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记者观察丨北约轰炸南联盟23周年 无解的“为什么”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记者观察丨北约轰炸南联盟23周年 无解的“为什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3-24 20:42

  历史上的今天,是个沉痛的日子。1999年3月24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下,时任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对南联盟发动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在接下来的78天里,南联盟遭到了世界上最强大军事联盟的狂轰滥炸,导致2500多人死亡,100万人沦为难民,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给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时隔23年,留给人们的疑问依然是沉重的。

  塞尔维亚社会党副主席 历史学家 马尔科维奇:5岁和3岁的孩子,看到的是战斧导弹穿过窗外,看到潘切沃炼油厂滚滚的浓烟,我儿子看了轰炸的新闻说,“爸爸,他们会毁了我们的房子,杀了我们”。瞧,美国的炸弹带来的“爱与和谐”,当炸弹落下时,当我儿子看着新闻哭泣时,这就是他们眼中的“南斯拉夫的利益”。而现在他们称,俄罗斯的炸弹是邪恶的,是可耻的法西斯主义,这就是美国的双重标准。

  3月24日至6月10日,78天的时间里,当时的北约19个成员国中有13个参与了空袭,其余6国全程参与后勤保障。第一阶段打击南联盟的指挥系统,第二阶段打击其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第三阶段打击民用设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轰炸干脆变成了歇斯底里的狂轰滥炸。

  时任南联盟空军总司令 斯密利安里奇将军:其政治目的是分裂南斯拉夫,将黑山与塞尔维亚分离并粉碎塞尔维亚,占领科索沃和梅托希亚,并将科索沃交给阿族的恐怖分子,为北约到达巴尔干半岛创造条件。因为这里可以便捷地通向中东,这里与地中海近在咫尺,穿越地中海便是非洲大陆,这才是美国一心想要控制这一地区的真相。

  为了师出有名,发生在科索沃自治省的民族矛盾被冠以了“人权危机”。人权危机的解决方式是北约超过38000次的作战任务,南联盟付出的代价是2500多人死亡,100万人流离失所。

  1999年4月17日22时左右,在贝尔格莱德郊区巴塔尼察镇的一处民宅中,三岁的米莉察在卫生间里被弹片击中,在她父母绝望的注视下停止了呼吸。米莉察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西方的新闻报道中,但她用自己幼小身躯里流淌出的鲜红血液首次向世人证明,在塞尔维亚中心地带北约曾经使用过仅次于核弹的恐怖武器“集束炸弹”,揭穿了北约此前声称的仅在科索沃地区投放的谎言。

  时任南联盟空军总司令 斯密利安里奇:北约1020个地点向塞尔维亚人民扔下了2000枚集束炸弹,释放出350000颗子炸弹。战后,在南斯拉夫全境发现又有200人为此丧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儿童,为什么啊?

  2006年,南联盟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从此各奔东西。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立即获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认。塞尔维亚人摆脱了被时局所左右的命运,却不得不面临残破的国土和无休止制裁带来的贫穷和倒退。

  塞尔维亚社会党副主席 历史学家 马尔科维奇:今年此刻发生的,证明了美帝国主义政策的绝对荒谬,他们为乌克兰的儿童、妇女、老人流泪,而当他们轰炸塞尔维亚时,你没有看到这样的消息,你看到的是《时代》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让塞尔维亚人屈服”。背后是硝烟弥漫的伏伊伏丁那省,他们不仅没有为塞尔维亚受害者感到难过,那些为帝国主义意志服务的媒体,还要求对塞尔维亚人进行更严厉的惩罚。

  时任南联盟空军总司令 斯密利安里奇:问题是“为什么”,他们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亚地区以及在黑山的两次行动中倾泻了15吨贫铀弹,不是说为了摧毁南联盟的坦克吗?但他们只摧毁了13辆坦克,这是针对平民的犯罪。

  塞尔维亚几乎每年都会以不同形式举行纪念活动。2021年3月24日,塞尔维亚沉痛纪念北约轰炸南联盟22周年,武契奇义正词严地痛斥北约的霸权。

  塞尔维亚总统 武契奇:至今没有人对这一滔天罪行负责,没有人给2500名无辜平民遇害一个交代,保卫国家的士兵和警察却被冠以罪名,没有人对6000多名伤者负责。

  塞尔维亚媒体将这座纪念碑描述为“悲伤之地”,这座米莉察的雕像代表的是在北约炮火中失去生命的79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只有11个月。多年来,这里成了母亲们的哭泣之地。看到地上枯萎的鲜花,我不禁想起了贝尔格莱德副市长韦西奇的那句话:无辜儿童的遇难才是我们最痛的伤口。(总台记者 张颖)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