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首页 > 国际频道> 环球博览 > 正文
[责编:刘洋]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7-01 09:17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为“致富河”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6月29日,由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和中比科技园联袂主办的“首届中比科技交流研讨会”在布鲁塞尔召开。来自中比两国医药健康、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等多领域的科技界精英人士在“欧盟首都”相聚,通过研讨会这一平台共同探讨中比两国乃至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比利时瓦隆大区投资局亚太地区总监德克莱克,比利时根特大学副校长乌伦布鲁克,根特大学中国平台主任、比皇家技术科学院院士达尔维,电磁兼容认证和标准化专家亨弗里克斯等近200位嘉宾与会。在研讨会举办地唐拉雅秀大酒店的会议大厅前摆放着30多块论文展板,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科研成果。人们围着展板观看讨论,气氛热烈。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致辞 刘军摄/光明图片

  曹忠明在致辞中表示,中比科技合作具有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比利时是最早向中国输出技术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之初,中比就签署了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杨森、贝尔等比利时高科技企业进入中国,成为中外企业合作的典范。他说,比利时贸易立国、科技立国,是以开放、务实而闻名的发达经济体。他希望双方把比利时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与中国的研发能力、应用市场和扩大开放的光明前景充分结合起来,在环保技术、现代农业、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微电子、新能源、化工等方面积极拓展务实合作,实现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为中比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比利时瓦隆大区投资局亚太地区总监埃里克·德克莱克致辞 刘军摄/光明图片

  比利时瓦隆大区投资局亚太地区总监埃里克·德克莱克表示,比利时热烈欢迎中国企业到比投资,开展高科技交流与合作。去年,瓦隆大区吸引中国投资创下历史纪录,取得了互利双赢的好成果。瓦隆大区将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中比科技园等正在实施的合作项目,为中国企业进入比利时和欧洲提供更多便利。

  本次中比科技交流研讨会乘中比两国友好关系的东风,倚比利时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以祖籍国产业链齐全、市场巨大为底气,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和中比科技园充分调动自身人才优势和潜力,为中比科技双向交流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中比学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不仅会聚了当前比利时华人中学术成就最高的专家学者,而且比利时本土高科技研究人士的参与度也很高,研讨的议题涵盖了当今科技高精尖领域。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主席徐志安博士致辞 刘军摄/光明图片

  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主席徐志安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是由旅比各界专业人士组成的一个非营利的社会团体。促进比中两国间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帮助会员融入比主流社会是协会的宗旨之一。比利时国土面积虽然只有三万多平方公里,但科技创新能力却很强,素有“科技小巨人”之美誉。人口1100万的比利时有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让中国走向科技创新强国之路。中比两国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硕果累累。

  徐志安强调,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携手中比科技园,共同搭建了中比科技人员合作交流的平台。此次200多位中比科技界人士聚集在布鲁塞尔,从民间的角度来探讨中比科技合作,分享合作共赢的故事。49位中比科技人员、学者和企业家在研讨会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各自经验。他认为中比科技交流合作有着更广阔的前景。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中比科技园执行总裁张敏容博士致辞 刘军摄/光明图片

  中比科技园执行总裁张敏容博士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在欧洲投资的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中比科技园是中国在比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比在建的最大科创服务平台。科技园致力于促进中比、中欧技术创新与合作。科技园的产业定位是建立中欧高科技双向绿色通道,在生命科学、信息通信和智能制造三大产业方面为双方技术支持、战略投资、行业合作及市场准入提供平台和支持。

  她介绍,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比利时期间,与时任比利时首相迪吕波共同见证签署中比科技园合作协议,中比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园。2018年8月,中比科技园智慧谷首栋塔楼封顶。中国和比利时的团队成功吸引了30多家高科技公司,他们正享用着科技园提供的服务平台。为改善创新和创业的生态系统,科技园启动了中欧青年创新苗圃项目,支持青年科学家实现技术商业化。同时,科技园正在筹备中欧创业学院,以提高科技人才的实践能力。本届研讨会是展示两国科学交流的第一步。

  获得由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评选的“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称号的比利时农学家弗朗索瓦·塞尔奈斯以亲身经历告诉与会者,中比合作为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两国在合作实践中共同寻找为人类带来永久福祉的方法和答案,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1999年,塞尔奈斯教授将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无偿引入中国重庆山区,使当地的马铃薯晚疫病得到控制,被当地人称为马铃薯“白求恩”。此后的十几年里,他每年至少两次到重庆提供技术指导。而中国科技人员对该项技术进行数字信息化处理后,形成了“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两国广大地区普及使用,并将推广到其他国家。

  根特大学副校长乌伦布鲁克高度评价比中教育合作取得的成就。他说,作为具有201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学府,根特大学和中国的大学交流活跃频繁,注册在校中国留学生总人数已达500名以上,100多名中国留学生获得根特大学的博士学位。每年,根特大学向中国派送50多名比籍留学生。根特大学与华为公司在通信领域的成功合作等事实昭示出,比中教育合作非常务实,并取得丰硕成果。

  本次研讨会为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海外民间团体的桥梁、纽带、平台的功能和优势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大会议程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安排了生动活泼的专家圆桌对话,更组织了中比企业现场对接,对接现场气氛热烈。科技和企业界精英以亲身经历现场说法,嘉宾们智言慧语,引人莞尔又充满启发,与会者表示受益良多。研讨会通过积极探讨向产学研创新全链条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智能制造”“食物与农业”“医药与健康”等比利时重点和强项研发领域设立了四个分会场,中比同行同台交流,互相促进。

  开放、合作、创新、共赢是时代的主旋律和发展趋势。一切引领思想、着眼于人类共同福祉、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和责任的合作交流,既是顺应历史的潮流,更是因应未来的呼唤。

  (本报布鲁塞尔6月30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刘军)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青年企业家“现身说法” 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圆桌论坛 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与会者观看中比科技合作展板。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现场嘉宾 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中比企业家对接交流 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中方嘉宾发言 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研讨会现场 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聚精会神 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嘉宾致辞 刘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合作为中比友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比方嘉宾致辞 刘军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