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全文)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全文)

来源:新华社2019-06-06 08: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莫斯科6月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

  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本着两国平等信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对保障国际安全肩负的责任,考虑到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重要性,声明如下。

  双方认识到当前国际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双方决心深化战略互信,加强战略协作,坚定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

  双方决心继续遵循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精神,并重申该声明所述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个别国家出于自身地缘政治甚至商业利益考虑,按照自身需要破坏或改变现行军控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体系的行为十分危险,中俄对此感到忧虑。为谋求军事领域战略优势,意图实现“绝对安全”,获得不受限制的向对手进行军事政治施压的能力,那些国家正肆意破坏稳定维护机制。

  双方强调维持良好大国关系对解决全球战略性问题的重要性,核武器国家对国际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负有重要责任,他们应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彼此关切,增进互信水平,巩固共同安全,避免战略误解和误判。

  双方特别指出,核武器国家应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停止毫无限制地发展全球反导系统,减少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切实降低核战争威胁。

  《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在过去30年里曾是维护战略稳定体系的基础之一,美国2001年宣布退出该条约是其加强全球反导系统建设的序曲。美相关行动,特别是其战略反导系统的发展以及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外空部署计划持续对国际和地区战略平衡、安全稳定造成严重消极影响。

  美国决定退出《苏美关于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中导条约》)将破坏战略稳定,加剧紧张和不信任,骤增核导领域不确定性,引发军备竞赛,并使世界多个地区冲突风险上升。中俄两国主张条约当事方通过对话与磋商解决分歧,恢复条约活力,防止事态朝上述方向发展。双方将就此保持密切对话,协调立场。

  破坏《中导条约》体系对将于2021年2月到期的《俄美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前景同样构成不利影响。两个拥有最大核武库的核国家间将数十年来首次面临相互监督和彼此透明机制被完全破坏的风险,为多边核裁军创造前提的努力将受到严重消极影响,现已为世界局势带来巨大困难,损害国际安全。

  双方强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是当今国际安全体系的基础之一,是一份独特的国际条约,实现了不扩散核武器、核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平等合作的和谐统一。双方主张强化核不扩散体系,呼吁NPT所有缔约国积极落实历届审议大会成果文件,积极推进NPT核裁军、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推动NPT2020年审议大会取得成功。

  双方认为,一些国家在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身义务方面的不负责任态度不可接受。有关国家应摈弃核共享政策,使所有部署在核武器国家境外的核武器返回其本土。

  双方强调,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具有重要意义,重申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和《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五条规定,一如既往持续无条件落实所达成的协议。双方满意地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所有报告仍明确证实,伊方不折不扣履行了全面协议所有义务,认为美方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不可接受。双方呼吁伊方不采取进一步停止履行全面协议的举措,其他方均应履行自身义务。

  双方认为,禁止核试验是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世界稳定和普遍安全的重要内容。双方还坚定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俄双方指出,美国宣布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进而决定着手准备核试验场以考虑恢复核试验,这将严重损害该条约。双方将继续全力推动条约早日生效。

  双方认为军备控制是加强国际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手段。联合国及其多边裁军机制应在军控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双方主张合力推动多边主义,应就军控领域重大问题恢复开展多边工作,实现该工作去政治化。军控领域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应遵循1978年联合国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最后文件》各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裁减和限制军备措施应具有公正、平衡性,且有助于巩固每个国家的安全。

  外空军备竞赛及外空演变为军事冲突疆域的现实前景威胁战略稳定,引发严重关切。禁止在外空放置任何类型武器有助于防止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各国首先应不折不扣遵守关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际法,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推进国际合作,扩大国与国间共识。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中俄欢迎联合国政府专家组开展工作,就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包括就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实质要素进行审议并提出建议,对美国阻挡专家组通过报告表示遗憾。

  双方主张,国际社会应在中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基础上,谈判缔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文书,为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和外空武器化提供可靠保障。裁军谈判会议是举行多边裁军谈判的唯一场所,应在全面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国际协定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透明和加强信任措施有助于防止外空武器化。中俄双方认为,国际社会应积极致力于推动作出有关“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政治承诺的国际倡议。

  《禁止发展、生产及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应得到遵守和强化,包括通过达成含有有效核查《公约》履行机制的议定书,实现共同应对《公约》框架下的存疑活动等方式。双方反对建立与《公约》功能重复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运作的国际机制。

  双方高度评价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为构建无化武世界所作贡献,强调《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普遍性对维护《公约》宗旨和实现《公约》目标、维护和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应坚持以非政治化原则在《公约》框架内研究有关指称使用化武事件。

  化学武器被频繁用于实施恐怖活动和挑衅行为,极端组织具备生产化学武器能力引发严重关切。为应对化学和生物恐怖主义威胁,应在裁军谈判会议上就制定“制止生化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举行多边谈判。

  双方认为新兴科技发展及其军事化应用将影响军控进程,并进而影响到国际安全,也会对全球战略稳定带来不良后果、改变战争形态和方式、衍生新危险和新风险、引发新的法律和政治外交难题。双方愿加强协作,共同分析战略新疆域安全治理。双方并主张国际社会以联合国为平台,研究科技发展成果对国际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法制化规范,同时确保各方平等参与,充分反映各方立场和关切。

  中俄一贯坚持共同维护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扩散和军控领域国际机制体系,双方呼吁国际社会予以支持,并对旨在破坏军控、裁军及防扩散现行协定体系的行为后果进行妥善评估。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铺轨忙

  • 内蒙古乌兰浩特:加紧生产备春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