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缴获的机枪就可以装备一个师
米哈伊尔·卡缅什基赫是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研究员,专门研究过乌拉尔中部地区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历史。他告诉我,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地处中乌拉尔地区的彼尔姆省是东方战线最重要的战场。那时,叶卡捷琳堡归属彼尔姆省,彼尔姆是首府城市。
191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西伯利亚发动反革命叛乱后,在苏俄北部登陆的英国干涉军和东部的白军、捷克军团竭尽全力企图在这一带会师,以达到包围莫斯科的战略目的。为了粉碎白军的计划,红军在这里展开了激烈反击,这一带的战斗胶着而残酷。
1918年2月至1919年2月苏俄内战形势图
什梅廖夫说,任辅臣是一位传奇式的军事指挥官,在苏俄内战时期的乌拉尔地区有很高知名度。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连发展成中国营、中国团,因战功赫赫而被授予“红鹰团”称号。
任辅臣担任团长的中国团组成人员,除阿拉帕耶夫斯克的矿工外,还包括来自彼尔姆、纳杰什乌金斯克以及南乌拉尔地区的华工。这些南乌拉尔华工中国部队,原隶属苏俄名将瓦西里·布留赫尔率领的红军部队,他们转战一千多公里,穿越白军占领区,于1918年9月与东方战线的红军部队胜利会师。
中国团成立之后,首先投入的是保卫阿拉帕耶夫斯克矿区的战斗。他们在夜色掩护下攻打附近白军盘踞的村镇,一举全歼白军。随后,中国团参加了夺取楚索沃依一座铁路桥的战斗。楚索沃依地处叶卡捷林堡和彼尔姆之间,铁路桥战略意义重大,上级要求中国团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接到命令后,任辅臣率领八百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锋,以伤亡六百多人的惨重代价,最终夺回铁路桥。从此,中国团威名远扬,让白军闻风丧胆。
中国红鹰团(骑白马者为团长任辅臣)
在苏军中央国家档案馆资料部排架编码1334号(编目第2号,案卷第9号,第830页背面),一张电报纸打印件记录了东方面军第三军乌拉尔联合步兵师(1918年11月11日,该师改称第二十九步兵师)师长和军事委员10月29日联名发出的战报:
……在上图里耶方向,中国营强渡阿克塔伊河,击退左右两翼防守的敌人并使其向上图里耶溃逃。过程中,白匪军狼狈不堪、伤亡惨重。敌人在炮火掩护下死守阿克塔伊河桥,使进攻部队受阻而无法扩大战果。下午4点左右,退守里亚利车站的敌人开始反扑。为避免后路被切断,中国营不得不退回阿克塔伊河右岸。此次战斗,我军抓获很多俘虏、缴获大批装备。
此次追寻“英雄团长”任辅臣足迹的重要一站,维涅尔和什梅廖夫特意推荐我前往阿拉帕耶夫斯克市火车站。火车站至今仍在使用,灰色木质平房、暗红色屋顶,干净、整洁。车站墙外贴着的时刻表说明,停靠车辆已不多。
站台上,什梅廖夫的一番话让我猛然明白缘何铁路桥、火车站屡屡成为交战双方争夺之焦点。他说:“当年,火车是中国团出征的主要方式。他们就是从我们今天所到的这个小站搭乘火车,奔赴各地战斗。乌拉尔山区人烟稀少,密林丛生。一百多年前,铁路已成为主要交通运输手段。坐火车打仗,机动性强。”
沿铁路线作战的红军部队
任辅臣率领中国团在楚索沃伊、上图里耶、叶卡捷林堡、塔吉尔、彼尔姆等许多地方同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高尔察克白军作战,他们的顽强战斗力和献身精神贏得了红军战士和苏俄人民的高度赞扬。
维涅尔说:“他们的对手——高尔察克白军的报纸都称其是战场上遇到的最凶狠敌人,异常勇敢,不怕死,擅长肉搏战。”
在一份苏军中央国家档案馆资料部档案中,记载着1918年11月17日苏俄红军第三军二十九步兵师指挥部对中国“红鹰团”的评价:
上图里耶前线的几场战斗中,‘红鹰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该团身处何种险境,或是敌众我寡身陷包围圈,或是连续鏖战数天,这些中国军人总能凭着自己的顽强、铁纪,以及团长对战局的出色判断和卓越指挥,硬撑过来。他们的指挥员(任辅臣)每次都能适时地调整战术、扭转局面,重夺战场上的优势。敌人曾偷袭下图林斯克工厂,多次攻击我师腹背,而这些企图都被‘中国团’粉碎了……
当时,任辅臣以及他率领的“红鹰团”也是当地报纸报道的重点。《乌拉尔工人报》曾这样报道:
他们曾夺取彼尔姆,血战阿克塔伊,后又多次在都拉河和上图里耶一带击溃敌军,光是他们缴获的机枪就可以装备一个师。
中国部队是东部前线最坚强的部队……之所以如此顽强,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无限忠诚,是因为官兵之间拥有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
秋到乌拉尔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
进入11月后,高尔察克的白军部队连续疯狂进攻,旨在夺取维亚车站和下图林斯克工厂。作战双方在维亚车站北面激烈交战,危急关头,中国团被派往这个重要而危险的地段。这次,“红鹰团”遭遇装备精良、人数远超自己的劲敌。三、四天连续战斗,部队战斗减员达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牺牲的军官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尽管如此,“红鹰团”仍顽强作战,用炮火和刺刀为自己开辟道路,率先夺回了被白军占领的维亚镇,将数倍于己的敌人打得仓皇撤退。
苏俄内战主题油画
如今,当年的维亚镇已变成维亚村,在叶卡捷琳堡西北二百二十公里的下都拉市市郊。它是任辅臣英勇牺牲的地方,也是我此次乌拉尔山区之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根据维涅尔和什梅廖夫为我安排的行程,头一天天黑前从阿拉帕耶夫斯克返回叶卡捷琳堡市,第二天再前往维亚火车站前的纪念碑拜谒。考虑到两人年岁已高,本不想让他们陪同而是自己驾车前往,但遭两人一致坚决的反对:“任辅臣曾经为我们而战斗,现在我们应该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事迹而奔走。”
眼见无法说服他们,也就客随主便、一早取上前日订购的鲜花,一同前往祭拜。通往下都拉的是乌拉尔北部公路,路况好于前一天的山路,很多地方甚至称得上准高速水平,整个路程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当看到静静流淌的都拉河时,维亚就在眼前。
从主道下来不到四公里,便进入小村。四周静悄悄的,两旁是俄罗斯乡村常见的木质小房,家家户户门前整齐码放着砍成一节一节的木材,是为过冬用储备的燃料。甚至,一户人家门前还停放着一辆婚车,新郎模样的小伙子穿着帅气的礼服,正低头微笑着与伴郎模样的几个小伙伴交谈着什么。一切都是如此恬静、美好,与百年前的血雨腥风形成鲜明对照……
维亚火车站的规模,要比阿拉帕耶夫斯克车站小上许多。候车室已停止使用,寂寥甚至是萧条。砖红色的房子,旁边一侧是一座水塔,另一侧就是纪念碑。纪念碑四周一个铁制的栅栏,维涅尔一边打开栅栏,一边告诉我:“水塔一百年前就有了,甚至更早就在这里了……6月份时,我们曾来拜谒过一次。”
100多年后,维亚火车站候车室样貌未变
在黑白灰三色纪念碑的正面,上用黑底白字刻有“彼得格勒第十七卡梅什洛夫团、中国团、波罗的海舰队水兵支队和马扎尔中队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下刻“1918年,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而牺牲者永垂不朽”。在侧面,上面灰色铭牌上刻有苏联最高苏维埃1988年追授任辅臣“红旗勋章”的主席令;下面则是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卡梅什洛夫团团长布罗尼斯拉夫·什维尔尼斯两人的纪念牌匾。我们一行人依次在纪念碑前鲜花,哀悼一百多年前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牺牲于此的英雄们。彼时,眼前浮现出1918年11月底的那场战斗。
任辅臣和维亚战斗牺牲红军官兵纪念碑
在苏军中央国家档案馆中的原始档案显示,第二十九步兵师师长瓦西里耶夫11月28日晚命令第三旅旅长维雷舍夫要求中国团做好全面战斗准备:
我命令你让中国团的一个营做好全面战斗准备并在下都拉工厂待命。接到命令后,该营必须前往指定地点集结。
29日入夜,已经连续鏖战数日的红军官兵在维亚火车站和维亚镇沉沉地睡去。维亚镇上极端仇视苏维埃政权的富农阿霍特尼科夫,偷偷跑到驻扎在普拉吉纳的白军指挥部提供情报,并带领敌军穿过人迹罕至的沼泽地,趁着黑夜向维亚火车站发动突然袭击。当天,白军多达四个团投入战斗,而红军只有中国团的两个营、卡梅什洛夫斯基团一个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支队以及马扎尔中队,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遭遇的又是突然袭击。很快,掌握准确情报的白军将正在军列中熟睡的全团指战员层层包围,机枪子弹雨点般朝红军防守阵地扫射过来。
尽管遭到突袭,任辅臣还是冷静指挥、沉着应战,命令各营交替掩护,伺机给敌人以重创。战斗由黑夜打到黎明,终因寡不敌众,地势和战机均十分不利。与敌人鏖战一夜,“红鹰团”官兵除六十二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无一人降。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已身负重伤的任辅臣在军列车厢的过道处被白军刺杀,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四岁。
1918年苏俄内战东部前线的中国营
同样在苏军中央国家档案馆中,记录了一份11月30日第三旅旅长维雷舍夫向第二十九师报告维亚车站战况:
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同志被俘(当时战斗激烈,维雷舍夫未掌握全面情况——作者注)。敌我双方在车站激烈对射、反复冲杀,许多战士在肉搏战中英勇牺牲。搏斗中,我带领几名战士跳上装甲列车成功突围,随后维亚车站的战斗结束。中国战士同志们失去了自己的团长。我旅已经没有军事委员,经过前日沉重打击,博格连诺夫同志病倒了。今天,被打散的部队正在归建,但在当前复杂情况下已经很难完成您交给我的任务。牺牲、负伤以及失踪的战士人数还未查清,旅指挥部以及卡梅什洛夫团、中国团目前只突围出来几个连。以上是我向您做的简单报告。
1988年7月30日,阿拉巴耶夫斯克冶金厂厂报《冶金人》刊登“英雄功勋永志不忘”一文,对中国团事迹进行了报道。这篇文章中,苏联元帅菲利普·戈利科夫表示,自己曾与中国“红鹰团”的战士们并肩战斗。对“红鹰团”最后一战,戈利科夫是这样描述的:“在维亚火车站,白军包围了我们团。战斗进行了一夜,从始至终,我的战友中没有一人被俘虏,没有一人求饶乞怜……”
苏联元帅戈利科夫与苏俄《公社社员报》刊发的任辅臣牺牲讣告
红军夺回乌拉尔后的1919年,为铭记那场战斗中牺牲的中国“红鹰团”战士和苏俄红军的功勋和事迹,苏维埃政府在维亚火车站修建了牺牲将士纪念碑。此后每年10月25日,即最后一支外国武装干涉军被赶出苏俄的纪念日,维亚镇附近的民众会聚集在纪念碑前,缅怀、追忆那些为了这里的和平、宁静、自由而战斗和牺牲的红军中国国际主义战士。
1988年,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来维亚火车站扫墓。
2020年,维涅尔、什梅廖夫陪同任辅臣孙子任公伟悼念先辈。
近年来,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每逢清明都会来此祭拜。
两天的追寻之旅很快过去,任辅臣在乌拉尔地区的岁月渐次在我头脑中清晰起来……
文/韩显阳
素材来源/韩显阳
责编/林风
编辑/千里、海哲
插图/千里
统筹/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