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防患未然、精准出击 AI助力研发冠状病毒“通用疫苗”
首页> 国际频道> 大千世界 > 正文

防患未然、精准出击 AI助力研发冠状病毒“通用疫苗”

来源:科技日报2022-05-16 13:46

  防患未然 精准出击

  AI助力研发冠状病毒“通用疫苗”

  【国际战“疫”行动】

  本报记者 刘 霞

  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人们开始担心之前使用的新冠疫苗是否依然有效。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应对各种新冠病毒的“通用疫苗”?为防范下一场全球大流行病,很多国家都在推进相关研究,科学家们更是用上了“大杀器”——人工智能。

  “通用疫苗”:防患未然

  今年1月底,美国白宫冠状病毒工作组成员、总统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在国会上介绍了美国开发一种冠状病毒“通用疫苗”的努力。福奇表示,该疫苗旨在对抗新冠病毒和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其他类似病毒。

  福奇对参议院卫生、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表示:“开发一种冠状病毒通用疫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疫苗将有效对抗所有新冠病毒变体,并最终对抗所有冠状病毒。”

  福奇说,从长远来看,一种冠状病毒“通用疫苗”的开发可能有助于防止全球下一次大流行病——新冠疫情无法根绝,可能还会定期出现。此外,人类还可能遭遇来自动物的未知冠状病毒的感染。

  日本《朝日新闻》网站在10日的报道中指出,这种“通用疫苗”的效果即便比不上针对特定病毒的疫苗,但对其他冠状病毒仍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比如,去年12月,美国国防部下属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宣布研发的一种名为“刺突铁蛋白纳米粒子”的疫苗,“不仅能引发强有力的免疫反应,还可能为人们关注的新冠病毒变体以及其他冠状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提供广泛的保护。”

  据报道,该疫苗今年年初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人体试验,目前正申请开展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试验。

  日本弘前大学病毒学副教授森田英嗣表示:“这种蛋白很稳定,而且外形酷似病毒,能够长时间高效地发挥免疫效力。”

  AI助力:事半功倍

  为了更好、更快地研制出这样的疫苗,人工智能工具“临危受命”。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NEC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研发下一代疫苗。

  目前使用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将含有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导入人体,形成相应的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预防免疫的效果。但是,奥密克戎毒株的刺突蛋白中出现了大量变异,导致疫苗的防护效果下降。所以NEC公司的战略是,将刺突蛋白以外的病毒蛋白都作为候选抗原,排除那些容易变异的部分。为此,研究人员通过让AI学习免疫反应的实验数据来确定候选抗原。

  无独有偶,总部位于英国牛津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Baseimmune在借助AI开发冠状病毒通用疫苗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据英国《科学焦点》杂志网站报道,该公司研制疫苗的工作原理是训练免疫系统识别特定病原体(如病毒、寄生虫或细菌)的感染并作出反应。每种疫苗的核心都是抗原(一种基于部分病原体的小而安全的分子),它能触发保护性免疫反应。大多数疫苗抗原基于单一病原体成分,如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或疟疾寄生虫的外壳蛋白,而这限制了疫苗应对新变体的有效性和能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Baseimmune公司的疫苗设计算法将基因组、流行病学、免疫学等综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合成抗原,其中包含病原体中所有“最有可能引发强烈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组成部分。

  Baseimmune公司表示,这些“挑选和混合”抗原将向免疫系统提供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特定病原体的一切信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否变异。设计出来的抗原可以被注入任何疫苗技术平台,包括mRNA、DNA和病毒载体,从而创造出适用于所有当前和可能变异的通用疫苗。

  该公司已与DNA疫苗先驱Touchlight合作,开发一种冠状病毒通用疫苗,旨在应对新变异的出现,防止未来的大流行病。据悉,该公司在最新一轮投资中获得了350万英镑,他们计划用这笔钱帮助为包括冠状病毒和疟疾在内的几种主要疾病研制通用疫苗。

  此外,mRNA本身存在稳定性差、易分解等问题,所以在保存、运输过程中及体内表达时很容易失效。因此,如何稳定mRNA,提升研发效率,成为了全球科研机关、防疫机构和生物医学公司亟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百度公司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贡献了一臂之力。据媒体报道,2020年,百度研究院推出全球首个mRNA疫苗基因序列设计算法LinearDesign,这是专门用于优化mRNA序列设计的高效算法。针对新冠mRNA疫苗序列,LinearDesign能在16分钟内大大提升疫苗设计的稳定性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有效解决了mRNA疫苗研发中最重要的稳定性问题。

  《朝日新闻》在报道中指出,备受期待的冠状病毒通用疫苗能否很快面世并应用于人体还是未知数。不过,即使不能赶在新冠病毒下一个变异株出现之前诞生,也可能成为预防其他冠状病毒引发的下一场大流行病的有力候选工具。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长沙:检修农机备春耕

  • 春耕牛市供销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