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欧“和合之道”增进东西方互信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中欧“和合之道”增进东西方互信

来源:央视网2019-03-28 09: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习近平主席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一在春天里开启的本年首访受到国际社会瞩目,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短短6天时间里,习主席足迹遍及5座欧洲城市,出席40余场活动,收获丰硕成果,在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有力增进了东西方互信,进一步拓展了中欧之间的“和合之道”。

  确保中欧关系稳定,对于筑牢世界和平的根基至关重要。法国和意大利是欧洲大国,也是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较早的西方国家。摩纳哥虽然是小国,但长期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中国一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将该国同样视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伙伴。访问期间,习主席在与欧洲领导人会谈时明确指出,国际社会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大理念。

  习主席倡导的“中国理念”得到欧洲方面的高度赞赏和积极认同。中意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双方愿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法发表关于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同时强调两国将在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基础上,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中摩两国元首商定,要牢牢把握双边关系的正确方向,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互利共赢,不断丰富人文交流内涵,共同努力开创中摩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无疑,唯有不断深化合作,才能为维护中欧之间乃至整个世界的持久和平奠定坚实基础。在某些国家政府为了本国私利不惜挑动国际竞争、推行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习主席此访有力奏响了国际合作的主旋律,他积极引导欧方领导人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并为在欧洲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大力争取更好的营商环境。在习主席和欧方领导人的见证下,数十项合作文件得以签署,涉及金融、能源、农业、海运、航天、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电信、第三方市场合作等众多领域,充分显示出中欧双方务实合作的巨大潜力。

  尤其是,习主席此访为中欧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言,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大意义,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法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轮示范项目清单,并启动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合力打造两国“一带一路”合作支点。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意大利将本国视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与中国正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该国“北方港口建设”“投资意大利计划”对接。摩纳哥领导人也表达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强烈意愿。此外,欧盟也愿将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与“一带一路”深度对接,开展创新性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习主席访问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特意赶来法国,参加中、法、德及欧盟领导人巴黎会晤,这充分表明了欧洲方面对中国以及习主席本人的尊重,向世界发出了中欧加强战略互信、深化战略合作的鲜明信号。捍卫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成为中欧领导人对话的主题词,欧洲将中国视为“全球性关键力量”,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在联合国系统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在推动政治解决国际争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有所作为。

  习近平主席对欧洲3国的成功访问,拉开了今年中国外交的大幕。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将迎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外交活动。这次访问具有“开局定调”的重要意义,展现了习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宏阔视野、战略思维和世界情怀,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格局、新气象。习主席此访所开辟的中欧“和合之道”,既为中国深化对外合作、实现更好发展积累了更多有利条件,也为充满变数的世界注入了愈加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特约专家 江枫)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布停火

  • 张海琴打破女子55公斤级三项世界青年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