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7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6%不变,但警告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复苏“断层”正在扩大。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反复、复苏割裂、通胀攀升,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必须跨越的三重险关。
疫情反复
新冠疫情反复仍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受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快速传播影响,近期多国感染病例数再次上升,同时很多国家疫苗接种覆盖率仍然较低,令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IMF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和2022年全球经济预计分别增长6%和4.9%,这一预测的假设前提是各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工作继续推进,全球范围新冠病毒传播在2022年年底前降至较低水平。如果疫情防控未达预期,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也将显著低于预期。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警告,高传染性变异新冠病毒的持续传播可能令世界经济复苏“脱轨”,或将导致全球经济产出到2025年累计损失约4.5万亿美元。
富国银行证券经济学家尼克·本嫩布罗克认为,最近一轮疫情反弹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取决于其持续时间以及各国会否重新出台严厉的防控措施。如果这轮疫情导致一些国家政府重新封锁经济,全球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拖累。
正如戈皮纳特所言,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击退疫情,世界经济复苏才能得到保障。
复苏割裂
受全球新冠疫苗分配不均、各国政策支持力度不同、全球供应链受阻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日益分化,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免疫鸿沟”、发展鸿沟、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全球经贸版图割裂化趋势进一步显现。
IMF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发达经济体接近40%的人口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新兴经济体约11%的人口完成接种,而低收入经济体完成接种的人口比例仅为1%。
IMF指出,疫苗获取已形成一条主要“断层线”,将全球经济复苏划分为两个阵营:疫苗接种率高的发达经济体今年晚些时候经济活动有望进一步恢复正常;疫苗短缺的经济体仍将面临新冠感染人数再度增加和死亡病例上升的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不同也加剧了经济复苏分化。戈皮纳特指出,目前发达经济体仍在酝酿出台数万亿美元财政支持措施,同时保持超宽松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台的多数财政支持措施已经到期、开始寻求重建财政缓冲,巴西、俄罗斯等部分新兴经济体央行为抑制通胀已开始加息。
美国汇盛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表示,疫情导致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以及各经济体内部贫富差距快速拉大。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教授利昂尼德·格里戈里耶夫也认为,经历疫情冲击后的世界经济变得更加不平衡,发展中经济体被甩下更远。
通胀攀升
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普遍上升,其中美国通胀压力尤为突出,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4%,创2008年以来最大同比增幅。
经济学家认为,近期全球通胀攀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为应对疫情冲击而采取大规模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部分发达经济体疫情趋于缓和,居民消费迅速反弹,但疫情带来的供应瓶颈造成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供需失衡进一步推升物价;美联储、欧洲央行调整货币政策框架,提升对通胀的容忍度,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通胀预期。
IMF在报告中指出,近期通胀压力上升主要由疫情相关因素及暂时性供需错配所致,一旦这些因素消退,多数国家通胀有望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这一过程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受食品价格上涨、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高企局面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通胀压力上升与脆弱复苏并存,令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继续执行宽松政策可能加剧通胀,侵蚀普通消费者购买力,并可能导致经济出现滞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虽有助于遏制通胀,却会推高融资成本,打压经济复苏势头,并可能中止复苏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全球金融环境可能大幅收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或将面临疫情反弹、融资成本上升、资本外流等多重冲击,经济复苏势必受挫。因此,把握好发达经济体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和节奏对于巩固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同样关键。(参与记者:刘亚南、张继业、宫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