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接待周边五国外长访华后接受媒体采访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接待周边五国外长访华后接受媒体采访

来源:新华网2021-04-05 08: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2021年3月31日至4月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福建先后接待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韩国外长访华后接受记者专访。全文如下:

  一、当前新冠疫苗成为下一阶段疫情防控关键要素。但有人认为中国在推行“疫苗外交”。请问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当前全球抗疫斗争进入新阶段,继续开展更加有效的抗疫合作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疫苗是战胜疫情、拯救生命的利器。中国与东盟国家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家人,始终走在国际抗疫合作的第一方阵。在与病毒的竞赛中,我们已跑赢了以疫情防控为重点的上半场,要继续跑好以疫苗合作为重点的下半场。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疫苗民族主义”开始在全球滋生,占世界人口16%的富国获取了全球60%的疫苗,某些发达国家的定购量已超过本国人口的2-3倍。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严重疫苗短缺,不少国家甚至一剂难求,“免疫鸿沟”正在成为令人遗憾和不幸的现实。

  习近平主席早就明确宣示,中国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中方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设法克服困难,全力扩大产能,目前已经并正向80多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还在同10多个国家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东南亚是中国对外开展疫苗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疫苗凭借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东盟各国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欢迎,深化了中国东盟合作内涵,增进了双方人民感情。这次来访的一位东盟国家外长明确表示,中国不是搞“疫苗外交”,而是在展现大国担当。

  我和几位东盟同事在会谈中都认为,面对这场抗击“世纪疫情”的斗争,团结抗疫是良方,科学防控是核心,疫苗合作是关键。中国和东盟要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携手合作提高疫苗在本地区和全球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要共同抵制“疫苗民族主义”,努力消除“免疫鸿沟”。我们一致同意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中国和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将重点提升疫苗原液的灌装能力,中国和新加坡将探讨推进生产、储运全链条合作,中国和菲律宾将加强疫苗审批合作。我们将共同致力于打造区域疫苗生产和分配中心,为地区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出力,为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二、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地区国家也正在步入疫后复苏进程。您同东盟国家外长就此达成哪些新的共识?

  王毅:去年以来,面对全球疫情冲击,中国和东盟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新机,实现了贸易和投资合作逆势增长,历史性地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我们还成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共同确定了全球最大的自贸安排。这些都展现了双方关系基础深厚、韧性巨大,双方合作决心坚定、前景可期。

  外长们都认为要精心办好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活动。中方提议举办一次特别外长会,总结梳理中国东盟过去30年合作的经验成果,展望规划未来长远合作的方向目标,得到了四国外长积极响应。中方愿同东盟十国共同努力,以30周年为契机,实现务实合作提质升级,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迈上新台阶。

  我们都同意要深化后疫情时期发展合作。对接中国“十四五”规划和《东盟全面复苏框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快生效,将东亚打造成带动全球疫后经济复苏的新引擎。我们还将深入推进抗疫合作,加快健康码互认,升级“快捷通道”,为恢复人员往来、促进复工复产合作创造更好条件。中国和马来西亚就迎接后疫情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专门成立了两国高级别委员会,为地区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都同意要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加强涉海事务合作。明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我们将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国和东盟十国已达成高度共识,即这个“准则”应当具有实质意义并行之有效。我们还将致力于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培育并拓展海上合作新增长点,助力地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同意要切实维护现行区域合作架构。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机制已趋成熟、稳定,符合东亚合作传统和现实需求,不应仓促引入新的概念,也不宜再另起炉灶。我们要凝心聚力,坚守东亚合作应聚焦东亚的初衷,弘扬有东亚特色的多边主义,为全球治理贡献东亚经验,为地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三、我们注意到此次外长们讨论了缅甸局势,一些外长也在为此开展穿梭外交。中国和东盟将如何应对当前缅甸局势?

  王毅:缅甸是东盟大家庭重要成员,也是中国的“胞波”邻邦。没有谁比东盟和中国更关心缅甸发生的事情,更为当前事态感到揪心,更希望局势尽快降温回稳。

  外长们在讨论中看法基本一致,立场十分相近。中方所表达的“三个支持”和强调应该做到的“三个避免”,总体上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心声。我们都呼吁缅各方保持最大克制,停止暴力行为,防止再度流血冲突和加剧平民伤亡。我们都敦促缅各方尽快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谅解,继续推进得来不易且适合缅国情的民主转型进程。我们都认为应警惕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渗透介入,煽风点火,激化矛盾,使缅局势进一步复杂化。我们都希望国际社会秉持客观公正态度,为缅国内政治和解营造有利外部环境,而不是越俎代庖,动辄制裁施压。

  中方明确支持东盟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协商一致传统,以“东盟方式”建设性参与缅国内和解进程。我们鼓励并赞成尽快举行东盟领导人特别会议,在东盟框架内共同探讨缓解局势、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中方愿同东盟及时协调立场,为东盟提供必要协助。相信东盟有智慧、有能力推动缅局势实现“软着陆”,助力缅走出当前困境。中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同缅各方保持接触沟通,全力劝和促谈。

  四、此次东盟四国和韩国外长接踵访华,恰逢中美安克雷奇对话之后,相信中美关系一定是重要话题。请问地区国家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有何期待?

  王毅:中美如何互动事关全球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本地区国家关心中美关系是在情理之中。这次同五国外长会谈时,我们围绕中美安克雷奇对话及今后走向进行了相互沟通对表。一个突出感受是,大家都认为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历史必然,符合本地区各国的共同期待和长远利益,不可阻挡也不应阻挡。同时,大家认为面对全球化时代和后疫情时期挑战,中美在本地区应该多一些对话合作,少一些博弈对抗,履行好大国应尽义务,展现出大国责任担当。中方愿呼应各方的期待,为此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

  关于美方就对华关系反复提出的竞争、合作、对抗几个说法,中方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如果要对话,中方的大门随时敞开,但对话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以相互尊重态度进行,中方不认可这个世界上还有高人一等的国家,不接受世界上的事只能一国说了算。如果要合作,中方表示欢迎,但合作需要兼顾彼此关切,实现双向互惠,不能单方面提条件、拉清单。如果要竞争,中方不回避,但竞争应当公平公正,遵守市场规则,而不应下绊子、用强权,剥夺别人正当的发展权利。如果还是要对抗,中国也将坦然处之,无畏面对。我们坚决抵制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更坚决反对凭借谎言和虚假信息而强行实施的非法单边制裁。中国不能妥协,因为我们坚守的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无法退却,因为我们身后是众多的发展中和中小国家;中国当然也有权反击,因为我们必须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

  对话比对立好,合作比对抗强。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方愿同美国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希望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积极回应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期待,同中方一道,共同展现大国应有的样子,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五、如何评价此次中韩外长会晤?主要成果有哪些?如何看待当前朝鲜半岛局势?

  王毅:中韩互为永久近邻和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在维护地区稳定、推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相近理念,我们都主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世界发展繁荣。疫情发生以来,中韩率先开展联防联控,率先开通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复工复产合作走在世界前列。这反映了中韩关系的高水平,体现了中韩友好的韧性和活力。明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两国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我们商定要加强两国各层级交往,及时协调沟通,增强彼此互信。要在上半年启动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进程,规划设计两国关系未来三十年发展蓝图。

  我们同意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务实合作。中韩经济高度互补,深度融合,双方应加快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积蓄和释放合作潜力。双方支持将在本国的对方公民纳入疫苗接种范围,协商建立健康码互认机制,为后疫情时期双方合作营造更好的条件。

  中韩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今明两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我们商定尽快召开人文交流促进委员会会议,统筹谋划丰富多彩的活动。韩方强调支持中方举办北京冬奥会,中方承诺支持韩方举办江原道冬青奥会。双方还将一道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快生效,就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问题加强沟通。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双方重申应不懈推进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确认2018年美朝领导人新加坡联合声明的重大积极意义。中方表示,处理半岛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朝方多年面临的军事压力和威胁。鉴此,实现半岛无核化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应并行不悖,一体推进。中方期待韩方更积极主动发挥作用。韩方希望中方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继续作出贡献。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城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 山东:发展内河航运 畅通物流通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