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波兰前副总理:“一带一路”下的“软联通”将为“新冷战”阴霾吹去一股清风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波兰前副总理:“一带一路”下的“软联通”将为“新冷战”阴霾吹去一股清风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2023-07-04 21:16

  导读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家和人口参与其中,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的投资和建设,提高了中东欧地区硬基础设施的质量,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关系与各方合作。如今,“一带一路”倡议需进行调整,加强“软联通”,在文化和科研领域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软联通”也将为“硬联通”带来正反馈,推动参与国更高质量的合作与发展。

  据估计,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GDP占全球一半以上。一些国家正在积极考虑加入“一带一路”,并且最终很有可能正式加入,但仍有极少数国家选择退出“一带一路”,其中就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三个东欧国家。然而,这三国只占全球产出的不到1%,贡献微不足道,因此它们的退出影响不大。

  而对于其他14个中东欧参与国(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希腊、匈牙利、黑山、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来说,“一带一路”项目取得的成果总体令人满意,但仍有提升空间。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事件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影响,否则该倡议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尽管存在一些障碍和不利的国际政治氛围,加之美国煽动的“恐华症”推高了“新冷战”风险,但由于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扩大和深化,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社会生产水平和就业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是“一带一路”实施第一个十年取得的成就。

  2012至2022年的十年间,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贸易额从521亿美元增长至1336亿美元,增幅超2.5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从2012年的1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41亿美元。然而,资本流动却存在不对称性,2021年,中东欧国家对华直接投资仅17.4亿美元。

  10年来,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累计投资超200亿美元,不仅提高了经济有效运作所必要的“硬”基础设施质量,还实现了技术成果转移。比如,最近中资在匈牙利和波兰建设的大型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未来几年,要想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欧盟相关部门与负责管理“一带一路”中东欧部分的中国领导人需要更好地协调相关项目。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新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也访问了德法两国,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关系与各方合作。除了中东欧的14个国家,欧盟27个成员国也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促进和平竞争、公平合作,实现中国常说的“双赢”。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此背景下,如今正是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具体调整的时机,特别是调整对欧洲国家的政策。我们不仅不会放弃,反而会继续加强“硬联通”,即投资道路、桥梁、隧道、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特别是绿色能源转型。但同时,“软联通”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软联通”时代,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文化和科研领域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应该在工程、医学、农业和发展经济学等非政治军事敏感领域,开展大学、研究机构和智库之间的相互合作,但这些合作应向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所有分支和学科开放。

  当前“新冷战”的阴霾导致国际局势愈发紧张,“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软联通”或将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图片来源:新华社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谁是关键技术赛道的领跑者?》的专题报告,该报告对经济运行和发展最重要的44项技术进行了评估,发现中国在其中37项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而美国位居第二;剩下的7项技术则刚好相反,美国处于领先,中国紧随其后,而其他国家均未能跻身前两名。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在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与中国研究机构和领先的高科技公司建立和加强合作,符合中东欧经济体的利益。

  中东欧最大的国家波兰及地区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然而,懂中文的人却很少。因此,翻译和对外传播中国文献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电影和音乐也应更多地“出海”。旅游业曾受新冠疫情影响而一度中断,如今再度蓬勃发展,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多边文化交流能最有效地促进民心相通。它不仅本身就具有很高价值,而且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

  值得强调的是,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的“软联通”投资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投资之间存在正反馈的协同作用,即一个增长,另一个也随之增长。因此,拓宽支持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新途径,将带来丰厚的效益。“一带一路”倡议在第二个十年将迎来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前景与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