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来源:破圈了2021-11-19 11: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在红场墓园,我找到了1920年下葬于此的美国著名诗人、记者、共产主义者约翰·里德的墓碑。里德亲身见证了十月革命,并写出《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在这本“20世纪影响深厚、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中,记述了列宁极为重视国际主义者部队的组建工作和战斗情况。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约翰·里德与《震撼世界的十天》

  一、中国英雄们在战场上的英姿

  据苏联学者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工农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际主义战士有22万到25万人,旅俄华工是这支国际队伍中的重要成员。

  在广大红军官兵和人民眼中,中国战士是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而不是白军宣传下的“可怕恶魔”。在全俄各地保卫苏维埃战场上,他们心甘情愿地与中国战士分享有限的口粮。在弗拉季高加索,当地人与中国战士打成一片,一起舞狮、一起过端午节。在格罗兹尼,俄罗斯妇女娜杰日达·霍赫洛娃冒死救出被邓尼金白匪军砍伤的机枪手季寿山,后来把康复的季寿山送出城外。回到队伍后,季寿山把所有红军发放的津贴都转给了霍赫洛娃,并称她为母亲。中国“红鹰团”的黄新川在激烈防御战中双腿负伤,失去知觉。当地的俄罗斯居民把他藏在白军发现不了的地方。1936年,已经是莫斯科一家汽车厂技师的黄新川专程请假,带着礼物感谢当地的救命恩人。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列宁与红卫军战士亲切交谈

  中国国际主义战士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

  俄罗斯是诗的国度,俄罗斯人痴迷诗歌,尊崇诗人。1924年萨拉布尔出版的《无产阶级诗歌集》一展中国英雄们在苏俄战场上的英姿,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国际主义者的光辉名字赫然在目。

  孙富元和单清河——

  红色中国人!

  一听他们的名字,白匪望风而逃,

  就像林中的野兔。

  包其三与任辅臣

  仗打得真漂亮。

  他们策马驰骋——

  所有敌人都胆寒。

  孙继五还有古马清

  他们是游击队员。

  阿穆尔河畔的侵略者

  被打得抱头鼠窜。

  好样的,同志们,

  中国同志们!

  中国战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不胜枚举。

  苏俄《红军报》1918年6月13日报道说,红军中国支队的主体是从贫农、工人、矿工中挑选出来的,严格的纪律和刚毅的精神使得他们特别具有持久力和战斗力,每次战斗他们都坚持到最后。1918年8月发生在弗拉季高加索的保卫战就是一个缩影。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莫斯科第一国际红军军团第一营的士兵,他们至少来自六个国家

  弗拉季高加索市位于莫斯科西南约1800公里、高加索山脉的丘陵地带,意为“控制高加索”。这座城市建于1784年,最初是俄罗斯征服高加索地区的要塞,逐步演变成重要的军事基地,今天是俄罗斯联邦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的首府。1918年夏天,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北高加索的白匪哥萨克发动了反革命叛乱,弗拉季高加索成为南部前线战斗最为激烈的中心之一。1918年8月初,白军突破红军防线,攻入城内。4天激烈巷战后,大部分市区陷入敌手,形势万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加入到城市保卫战中的一支中国战士与敌军展开了殊死争夺。

  1918年秋天,幸存者这样回忆8月的那场残酷战斗:

  一群中国战士守卫在中央广场的一栋建筑里,他们手中的机关枪一直在扫射。一面红旗始终骄傲地飘扬在被围困的城市上空,象征着革命的不可战胜。在无粮、缺水的情况下,英雄们依托掩体,一次又一次挫败白军进攻。他们坚持了数天,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分散了敌人的军力。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苏俄内战期间,红军进入弗拉季高加索

  中国战士冲入白军占领的街道,与对方展开激烈争夺。进攻时,他们用手榴弹开道。防守时,他们让每一颗子弹的价值都接近于近距离射击。撤退时,他们带走受伤和牺牲的同志——这是中国小分队的革命纪律。在火车站附近,我们有人员被一股白军包围,随后赶到的中国战士主动出击,解救了被包围的同志。中国战士将受伤人员,包括年轻的俄罗斯人贝雷金扛在肩上冲了出来。

  老布尔什维克战士德沃雅尼科夫参加了那次战斗。“我们经历了街头巷尾的恶战。撤退路上,敌人在一座两层楼上架起机关枪,我方处境十分危险,伤亡很大,必须得拔掉这个火力点。一位中国人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一艰巨任务,遗憾的是我不知道他的姓名。这位勇士手握匕首,爬进院子,顺着排水管攀上屋顶。我们看见他扑向一名白军机枪手,用匕首刺倒他,为我们扫清了道路。”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苏俄红军的中国战士

  由哥萨克组成的白军一直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主要原因是三名中国机枪手守卫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利涅依教堂的钟楼上。王德信、郭义禄和季凤秋囤积了大量弹药,将主要街道置于火力射击范围内,掩护守卫在二楼的战友。三名机枪手坚持了整整12天,断水后靠喝自己的尿坚持。敌军被打退后,三人精疲力竭、脱水严重,被战友们从钟楼上背下来。

  战斗结束后,时任乌克兰、南俄和北高加索特派员的奥尔忠尼启则特别向这支英勇的中国部队表示感谢。

  《俄罗斯历史》杂志2019年第1期引述红军中国战士刘永年的话说:“中国志愿者不仅在所有前线战斗,还积极参加反盗匪和后方反革命的斗争。中俄两国兄弟一道摧毁了彼得留拉和马赫诺武装匪徒,还执行契卡的任务。”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1920年代的弗拉季高加索

  历史学家卡尔彭科在《中国军团》中说,中国部队的战斗价值并非在于数量庞大,而在于总是在前线危急时刻展现出良好的战斗力,在后方镇压叛乱和打击反革命,“每当某一前线战事吃紧时,国际主义者的作用就会凸显——可以说,中国人是他们中最值得依赖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二、遵守纪律的好队伍赢得“醉酒村”之战

  战争打响不久,中国国际主义者就以遵守纪律博得敬重。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传奇英雄、“中国营”指挥官包其三,在回应上级指挥部表扬“中国营”纪律严明时说:

  我们中国人遵守秩序和纪律,这是与生俱来的。看看中国人怎样用双手播种每一颗麦子,如何用犁耙修整土地,甚至开垦出一块儿耕地,你就会明白这种地狱般的工作需要付出多大气力和耐心。每一个军人都要明白,当兵就像耕田:如果你爱惜土地,就能成为一个好农民;而在部队遵守各项条例要求,就能成为一名好战士。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内战中的苏俄红军

  1919年春,争夺北顿河畔康斯坦丁诺夫斯卡娅村的战斗异常激烈,村庄在红军和白军之间数次易手。村子里有大量的酒精和家酿烧酒。在红色政权和白军阵营的回忆录中,这场争夺战都以“醉酒战斗”“醉酒村”广为人知。敌我双方士兵攻进村庄后,找到烧酒,控制不住地喝得酩酊大醉,落入“醉酒”陷阱,随后被对方轻而易举地消灭。

  战斗接近尾声时,红9军第16师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步兵团经过一番猛攻后,占领了这个村子。很多红军士兵不顾指挥官警告,在村子里四处找酒喝,很快就喝醉了。

  但该团的“中国连”士兵们却滴酒不沾,而是进入村外阵地,架好机枪。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1917年至1922年的白卫军

  黎明时分,白军偷偷潜入村子,用刺刀戳死喝醉后熟睡的红军战士。村子一片大乱,最清醒的红军战士向“中国连”的工事靠拢。“中国连”机枪、步枪一齐开火,迟滞白军进攻。白军回过味来,重新集结并将“中国连”包围起来。“中国连”拼死战斗,直到红军第23师增援部队抵达。

  三、“中国人会战斗到最后”

  中国国际主义者在战斗中所展现的沉着、勇敢、视死如归等优秀品格,得到了广大红军指挥官和战士的肯定。

  约纳·亚基尔是红军中很多中国支队的指挥官,他在总结指挥的第一个“中国营”作战情况时写道:中国人很坚强,无所畏惧。即使是身边的战友在战斗中牺牲,他们也不会眨眼,只是俯下身来,帮战友合上眼睛,仅此而已。然后,他们再次坐在战友旁边,平静地装好弹,射击。中国人会战斗到最后。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八)

苏俄内战期间,国际主义战士参战示意图

  彼得格勒《武装人民报》记者在1918年10月4日这期写道:昨天,我想方设法与卡梅什洛夫第一团的英雄国际主义者交谈……红军中有许多国际主义者,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匈牙利人、德国人和中国人,其中最优秀的是中国人。面对死亡,中国人眼中没有任何恐惧。流血,用破布堵住,大喊“乌拉”(意为“万岁”——作者),风一样地冲了出去。中国人忍耐性强,给他们的命令都是用中文下达的;其余的国际主义者,都在效仿东方兄弟。

  1918年11月15日,南部阵线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报告孙富元指挥的莫斯科旅第21团“中国营”情况时说:“第21团有一个营,500名官兵全都是中国国际主义者,他们纪律性强、沉着冷静、战斗意志坚定。”

  这样的评价是对中国国际主义者最高的致敬!

  文/韩显阳

  素材来源/韩显阳

  责编/林风

  编辑/千里、海哲

  插图/千里

  统筹/南客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港口码头夜以继日装卸忙

  • 40年“零火灾” 他们这样守护布达拉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12-12 10:05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
2024-12-12 09:46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12-12 09:45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2024-12-12 09:3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2024-12-12 09:31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地球空间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太阳爆发事件,大多起源于日冕中。
2024-12-12 10:16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