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那位讲述真实中国的在华新西兰媒体人惊讶发现,自己被推特“贴上”了!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那位讲述真实中国的在华新西兰媒体人惊讶发现,自己被推特“贴上”了!

来源:环球网2022-02-20 09: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那位通过自己的镜头讲述真实中国的在华新西兰媒体人意外发现,自己被推特“贴上”了。

  已经在中国生活十年的Andy Boreham(中文名安柏然)是一名新西兰人,目前在上海日报任职,在复旦大学留学期间,他有过在多家中国媒体实习的经历。“不是吹捧中国的投机者,而是讲述事实的媒体人”一直都是他在社交平台推特上的自我介绍。

  然而,安柏然今日(19日)惊讶发现,自己被推特贴了个标签:“wow,推特官方给我贴上了‘中国官方媒体’的标签。据我所知,我是第一个获得这一令人垂涎头衔的外国人。让我们继续与机器战斗吧,伙计们!”↓推文后还附上代表愉快、庆祝以及中国国旗的表情符号。

  这一推文很快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不少“热心网友”采访了他,他也一一给出回应。↓

  有网友问:“你认为,是几周前获得的蓝勾认证导致了这一切吗?现在你有了(这一标签),你认为它是否是有害的?”↓

  安柏然回复称,“我觉得这是因为我最近与一些外国记者和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有过争执,他们可能多次报道过我的账号,试图让我被贴上标签。说实话,如果这不限制我使用,我很荣幸能获得这一头衔。”↓

  去年12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根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报告发表长篇报道,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利用外国网红施加影响”、外国网红成了中国“代理人”,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阻止的论调,安柏然也是被“点名批评”的在华外国人之一。12月18日,《上海日报》发表了安柏然撰写的评论文章《你在上海的生活糟透,这才对吧?!西方试图线上封锁关于中国的好消息》,安柏然戳破了西方关于中国新疆的谎言,用犀利而幽默的语言,有力回击了《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抹黑中国、打压中国正面积极的报道,并试图在世界上垄断关于中国“真相”的行径。

  而今日这一“惊喜”发现后,安柏然甚至还被羡慕了……

  来自英国的大卫·弗格森是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资深翻译改稿专家,他也在安柏然这条推文下评论,“该死的。我实际上才是中国官方媒体,我却没有那个令人垂涎的头衔。不过,我想这是你辛苦工作换来的。恭喜,兄弟……”↓

  安柏然回复弗格森说,“我猜我获得这一头衔是因为我最近挑战了一些外国记者,当然也是因为我是在‘官方媒体’全职工作,我可能要说明下,我从来没有隐藏过这些,而且一直在我的署名列表里有说明。”推文还附带一个微笑表情。↓

  还有不少网友的评论戳中要点。↓

  有人对安柏然写道,“哈哈,你一定让某些人很难过,才让推特对你做了这样的事。”↓

  安柏然也大度回复称:“我要谢谢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以及我一直在点的西方主流媒体记者们。”↓

  还有人提问:“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附属媒体呢?到处都是!”↓

  安柏然回复道:“那就是默认的了,所以他们只给特殊的标签。”↓

  还有人提到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祝贺你。CBC甚至都没获得这个,他们是由政府资助的。”↓

  安柏然也肯定地说:“如此独特的荣誉!”↓

  不少人同样为他感到高兴,“这是一个人能得到的最高荣誉标记之一,恭喜你,Andy!!那些诽谤者非常不满,这意思是,你做了正确的事(竖大拇指)”。↓

  安柏然打趣调侃说,“我都想亲自感谢他们,但他们的推特账号都锁定了(笑)。”↓

  安柏然日前接受观察者网采访,在被问及来中国之后对中国的不同了解时,他回答说,我觉得现在我对中国的了解非常不一样。来中国之前,我已经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但当时还是比较担心,西方媒体的一些报道把中国描述的很危险很落后、政府不顾人权等等,但我第一次到广西南宁旅游时,就发现我真的被骗了,因为中国完全不是西方媒体所报道的那个样子。

  “其实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闭塞的人,不是说他们好或不好,而是他们没什么机会来到中国,亲眼看看这个国家,只能通过那些外媒报道来了解这个很复杂的国家,结果导致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很片面。所以我们要怪那些外国媒体,也要怪其他国家的政府,因为我觉得他们真的是故意在操弄一些事。”安柏然在回答西方读者怎么看待一些所谓“中国专家”的涉华言论时还说,“但好消息是,我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张开眼睛慢慢发现——跟我一样——这些外媒报道的中国负面故事并不代表真实的情况。”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