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东京地铁公司出招促进错峰乘车:早起的鸟儿有天妇罗吃
首页> 国际频道> 大千世界 > 正文

东京地铁公司出招促进错峰乘车:早起的鸟儿有天妇罗吃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02-21 09: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地铁公司出招促进错峰乘车

  “东京挤车族”:早起的鸟儿有天妇罗吃

  美食诱惑“挤车族”错峰乘车

  就像庞贝古城灰烬下埋葬的诡异身影,他们伸展手臂摆出夸张的动作,张开嘴将水汽呼到窗户上,水珠沿着玻璃滚落……在德国摄影师迈克尔·沃尔夫的主题摄影作品《东京挤车》中,人们展现出扭曲的姿势。这些景象并非摆拍,而是每天出现在地铁中的通勤场面。

  在日本挤地铁俨然成了一种后现代行为艺术。每天的早晚高峰期,车厢内都挤得如同沙丁鱼罐头,汗臭和幽闭的环境让人难以呼吸,每一分、每一秒都像肉搏战。为改变这一状况,日本人想出了很多办法,东京地铁公司的计划是其中最新的一个。

  据法新社1月21日报道,这家公司宣布为连续10天搭乘更早班列车的乘客提供奖励:一份免费的天妇罗或荞麦面。公司发言人山口孝弘对法新社说:“我们希望这项运动鼓励更多的人错峰乘车,帮助减少高峰时段的拥挤。”

  这项计划将首先在东京地铁东西线上进行试点。即使在挤得见怪不怪的东京,东西线也是最为拥挤的线路,它贯穿了全球两个最大规模的都市商业区——繁忙的大手町和日本桥。据《日本时报》报道,2017年,东西线在每个工作日的早上7点50分至8点50分间运输超过7.6万人,是其设计载客量的199%;每天在这1小时内驶过的27辆列车中,每辆列车有10节车厢,平均每节车厢里塞着141人。2014年,东京地铁曾发生乘客“撑爆”车窗玻璃的惨剧。

  “我们知道,东西线长期人满为患,给乘客们造成了麻烦。”山口承认。尽管如此,这种程度的超载仍然被认为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日本时报》报道称,如果想领取东铁的新福利,通勤者必须先通过网站报名,然后使用交通卡在指定时段刷卡进站。如果通勤者能连续10个工作日坚持错峰乘车,就能获得一张免费食品兑换券。可持券兑换的餐厅位于东京都大手町、锦icho町和千叶县,都在东西线沿线。英国《独立报》称,参与活动时段为早上6点10分至7点10分,能做到的乘客都是名副其实的“早起的鸟儿”。

  不过,东铁公司的这项计划需有至少2000人报名参加才会启动;如果参与者达到2500人,那么每位完成挑战的人都能获得一碗荞麦面;如果参加者超过3000人,将解锁大奖天妇罗和荞麦面套餐。

  法新社报道称,东京地铁为了缓解拥挤没少费脑筋。去年3月,东铁在其手机应用程序上推出一项新功能,让用户可以追踪该公司全部9条线路上的列车拥挤情况。一些车站在站台上设置实时指示牌,引导乘客从相对不那么拥挤的车厢上车。

  这些痛苦的表情被快门定格

  东京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16年东京的人口为1300万人,算上周围大都会区的人口则高达3800万人,这使得东京地铁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线路。据《日本经济新闻》报报道,2018年年底,东京地铁平均每日载客740万人次。

  按照日本的运营标准,2017年东京市中心区域轨道交通高峰期的平均满员率高达165%。日本国土交通省对“拥挤率”进行了详细定义,拥挤率100%意味着定员乘车,即所有座位全部坐满、所有扶手都有人占用。“日式标准”认为,拥挤率达到150%时,人们仍然可以轻松地阅读报纸;180%时,需要把报纸折成四分之一大小;200%时就是伸不开手的“人挨人”了;当拥挤率达到250%时,乘客不再需要手扶任何东西,反正压根儿动弹不得。

  根据“今日日本”网站评出的排名,早高峰时段的东京东西线木场站至门前仲町站“荣膺”日本最拥挤地铁线路第一名,拥挤率不低于200%。在这样的车厢里,你只能紧贴着旁边陌生人的身体,别指望移动。上班族的体温、男士们夹带着烟味的呼吸、女白领浓烈的香水味环绕着你,你无处躲避。

  日剧里经常出现的“电车中的浪漫邂逅”场景,在这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天天有人对你“电车咚”(将人逼到墙边,单手撑墙或靠在墙上发出“咚”的一声),不管你在哪个角落,身边总有人紧紧包围着你,你可以感受到对方随着呼吸起伏的胸膛。这正是拥挤率达到200%时的真实情况。

  抢不到座位、没有扶手可用也没关系,反正你如同三明治里的馅,左摇右晃都不会倒。这时不要以为把手举高或踮起脚就能自救,因为你一不小心就可能“飘”在半空回不到地面,意外练成“轻功”。在车厢中“练轻功”都算运气好,最后上车的人更加可怜,他们只能将脸紧贴在车门上,表情惨不忍睹。

  “拍摄这些场景的照片造成了一些不适感,被拍摄者闭上眼睛或者试图逃避镜头,他们希望摄影师走开。”拍摄者沃尔夫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说。

  在他的照片中,一张张不知名的面孔扭曲地挤在东京地铁的车窗玻璃上,他们通常不愿被拍摄,但无处躲藏。一些乘客窘迫地盯着镜头,另一些人闭上眼睛,还有人对沃尔夫竖中指。车内飘浮着热腾腾的水汽,玻璃濡湿,这些痛苦的表情伴随着按下快门的声音,将充斥在各处的不适感定格。

  拥挤催生了一种特殊的岗位:地铁助推员。如果你只差一点就能挤进车厢,他们会在车外助你一臂之力,保证车门顺利关闭。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称,助推员属于打工性质,时薪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92元),在日本算是不错的待遇。每位助推员都须经过半个月的培训才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减少乘客的不适感,怎样避免把人推倒等。

  “这样活着值不值?”

  东京地铁奖励天妇罗和荞麦面,是东京都政府去年夏天推出的“Jisa Biz”活动的最新一环。这个由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自创的词语意为“时差商务”,包含两种含义:鼓励上班族错峰通勤;推动日本政府机构、公司引入更灵活的上班时间或在家办公机制。活动的口号是“如果早晨可以改变,那么每一天都能改变”。

  《日本时报》报道称,有700多家机构响应了这一号召,包括微软、联合利华和辉瑞。眼看效果不错,小池百合子打算将活动常态化,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定例,以应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带来的压力。

  很多人担心,“极限拥挤”的东京地铁无法应对奥运会的额外人流。法新社指出,奥运会预计将为东京带来65万访客。东京地铁的时刻表早就排得跟车厢里的乘客一样满,高峰时段每隔一两分钟就有一趟列车,所以加车并不是可行的选择。想在现有基础上追加几节车厢?那意味着扩建东京每座车站的站台。

  事实上,允许员工在家办公和错峰上下班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法新社指出,这不符合日本的职场文化。《日本时报》承认,报名参与活动的人不少,但3000人只相当于早高峰每小时通勤者的4%,效果聊胜于无。

  在日本,人们以拼命工作为荣,却催生了“黑心企业”“社畜”和“过劳死”。去年夏天,为遏制过度工作,日本国会通过了一项限制加班的法律,要求员工每月加班不能超过100小时,每年不超过720小时。

  沃尔夫试图出版他的影集时,体会到了这种文化冲击。他告诉BBC,东京的一位出版商花30秒快速翻阅了他的作品,然后说:“这有什么稀奇?”

  他的态度令沃尔夫惊愕不已。“我问他,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场噩梦,你看不出来吗?”

  “你说的噩梦又是什么意思?40年来我每天都过这种生活,这是日常情况。”这位日本人答道。

  “人们活得像拥挤的沙丁鱼一样,像是在乘坐地狱列车,太恐怖了!这不是有尊严的活法。”沃尔夫对BBC说,“问题在于,一些大都市醉心于发展,对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漠不关心。在我看来,有些人过于贪婪,毫不顾忌自己的贪婪会对民众造成什么影响,到头来终将反噬己身。”

  他希望借这组摄影作品让人们仔细想一想:“这样活着值不值?”

  (摘自《青年参考》报2019年1月31日16版)

  作者 袁野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长沙:检修农机备春耕

  • 春耕牛市供销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