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把有关中国的故事一直讲下去”(海客谈神州)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把有关中国的故事一直讲下去”(海客谈神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9-03-19 15: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英国制片人迈克尔·伍德—— “把有关中国的故事一直讲下去”(海客谈神州)

  岁末年初,一部由英国人拍摄的中国纪录片火了,这便是英国广播公司制片人迈克尔·伍德(见图,黄培昭摄)的新作《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从两年前火爆荧屏的《中华的故事》,到如今再度走红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伍德清晰勾勒出一条心系中国、用镜头客观记述中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变化的创作轨迹。这种不戴有色眼镜、用事实说话、以真实故事阐释中国的立场,受到各方点赞。

  整部纪录片以人物和故事做线索,实事求是,客观平实

  2018年12月25日,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在腾讯纪录片频道播出。这是伍德在《中华的故事》收获良好口碑后的又一力作,仅预告片的观看人数就超过1亿人次。随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在英国广播公司播出。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时间跨越2018年整个夏天,拍摄地点包括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广东、吉林、北京、上海等近10个省、市。劳累自不待言,从小岗村到杭州的路上,伍德竟疲惫地坐在高铁车厢的地面上睡着了。

  透过鲜活的镜头语言,伍德客观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脉络和成就。同时他试图追根溯源,从历史深处探寻中国之所以成功的基因和密码。“如今,中国已是经济大国,而在40年前,中国是什么模样?40年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面对镜头和观众,伍德这样发问。他想向人们,尤其是向西方国家的观众解释,短短40年,中国缘何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崛起?而这,恰恰是西方政客和那些对中国抱有偏见的人们绞尽脑汁也不明就里的。

  与《中华的故事》一脉相承,伍德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中采访了大量“亲历者”,由近50名改革开放“亲历者”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人心所向”“走向世界”“中国创造”“绿色中国梦”和“未来之路”这5集均是如此。整部纪录片以人物和故事做线索,实事求是,客观平实。

  例如高铁的故事、中国未来的故事等,都基于对真人真事的采访。他来到中国“复兴号”制造车间,从中车集团工程师那里获得了有关中国高铁建设的现场故事和一手材料。

  “难以置信,2.5万公里的高铁网络!高铁还在继续建设,对于未来,中国有怎样的设想?”中国工程师回答他:“到2025年,全国的高铁线将达到3.8万公里。我们时刻准备着,走到国外去!”据报道,这段简短的对话,在抖音上收获了30.1万个点赞,1.1万条网友留言。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伍德颇为感动。他被说服了。他终于理解了参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人们,不单为自己,更为家庭和孩子,为下一代的幸福生活。“什么是民心所向?这就是民心所向。”伍德情不自禁地对着镜头慨叹道。

  只有精益求精地拍出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纪录片,才会对观众产生积极影响

  英国首都伦敦。从因巴比肯艺术中心而闻名的巴比肯地铁站出来,不远处就是“国王角”街,走过一个名叫“手和剪刀”的酒吧,便来到“国王角”街6号。这里是伍德纪录片制作团队的办公地点,笔者曾专程采访过他。

  这是一幢浅红色的5层砖结构建筑,伍德的办公室位于3层。在多少显得有些狭窄、凌乱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籍和各种资料,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由于没有掌握好时间,笔者来得早了些,伍德依然热情地走出来迎接,握手寒暄,愉快地接受采访。

  “我从上学时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后来通过阅读翻译的中国诗歌,越来越喜欢中国文化”。伍德说,在大学时,同宿舍是一位学习中文的德国学生,他经常从这位室友那儿得到有关中国的好书,潜移默化间,他对中国的热爱与日俱增。1984年,伍德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来到这个梦寐以求的东方国度。从此,他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用镜头不断讲述着中国的故事,而《中华的故事》《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等纪录片的拍摄,就是其中最动人的新篇章。

  让观众喜闻乐见,甚至与影片进行互动,继而融入其中,是伍德拍摄纪录片的宗旨,也是他追求的目标。为此,在制作手法上,伍德要求以质量取胜。他谦虚地告诉笔者,自己并不是什么学者,只是一位深入现场的“友好采访者”,以“我在现场”和“深入接触人物和生活”的写实手法,向观众还原一个被一些西方学者所忽略或蓄意扭曲的中国。针对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持有的较深成见,以及在民众中形成的对中国的误解,伍德说,观众可以通过影片对中国有所认知,从而做出理性判断。只有精益求精地拍出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纪录片,才会对观众产生积极影响。

  “可以说,我拍摄的纪录片,能够直抵观众的心灵。为什么?因为很多西方人想知道尽可能多的、关于中国的故事。他们不光想知道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市场不断扩大,还想知道更多历史的、内在的东西”,伍德说。

  只有了解中国的过去,才能理解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强大、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为伍德提供了鲜活的故事和创作素材,也是他的纪录片能够引起世人关注和共鸣的根本原因。对伍德来说,中国故事是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他真诚地对笔者说:“我会把有关中国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伍德说,早在2008年,他就撰写出《中华的故事》梗概。当时,“一带一路”倡议尚未提出,他在影片中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今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深入人心,古老的丝绸之路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伍德说:“‘一带一路’将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更广阔地域的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精彩故事,这些国家的人民将从这一倡议中受益”。

  谈到中国梦的话题,伍德认为,拥有丰厚历史和文明积淀的中国可谓饱经沧桑,列强入侵、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这一切都令中华民族饱受血与火的磨难。中国人民付出了太多、失去了太多,今天中国的成就来之不易。他说:“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会像中国龙那样展翅飞腾,凌空翱翔。”对中国的未来,他充满憧憬。

  伍德告诉笔者,不少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大国地位的崛起,却并不了解中国近代以来遭受的坎坷,不了解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一切。只有了解中国的过去,才能理解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可喜的是,今天中国再次吹响了改革开放的集结号,正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笔者问伍德下一步有什么拍摄计划时,他说已有长远的打算,不过不是现在,“现在我的脑袋太满了,只想到海边晒晒太阳,休息一下。中国方方面面的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深深吸引着我,值得我坚持不懈地讲述下去”。

  黄培昭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17日 08 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