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哈拉雷11月12日电(记者张玉亮)今年3月以来,维多利亚瀑布城的居民大规模接种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疫苗,这座旅游小城成为南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第一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城镇。尽管此后津巴布韦遭遇了新一波新冠疫情的严重威胁,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数连创新高,但瀑布城再也没有出现一例死亡病例。
近日,津巴布韦一家主流电视台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全面讲述在中国疫苗护航下,瀑布城居民和游客“低感染零死亡”、旅游业逐步恢复生机、经济实现复苏的故事——
疫苗合作筑起“健康之盾”
维多利亚瀑布城是津巴布韦西部边境城镇,紧靠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维多利亚瀑布,疫情前每年都会吸引大批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个景点可谓是津巴布韦的“摇钱树”,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约10%来自旅游业,而瀑布城的旅游业收入占全国一半以上。
当地旅游业是受新冠疫情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但在经历了一年半的低迷之后,瀑布城的旅游业正在复苏,曾经门可罗雀的瀑布景区如今又迎来成群结队的游客,他们泛舟赞比西河,坐着越野车在国家公园追逐大象和羚羊……
这是2017年1月26日拍摄的位于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交界处的维多利亚瀑布。新华社发(费列蒙 摄)
由津巴布韦主流媒体ZTN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津中疫苗合作项目为维多利亚瀑布城竖起“健康之盾”》评论说,瀑布城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疫情打击中走出来,成为南部非洲首批复苏的旅游目的地, 要归功于津巴布韦与中国进行新冠疫苗合作的战略决定。
瀑布城居民今年3月开始接种中国国药疫苗。到4月底,该城的接种率已达77%。按照津政府的标准,瀑布城成为全国乃至整个南部非洲首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城镇,也成为本地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021年3月24日,民众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一家医院门口排队等待接种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疫苗。新华社发(陈雅琴摄)
旅游从业者:我们很乐观
今年7月,津巴布韦政府宣布,瀑布城向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国际游客重新开放,此举受到当地旅游从业者的普遍欢迎。
坐直升机观赏维多利亚瀑布是瀑布城最受欢迎的游览项目之一。在纪录片中,经营这一业务的“赞比西直升机公司”运营和市场经理沃伦·恩库贝表示,随着国际游客逐渐回归,公司业务正在回暖。
“我们在今年3月恢复运营,起初一整天都不一定有订单。但从4月开始,我们每天都会接单。现在平均每天要飞4至5次。”恩库贝说。
在瀑布城经营漂流、蹦极、泛舟等旅游项目的“海鸥探险集团”公关经理克莱门特·穆夸西告诉纪录片摄制组:“当公司在去年3月关闭时,没有人来瀑布城游览。我们员工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我们没有钱支付工资,我们也无法向任何游客提供服务。”
2019年7月18日,游客在津巴布韦一侧游览维多利亚瀑布。新华社发(陈雅琴 摄)
“但现在,我们都很乐观。我们收到相当多游客的问询,这一切要归因于瀑布城实现了群体免疫。”穆夸西期待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和新年假期,有更多国际游客造访瀑布城。
一名工艺品卖家说:“我是第一批接种疫苗的人员。我知道,如果不接种疫苗,我将无法做生意。现在我的店经营得很好,我希望随着更多游客到来,生意会继续好转。”
游客:这里更安全
不少游客在纪录片中表示,之所以会在疫情期间将瀑布城作为旅游目的地,就是因为“这里更安全!”
一名游客原本计划去年夏天来瀑布城旅游,因为疫情被迫取消行程。但今年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他又有了出游打算。“瀑布城很安全,每个人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另一名游客也说:“我觉得瀑布城是津巴布韦最安全的目的地之一,因为这里有很大比例的居民接种了疫苗。”
95%的疫苗来自中国
瀑布城所在的万盖地区医务主管丰加伊·穆希纳米-姆武拉说,中国疫苗改变了这座旅游重镇的命运。
“我们在3月为瀑布城居民启动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目标是覆盖瀑布城60%以上的人口,这些中国疫苗在我们的疫苗接种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确保瀑布城的居民得到疫苗接种保障。”穆希纳米-姆武拉说。
2021年3月24日,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中)在维多利亚瀑布城准备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发(陈雅琴 摄)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郭少春在纪录片中表示,他很高兴看到通过中津两国的疫苗合作,瀑布城旅游业正逐步恢复,他期待未来能造访瀑布城。
目前,津巴布韦政府仍在大力推进疫苗接种,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全国约1400万人口中的1000万人接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群体免疫。 在该国接种的新冠疫苗中,95%以上为中国国药或科兴疫苗。
2021年9月26日,工作人员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罗伯特·穆加贝国际机场转运中国援助的新冠疫苗。当天下午,中国援助津巴布韦的第四批新冠疫苗运抵首都哈拉雷。新华社发(陈雅琴摄)
纪录片总结说,津中疫苗合作不仅在瀑布城,而且在津全国帮助人们筑起了“健康之盾”。疫苗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为重启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保障。(摄像:报道员苏卡拉;编辑:金正、唐志强、谢彬彬;剪辑:孙硕)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