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1-14 08: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微观察·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

  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

  本报记者 杜尚泽

  希腊有个美丽的传说。

  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城的守护神。波塞冬许诺给予人民权力和力量;雅典娜插下橄榄枝,许诺和平与富足。

  希腊人民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和平。

  徜徉在雅典卫城博物馆,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对面是为供奉雅典娜而建的帕特农神庙,穿越千年风雨巍然挺立。举目远眺,断壁残垣、雕梁画栋与市井的喧嚣并存,咫尺之遥跨越了多少历史烟云。习近平主席夫妇以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作为在希腊访问的最后一场活动,似在呼应半年前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的邀约“您访问希腊时,我会带您去看看希腊的文物”。习主席如约而来。他说,我怀着对文明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来到希腊。

  访问希腊,有一个分量很重的话题,历史和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中国是东方古老文明的代表。历史悠久的东西方文明就像两条壮阔而水草丰茂的大河,从昨天流淌到今天。

  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

  在国际形势复杂演变的今天,在封闭和开放、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交织的时刻,这道昔日的选择题又一次被翻出来,它所探寻的也是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

  中希两国元首给出了不约而同的答案。习主席说:“中希两国志同道合。”帕夫洛普洛斯总统深有同感:“我们英雄所见略同。”在半年前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在此次访问期间希腊总统府的会谈厅和宴会厅、在荟萃了希腊文明光芒的雅典卫城博物馆,帕夫洛普洛斯总统一遍又一遍阐释一个观点:

  “一个国家用‘文明冲突论’来制定国家政策将是十分荒谬和非常有害的。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中国都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

  对习近平主席在半年前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讲话,帕夫洛普洛斯总统深为赞赏。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而今,在博物馆里一尊尊穿越风雨、历经沧桑的雕塑面前,习近平主席夫妇都放慢了脚步。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凝神静气地倾听、欣赏、感悟。

  中希文明的进程有很多共鸣之处。

  在波希战争胜利后,雕刻的视角出现了由神到人的微妙转变。回望历史,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民为邦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自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少女廊柱线条细腻、栩栩如生,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对其中一个因掠夺行径导致的缺失深为遗憾。“希望它们能早日回家”,他的话音刚落,习主席态度鲜明:“我不仅支持你们,我们还应共同努力。”在帕特农神庙遭破坏后的59年,神庙的掠夺者额尔金的后代又冲进了圆明园。中国和希腊有着共同的伤痛,也有着共同的信念。

  治国理念、外交方略,无一不建构在历史文明的磐石之上。

  治国理政方面,小到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希都有相似之处,这也源于东西古老文明对公平道义的追求。而外交上,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中国哲学形成呼应的是,雅典娜垂首“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意义”。古老的东西方智慧也是解决当今问题的一把钥匙。

  习主席署名文章《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用时间轴线的对比给人以深刻启迪。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对另一个时间巧合十分感兴趣。“2021年是希腊独立战争胜利2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影响未来的两件事,在历史上以这种奇妙的方式相遇。

  “酒逢知己千杯少”。访问期间,中希两国元首会谈临近结束时,习近平主席深有感触地用这句话表达真切感受。“中希友好不仅是两国的合作,更是两大文明的对话。”

  一边走出会谈厅,帕夫洛普洛斯总统一边回应说:“我们心灵相通。我有一种感觉,我们不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而是欢迎一位同行已久的亲密伙伴。”他一再盛情邀约,下次来希腊可以看的地方还有很多。

  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