出现了问题,是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中美关系观出现了严重偏差。21世纪的今天,美国依然抱持冷战思维,沿袭霸权逻辑,推行集团政治,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世界观”让华盛顿政策跑偏。“尚和合”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和平与合作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特质,中国的发展目标是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是去取代谁挑战谁。中美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双方在经贸等领域虽然存在一定竞争,但不能以“竞争”来定义全部中美关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中国的政府治理和外交政策根植于数千年历史之上。在认知中国、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政策上,建议布林肯不妨下点功夫。

  大国竞争不是时代主题,零和博弈不是正确选择。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不仅要引领双边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而且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下去了。美方必须端正战略认知、跳出竞争逻辑,停止危害两国关系的种种错误做法,早日做出有利于中美两国和世界的正确抉择。

  -END-

  总策划:袁炳忠

  策划:关心国 冯俊扬 薛颖

  监制:谢鹏 吴黎明 徐海静 闫珺岩 谢彬彬

  记者:吴黎明

  漫画:于艾岑

  编辑:郑汉根 李蓉 韩冰 林小春 耿学鹏 刘向 杨海云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