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为什么需要天皇制?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日本为什么需要天皇制?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9-09-20 10: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日本为何只有“曹操”而无“曹丕”

  日本为什么需要天皇制

  文/张明扬

  如果不是今年4月的平成天皇退位及改元“令和”在中国引发的那场热闹,很难想到竟有这么多国人对日本天皇如此感兴趣,虽然这种兴趣更多在皇室八卦。比如,美智子皇后(现在是皇太后了)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是在网球场和明仁认识的;雅子皇妃(皇后)是外交官出身,婚后长期“抑郁”,没生出皇子,只生了爱子小公主,也因此,德仁天皇的弟弟、有儿子的秋筱宫亲王对皇位的继承权“虎视眈眈”。

  而历史爱好者们呢,受以历史为背景的“大河剧”和“光荣游戏”的影响,他们谈起织田信长、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明智光秀这些人如同谈论三国人物一样得心应手,但是如果具体到天皇制,特别是日本近代以前那些天皇,就几乎一无所知了。随便问一个问题:织田信长或德川家康时代的天皇是谁?正亲町天皇和后阳成天皇。是不是听起来极其陌生?在读姜建强先生这本《皇宫日落:平成退位与天皇家秘辛》之前,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两位天皇的大名。

  正亲町天皇在历史上也不是一点存在感没有。他1557年即位,因为皇室实在穷困潦倒,连即位典礼都没钱搞,一直到毛利元就等人捐款,才在1560年“补办”了即位仪式。这样看,是不是比汉献帝混得还要惨?汉献帝至少还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被利用价值。

  自然,日本历史的主线是“武家”(幕府)执政,偶尔出了几个“有大志”的天皇,最终也是无力扭转历史大势。但如果你读了《皇宫日落》,你会发现,在这条“主线”之外,天皇这条“支线”仍然有被阅读、被了解的价值。

  正如姜建强所说,天皇史可以看作一部日本文化史:“历史和文化与死去的天皇纠缠在一起,死去的天皇与再生的历史和文化糅合在一起。”虽然天皇没有政治权力,但他们身上附带了太多宗教乃至神话的色彩,以至于你读书时经常会在恍惚间觉得,这是一本神话或者有鬼怪色彩的书。然后,你可能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印象:哦,原来天皇的万世一系并不是一种政治现象,而是一种长期大型灵异现象。

  《皇宫日落》一书的结构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营造这种神秘感。全书分成十四个谜,甚至有一个谜就叫“天皇家与三大异怪之谜”,还有一个让我看了想即刻买机票出发探秘的谜:伊势神宫东面朝圣之谜。如书中所说:“神宫的四周被耸入云霄的浓密森林包围……它们在阴森中诉说着古朴、天然、静谧、纯粹与灵性。”

  不过,在姜建强看来,日本天皇制最大的一个谜并不是超自然的,而是日本人为什么需要天皇制。

  这个问题在一个我和作者共同参与的沙龙中被讨论了很久。我将这个问题修改为:日本为何只有曹操,没有曹丕?是啊,为什么那么多权势熏天的幕府将军没有想到取天皇而代之,而是一直安心做“曹操”呢?

  对此,《皇宫日落》一书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提供了很多近现代日本学者的观点。其中一种是:因为日本天皇手中没有权力,甚至如司马辽太郎所说的,“比谁都无力”。因此,也就少了很多觊觎者。

  书中有一处细节我印象很深。天皇在京都的御所里待了600年以上,没有城堡和警卫设施,甚至没有任何像样的护卫士兵,但天皇就是没有发生任何不测,盗贼也好,落魄的武士也好,都没有想到去御所行凶抢劫。

  但我觉得,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天皇头上的光环太神圣,而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财富又太小,使得“夺取”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就像有多少人会去抢劫一座香火稀少的寺庙的捐款箱呢?即使你并没有那么敬畏佛祖,账总是会算的吧。

  当然,日本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更厚黑的阴谋论。比如导致织田信长身亡的“本能寺之变”,有一种小众的说法就是,明智光秀发现织田信长有推翻天皇另立新朝的意思,因此“为国锄奸”。但我总怀疑,这种说法是在日本近现代天皇制重光的背景下而逐步造势甚至被制造出来的一种保皇派言论。

  在《皇宫日落》的新书分享会中,有读者提问:“随着平成天皇的退位,天皇的政治影响力会不会逐渐削减,直至走向自然消亡?”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发现,如果长时段看历史的话,天皇现在的影响力可能要远远超出历史上的平均水平。毕竟,古代时多数日本民众甚至都不清楚天皇的存在,天皇制不也延续下来了吗?也因此,要理解天皇制的“万世一系”,可能更需要诉诸文化,甚至诉诸一些神秘主义,而不是简单用政治理论的“常理”去揣度之。

  《皇宫日落》

  作者:姜建强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定价:99元

  《1789年大恐慌》

  作者:[法]乔治·勒费弗尔

  译者:周思成

  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定价:78元

  1789年七八月,一股异乎寻常的恐慌蔓延整个法国,大批居民纷纷逃离家园,或在城镇外围拦起路障以抵抗“盗匪”。但事实上,那些令人战栗的“盗匪”从不存在。本书深入探讨了大恐慌的深层原因和背景,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大众心理和集体情感的史学经典。

  《帝国之裘》

  作者:[美]谢健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定价:68元

  清朝向满洲和蒙古地区征收毛皮、珍珠、蘑菇、人参等珍稀物产,这些物产作为一种永恒的家园的象征,与皇室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这种进贡制度对满洲和蒙古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造成了环境退化,还形成了复杂的开发与控制的制度和组织。

  《酒鬼与圣徒》

  作者:[英]劳伦斯·奥斯本

  译者:蒋怡颖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方寸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定价:59元

  饮酒是一项深受喜爱的习俗,也是一种危险的恶习,在某些宗教中,还是一种禁忌,被认为是一种“灵魂的恶疾”。本书是一本酒文化主题的游记,对东西方之间根深蒂固的文化冲突以及饮酒给当今世界带来的惊人影响力提出了一些创见。

  《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时代》

  作者:虞云国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定价:68元

  本书以高宗一朝君臣为核心,包括对岳飞之死、绍兴和议、秦桧专权、苗刘之变等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了南宋初期的政局走向,也反映了整个南宋的政权格局与历史命运,同时揭示了“中国转向内在”的不同侧面。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35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为“致富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