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 10年来这些人曾获此殊荣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 10年来这些人曾获此殊荣

来源:光明网2019-10-10 21: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Olga Tokarczuk)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图片包含 人员  描述已自动生成

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

图片包含 男士, 西装, 人员, 服装  描述已自动生成

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2017

  石黑一雄:生于日本的英国移民作家

图片包含 男士, 墙壁, 人员  描述已自动生成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

  另一位诺奖热门人物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非常欣赏石黑一雄,认为他的作品在日本受欢迎,原因“部分是因为它们是了不起的小说,但也因为我们在他的小说中发现了一种特别坦诚和温柔的品质,既亲切又自然。”

  2016

  鲍勃迪伦: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图片包含 人员, 西装, 男士, 站立  描述已自动生成

  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1941年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大学时期开始使用艺名鲍勃•迪伦。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1996年鲍勃•迪伦首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在提名信中指出:“虽然他(迪伦)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

  2015

  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对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

图片包含 人员, 墙壁, 妇女, 室内  描述已自动生成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苏联的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后来成为白俄罗斯记者、作家。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事故、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曾出版《战争中没有女性》《最后的证人》《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祈祷》等作品。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阿列克谢耶维奇萌生了筹建智力俱乐部的想法。“我希望他们(精英和知识分子)可以向大家解释,我们这个社会在发生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苏联解体25年了,我们一直处在被解体的精神状态下肯定不行。战争和法西斯主义应该是让我们警醒的东西。”

  2014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唤起人类的命运

图片包含 人员, 室内, 男士, 墙壁  描述已自动生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诺奖评委会称其获奖原因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2013

  艾丽斯•门罗:一切来源于日常

图片包含 人员, 户外, 树, 服装  描述已自动生成

  门罗的很多故事都以安大略省的Horon县为背景,其作品多以女性视角为中心,聚焦于加拿大普通小镇的生活经验,探索普通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情感世界,在冷静、精致的叙事中,给读者带来阅读与心灵的震撼。她写作的另一个特点,是故事的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一边讲述一边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进行理解。门罗作品的一个常见主题(尤其反映在她的早期作品里),是正在步入成年的女孩子面对自己的家庭和小镇时的两难处境。瑞典学院给出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代表作有《快乐影子之舞》《逃离》《石城远望》《你以为你是谁?》《我青年时期的朋友》等。

  2012

  莫言:第一个中国籍诺奖获得者

图片包含 人员, 室内, 男士, 餐桌  描述已自动生成

  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起一系列以故乡山东高密为背景的作品,充满“怀乡”与“怨乡”的复杂情感。瑞典文学院评价:“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

  2011

  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默:慢慢打磨的诗人

图片包含 人员, 男士, 室内, 就坐  描述已自动生成

  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翻译家。瑞典科学院称,“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朗斯特罗默大部分诗集以凝炼、简短和深刻的比喻为特征。在其最近的诗集,他转向了更为短小、更为精炼的模式。”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共发表了十二部诗集,两百多首诗 ,他的写作缓慢而沉潜,有时一年最多写三首诗,有些诗往往要用几年的时间打磨才完成,如《有太阳的风景》,前后耗时7年才最终完成。有人评价他是“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的人”主要作品:《17首诗》《记忆看着我》《航空信》。

  2010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

图片包含 人员, 男士, 室内, 墙壁  描述已自动生成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其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瑞典皇家学院称他的创作是“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代表作有《绿房子》《城市与狗》《酒吧长谈》等。

  2009

  赫塔•穆勒:用德语写作无所寄托者的境遇

图片包含 人员, 室内, 就坐, 男士  描述已自动生成

  德国女作家和诗人,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小镇尼特基多夫,1987年移居德国。赫塔•穆勒擅长描写罗马尼亚裔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她的作品总能从内心出发,并带着较为浓重的政治色彩。米勒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德语写成善于通过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她的成长环境与后来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经历。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代表作有《低地》《沉重的探戈》、《护照》、《心兽》、《单腿旅行》等。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

  资料整理:李方舟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末人气旺

  • “动车医生”战高温斗酷暑 为暑运保驾护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