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和音)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和音)

来源:人民日报2021-03-02 07: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近日举行“减贫在促进和保护人权中的作用”会议,交流在减贫促进人权方面的良好做法和经验,推动国际社会加强人权技术合作。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得到与会国家的称赞。事实证明,中国主张“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对国际社会有重要启迪意义。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当代实际相结合,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确认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中国始终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社保体系、医疗体系和基层民主体系;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一系列中国人权成就雄辩地证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既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内在逻辑,也是中国对丰富和拓展世界人权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通过卓有成效的减贫行动更好地保障和促进人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数字的背后,是生存权得到保障,发展权得到实现。许多贫困民众告别溜索桥、天堑变成了通途,告别苦咸水、喝上了清洁水,告别四面漏风的泥草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人口约占世界1/5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人权成就无疑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中国人权保障的理念、实践和经验具有重要世界意义。正如研究全球不平等问题的塞尔维亚经济学家布兰科·米兰诺维奇所指出的,中国减贫和中国发展对促进全球平等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去年6月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中国去年10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成功当选2021—2023年度人权理事会成员。事实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保护和推进人权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全球人权治理要由各国共同商量,人权发展成果要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